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馆藏李白诗歌书法作品略述

2014-11-14 10:54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白

方 伟

作者:方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610072。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诗坛上双峰并峙,交相辉映,世称“李杜”,他们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苏仲翔先生在《李杜诗选》中指出:“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两面旗帜”,“李白和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说,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闻一多先生在其《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他在写到李杜初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1962年,郭沫若先生在北京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上的开幕词《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里说道:“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众所周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一家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博物馆,其馆藏向以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收藏宏富著称,正如《杜甫草堂史话》一书所言:“建馆至今,馆藏文物已达数万件,其中有两万余册历代刊行的杜甫诗文集版本,十几种文字的外文杜诗译本,数千件杜诗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大量拓片、图片、研究手稿、音像制品、文字资料和部分有关实物等。就其收藏的种类和数量而言,称得上是国内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中心。”然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藏品搜集工作,除了广泛地搜集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这一中心工作以外,还根据杜甫和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影响,李、杜二人深厚而伟大的友谊,李、杜研究中二者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把有关李白的文物资料搜集也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从建馆至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收藏了数十件有关李白的书法绘画作品,一千余册李白诗文集古籍版本和现代研究著作。这些藏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成都杜甫草堂馆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和画是姊妹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是古人对诗歌与绘画之间具有相互融通的艺术之美的认识和总结。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作为一位伟大的诗歌天才,李白以其不朽的诗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赢得了古往今来书画艺术家们的垂青。书画家们常常将李白作为表现对象,以其诗歌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艺术作品。

杜甫的书法真迹,很遗憾没有流传下来。但李白的书法真迹却有幸传承至今。著名学者安旗在其《李白书法略论》中评价李白书法道:“我国的书法艺术,有如诗歌艺术,发展到唐代,皆称极盛。不但美甲辈出,而且蔚为风尚。上自帝王,下至士庶,多结翰墨之缘。著名诗人兼以书法见称者,更是大有人在。李白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书法家。”关于李白的书法真迹,刘欣斋在《从李白的《上阳台》行书帖谈起》中谈到:“李白流传后世的书法真迹,极为稀少,宋徽宗时藏于御府并著录于《宣和书谱》的,仅有五帖,即行书《太华峰》、《乘兴帖》和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等。不见著录而为宋徽宗所藏的则有《上阳台》行书帖。《上阳台》帖当是《宣和书谱》成书之后,于宣和末年收集到的。然而,却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李白的唯一真迹。元代该帖曾为彦清、欧阳玄等所收藏。明代为大收藏家项子京所有。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后为清室所获。清亡,该帖散落民间,曾为一郭姓所得。解放后,一位收藏该帖的同志,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毛主席指示中央办公厅,把此卷转交故宫博物院保管。于是稀世之珍的《上阳台》帖,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从古至今,以李白诗歌作品为题材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书法名家如黄庭坚、张瑞图、毛泽东等人,都曾经书写过李白的诗作。目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有关李白诗歌的书法作品36件,其中,属国家二级文物的作品有4件,属国家三级文物的作品有24件,一般文物和未定级文物的作品8件。本文仅对三级以上作品予以简略介绍,对书法作品中无法辨识的文字,则以□代之。本文所介绍之作品,大体以作者生年先后排序。不当之处,乞请方家指正。

一、馆藏二级书法作品简介

1.明董其昌书李白静夜思诗轴

此幅作品为行草字体,纵129厘米,横53.5厘米。款下钤朱文“知制诰日讲官”,白文“董氏玄宰”。引首章白文“玄赏斋”。作品创作年代不详。

作品释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翁、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属上海)人。《明史》有传。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才溢文敏,多才多艺,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精绘画,是晚明艺坛最负盛名的人物。他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容台别集》、《画旨》、《画眼》等。

董其昌此作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整幅作品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据学者统计,李白此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而董其昌所书“举头见明月”一句,也与明代通行的八个版本均不同,其书当有所本。该诗为李白自创的乐府诗题,作年不详。此诗表达了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刘永济称“李白此诗绝去雕采,纯出天然”,胡应麟《诗薮》云此诗“绝妙古今”,实为确论。

2.明张瑞图书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轴

成都杜甫草堂现珍藏有张瑞图书法作品共七件,其中《南邻》(草书、纸本)、《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草书、绫本)、《夜宴左氏庄》(草书、绢本)等三件作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此件张瑞图书李白诗《流夜郎赠辛判官》轴为草书字体,绫本,纵120.5厘米,横23.6厘米。款下白文钤印二枚:“二水”、“张瑞图印”。创作年代不详。

