杨凤升 胡海云 徐赛亚
[提要]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贸业对促进消费、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将由资源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将压倒“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成为主导。随着消费者权利整体地向上位移,商贸流通业必将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本小组通过对蚌埠市蚌山区商贸业现状进行调研,以研究该区域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蚌埠市;第三产业;商贸业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H201310378357)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蚌埠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以蚌埠市蚌山区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8月5日
一、蚌山区商贸业发展历程
位于千里淮河与京沪铁路交会处的蚌埠市,起于交通,兴于商贸,素有安徽“小上海”之称。蚌山区更是集中了商贸业的精华,商品辐射整个皖北乃至周边各省。这里曾有安徽省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二马路市场,全国第八大古玩玉器市场——中国古玩玉器商城,以及远近闻名的太平街综合批发市场。淮河路商业街、国货路步行街、南山路文化市场、中山街通讯器材街、中荣街电子街也以各自特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消费者。2006年,蚌埠市四区三县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33.8亿元,而蚌山区一家便占到了43.52%。
20世纪末蚌埠市商贸业的繁荣主要归功于蚌山区,尤其是区内的二马路市场,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从事服装、鞋帽和小商品批发零售的市场曾经红火一时,最多时有商户近3,000家,商品销往皖北和河南、江苏、山东等地的104个县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年交易额便突破了10亿元,并进入全国十大小商品基地行列。如今的二马路市场虽然还有许多商户,但已不似昔日的繁荣。这个曾经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武汉汉正街齐名的市场,多年在原地踏步,每年的交易额维持在10亿元左右。不得不承认,二马路光辉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二马路的衰落,蚌山区乃至蚌埠市的商贸业都一蹶不振,直到近几年才有复苏的迹象。
二、蚌山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蚌山区“十五”期间发展成绩斐然
1、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年均增长13.51%,高于蚌山区“十五”计划11%的增长目标和全市10.2%的平均水平;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93亿元,扣除收入范围调整因素,年均增长10.29%,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63亿元。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产优势进一步显现,新型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二产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近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80%,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3、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蚌山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各项改革政策,取消农业税费;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企业改制48户,分流安置职工2,417人,盘活闲置资产2,064万元;招商引资成效斐然,累计引进国内外资金近9亿元,成功引进沃尔玛、世纪联华、北京物美、苏宁电器、国生电器、宏图三胞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4、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区目标,“十五”期间,建成并投入运营二马路一期、太平街、光彩一期等三大综合市场;新天地、宏业路、南北米亚、华皖等四大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顺利实现退路进场;南山文化市场、中荣街电子信息市场、中山街电信通讯市场、南山中路饮食街等专业市场,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国货路步行街和淮河西路商业街的建成,使淮河路核心商圈的市场容量、业态结构和经营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
(二)蚌山区“十一五”时期商贸业发展势头强劲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蚌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11.96亿元增长到25.18亿元,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6.06%,超过计划增长的13.5%2.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010年同比增长6.4%,增幅为各县区第1位,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2.95%。第二产业五年平均增幅为28.04%。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7%,为多年来蚌山区第二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15.12%增长到20.8%,增幅为各县区第3位,并首次超过GDP总量的1/5。第三产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为各县区第3位,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3.85%。可以看出,全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消费市场不断增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76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同比2009年65.2亿元增长17.4%,增幅为全市第六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从2009年的15家到2010年29家,增加14家。
(三)“十二五”以来,蚌山区各项经济指标与商贸业发展状况分析
1、2010年增长状况。蚌山区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同比增长13.2%,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比2009年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0.89亿元增加4.3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增幅12%,超出1.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3,847.1万元。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6.97%,比上年同期下降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4%。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的36.9%。