作品释文: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长公 瑞图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福建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考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升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等官职。《明史》记入“阉党传”。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时人将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著有《白毫庵内篇》、《白毫庵外篇》等。张瑞图擅长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了强烈的力感和动荡的气势,别具“奇逸”之态。

在这幅书法作品中,作者用笔刚折险劲,线条劲直,下笔猛厉,精神十足,气足力满,力贯始终,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给人以纵横凌厉、气象宏肆的美感。在这幅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运笔急速,用笔果断明快,字距甚密,结体拙野横扁,布局犬齿交错等特点,使人感到作品中充满着一股急切的气息,“奇逸”的风姿。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一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西北)途中,诗人以今昔对比表达了盼望赦还之情。

3.清法若真书李白送储邕之武昌诗轴

此件法若真作品为行草书,纵211厘米,横49厘米。款下钤白文“太史氏”、朱文“法若真印”二印。此幅未书年款,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品释文:

黄鹤卥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送邕之武昌作 法若真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一字师百,号黄石,亦号黄山,别署北海衲、黄山衲、小珠山人等,山东胶州人。清初官员、诗人、书画家。清顺治三年(1646)与伯兄若贞中同榜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弘文院编修。顺治五年(1648)福建乡试正主考,回京后,纂修《太宗文皇帝实录》。后升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出任浙江粮道,因父丧未上任。服阙后补福建布政司参政,升浙江按察使,官至江南布政使。康熙十八年(1679)被荐举博学鸿词科,称病未就,在黄山隐居多年。他为官之时,体恤下情,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深得人心。法若真工诗文,著有《黄山诗留》、《黄山文留》、《介庐诗》、《黄山集》等。其书法师承王铎,笔势沉着。画承元明文人画之风,多为山水画,皆以意为主,潇洒拔俗,挥洒自在。“其诗亦不依傍门户,少好李贺,晚好杜甫,而皆不袭其面目,自抒忧愤,直纪时事,足当诗史,卓荦排宕,自成一家”。

法若真此幅书作首句“黄鹤卥楼月”中的“卥”同“西”。该作品苍茫浑朴,大气磅礴,神采飞动,大处落墨,不拘细行。通观全篇,笔墨酣畅,磅礴之气流贯其间,而又自然含蓄,内蕴无穷。字距紧结,行气连贯,也是此作的一大特点。

此书作品为李白诗《送储邕之武昌》,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将李白此诗系于上元元年(760),认为此诗是春季作于巴陵附近。此诗自然流畅地表现了李白对武昌的怀念和对储邕的思念。

4.清何焯书李白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之一诗册页

何焯此书为册页,楷书,共十七开,每开四行,四行字,款七行。纵24厘米,横142厘米。首页右下角钤朱文鉴藏印“吴壁城审定印”。末页款侧钤朱文“何焯之印”,款下钤朱文“屺瞻”。

作品释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原文“倒”)倒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康熙后壬寅五月杪,日书谪仙诗二篇,奉伯翁母舅大人命。甥 何焯

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义门、润千、茶仙、香案小吏。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前期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和藏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为进士,授编修。何焯博览群籍,长于考订。校勘古碑版最精。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清史稿》有传。生平著有《诗古文集》、《语古斋识小录》、《道古录》、《义门读书记》、《义门先生文集》、《义门题跋》等。其中《义门读书记》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何氏此件册页结体工谨端秀,布局舒展明朗,用笔流润秀美,结构端庄洒脱,透露出恬淡灵秀之美,为何焯书法成熟时期的佳作。此件册页上钤有鉴藏印“吴壁城审定印”,吴壁城,生卒年不详,室名来苏楼。民国时期沪上著名书画收藏家,与吴湖帆交谊深厚,收藏极丰。

何焯所书内容为李白的两首诗。第一首是《将进酒》,此诗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巅峰之作,约写于天宝初辞京还山之后。在这首诗里,李白继承了古乐府饮酒行乐的主题,“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其中,既有人生如梦的自我安慰,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傲,还有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首是《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此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二、馆藏三级书法作品简介