2、2012年上半年增长状况。按现价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6,895万元。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1%。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7.13亿元的29.8%,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0.9%,与上年同期8.3%的速度相比上升2.6个百分点。
蚌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20.33亿元,到2010年的75.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7倍。截至2012年6月底,蚌山区区限上法人50家批零住餐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口径)314,409.2万元,同比增长58.9%,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58.7万元,同比增长57.9%。根据社零总额增速的计算办法,季度月份按全口径计算,2011年新增的光彩玉器、南山古玩、城南农副产品和瑶海家具市场4家公司,2012年累计完成零售额84,394万元,将大大拉升蚌山区限上法人单位社零总额的增速。
三、蚌山区商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业行业本土企业缺乏。蚌山区商贸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引进了国内外知名商业巨头沃尔玛、金鹰国际、安徽商之都、百大购物中心、大润发等企业。但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商贸行业过度依赖外来企业,本土商贸企业匮乏,只有华运、合家福几个少数企业,外来企业占据了商贸业的主导地位。
(二)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在规划上,城市建设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难以同步推进,“经营城市”未能将开发商利益与社会效益处理好,除了淮河路中央商务区有大型商业网点,本区其他地区商业小门点居多,限制了商贸服务业的规模化经营,造成市场辐射力不强,人气不足,大量网点闲置。在投入上,商贸服务业融资渠道较窄,固定资产投入不足,行业发展缺乏后劲,行业协会不够健全、行业标准化尚未建立、行业诚信体系亟待构建。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公益项目较为匮乏。
(三)商贸业影响地位下降。蚌山区二马路市场曾有过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武汉汉正街齐名的辉煌历史,在皖北、安徽省内乃至周边省市都有过较大知名度。如今的二马路市场虽然还有许多商户,但已不似昔日的繁荣,发展脚步已停滞不前。伴随着二马路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割、改造”,二马路市场的商户逐渐迁至光彩大市场,二马路市场的影响力持续下降。同时,由于光彩大市场仍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因此目前的影响力还不够。这样就导致蚌山区乃至蚌埠市商贸业的影响力在安徽乃至皖北都大不如从前。
四、加快蚌山区商贸业发展的思路
针对蚌山区商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谋求蚌山区商贸业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周密的、可行的商贸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使蚌山区商贸业发展更好地应用市场要求、蚌山区“十二五”规划以及积极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蚌山区应结合本区商贸业发展现状,制定具有科学性、周密性、可行性的商贸业近中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包括中心商务区的进一步建设、主城区网点布局、业态发展规划,主要镇区商业发展概略、蚌山区商贸业与长三角商贸业的对接等内容。
(二)把引进外来企业与做强本土企业相结合。在引进大量外来三产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的同时,蚌山区政府和人民要积极扶持和支持本地的华运、合家福、天洋集团、蚌埠百货大楼等一批本土商贸企业,鼓励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双方在竞争中实现共生共荣。利用外来商贸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积极促进本地商贸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打造本土商贸企业的品牌,促使蚌山区商贸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也会使本土商贸企业、外来商贸行业以及蚌山区人民受益。
(三)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蚌山区区政府要加强政府对现代商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努力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促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的步伐。
资金短缺是制约蚌山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瓶颈,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解决资金短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现代商贸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现代营销方式,培育专业特色市场,建造大型商业网点和实施放心系列工程的投资贴息;二是加大商贸流通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通过内联外引,鼓励外资和外地资金投向商贸流通业,集聚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商贸流通业。总之,蚌山区区政府要切实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本区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推出导向目录,并制定奖励办法,引导蚌山区商贸流通业在正确的快速轨道上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改变经营理念,发展现代新型商贸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蚌山区的商贸企业及商户一定要逐步改变陈旧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现代新型商贸业。
发展方向有三条:一是大力发展品牌经营、总经销、特约经销、租赁业务、信用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二是大力推进物流配送产业化、社会化进程,支持连锁和配送企业发展配送中心,扩大物流配送范围,开展社会配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流通效率;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尽管蚌山区有不少企业和商户已经开展电子商务模式,但范围和深度依然不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商务活动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代表了今后商贸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鼓励蚌山区商贸流通企业和商户积极发展网上商店、网上交易,推进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加快流通信息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年红.蚌埠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财贸研究,1995.1.
[2]苏昭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安徽蚌埠市商贸企业竞争力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5.
[3]王华春.宿迁市商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江苏商论,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