1.明代解缙书李白赠汪伦诗斗方

解缙此书为斗方,草书,纵25厘米,横33厘米。款下钤白文“解缙”,朱文“太史台谏”。

作品释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缙绅书解缙(1369-1415),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入选为中书庶吉士(一说翰林院庶吉士),侍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为成祖时代内阁七人集团之首,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永乐初,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后因事失帝宠,出贬广西;又以卷入宫廷权争,竞坐以谗言入狱,终致冤死”。解缙诗文赋皆善,尤其擅长五言诗。解缙的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其草书字迹挥洒自如,颇似怀素。

此件狂草作品,挥洒自如,纵横超逸,奔放洒脱,颇似怀素。全篇一气呵成,用笔如走马奔阵,狂放连绵,满纸缠绕尽转,笔势劲逸飞动,宛转流畅,变化多端,法度严谨,虽文字几不可识,但却极富个性,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解缙此件作品写李白《赠汪伦》全诗,李白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2.明傅山书李白诗三首诗堂轴

傅山此件书法作品是一幅绢本题画诗堂,位于画作上方。行书。纵22.7厘米,横34.6厘米。其所书《早发白帝城》诗后有一“千”字,当是矫正“万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万”字之误。诗后钤白文“傅山印”。

傅山书作释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江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居。朝辞白帝彩云间,万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

傅山(1605-1690),或作(1607-1684),或作(1609-1690),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字青竹,改字青主,又字侨山,别号达54种,诸如公之它、朱衣道人、真山、石道人、啬庐、老药禅等等,不一而足。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其一生经历了明代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以及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二朝,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思想观点精辟。“他在经史子集、文学诗词、佛经道藏、书法绘画、钟鼎文字、医学医术诸学术领域,都进行过认真研究,涉猎甚广,造诣甚高,时人有‘学海’的称誉”。著有《霜红龛集》、《傅青主男女科全集》等。

傅山工书画,提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之说,其书法远宗钟、王、颜、米,兼收王铎诸人之长,篆、隶、楷、行、草无不精,行、草最负盛誉。傅山的这幅行书作品,笔墨流畅,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粗细轻重,收放避让极其自然。未落名款,只用印章,独为傅山之习惯。

傅山此作书李白三首诗。第一首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第二首书《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全诗。唐肃宗乾元二年秋(759),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并写下了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这是其中第一首。第三首书《早发白帝城》全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后人对此诗好评如潮,杨慎《升庵诗话》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如《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

傅山书作下方为一幅周炳所绘兰草作品。周炳此画纵50厘米,横31.9厘米。画幅中下部墨石上钤白文“周炳之印”,右上角款下钤白文“又癫”,左上角款下钤白文“太岁竹”。

周炳画作释文:

□湖周炳

兴来斜点笔,又到秋毫颠。欹枕腥膻屋,宛然兰宝眠。

坡老咏吴道子画“神妙独到秋毫颠。”周子,号又颠,醉后写此,更饶生趣,题以志不忘。

太岁竹居士

周炳,清代人,生卒年不详。字斗山,湖北蒲圻人。官浙江同知。专善画兰蕙。周炳此画构图简洁,淡雅古朴。

3.清爱新觉罗·玄烨书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九诗轴

此幅作品为行书。纵134厘米,横39厘米。款下钤朱文“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引首章白文“渊鉴阁”。作品的下端另纸书“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十七日,赐山东济南衙掌印守备臣张祥”,则作品创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

作品释文: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唐李白句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圣祖仁皇帝,建元康熙,庙号圣祖。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康熙皇帝不仅是一位明君,书法也让人刮目相看。康熙好学工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他本人的书法作品亦效董法,软美中含有博雅的气度。他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十分自信,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

康熙一生临写董字甚多,此幅即为刻意模仿董氏笔意之作,笔画圆劲秀逸,平淡雍容,字间与行间疏朗匀称,典雅静穆之气充盈幅上,确有盛世君王气度。

康熙此作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九》全诗。李白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漫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优美的景色。

4.清徐葆光书轴

徐氏此书为行草。纵133.6厘米,横42.5厘米。款下钤朱文“徐葆光字澄斋”,白文“紫微探花”,引首章朱文“赐麟服”。徐葆光对自己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被赐一品麟蟒服,充册封琉球副使之事感到非常荣耀,因此,特刻制了一枚“赐麟服”印章,故从此枚“赐麟服”钤印可以推知,这件书法作品当作于1718年或该年之后。

作品释文:

人生得如李青莲之才思,潘黄门之风韵,范少伯之潇洒,石季伦之豪富,郭汾阳之威重,东方朔之寿考,侍儿则绿珠红豆,奴隶昆仑一人足矣。

书为于京年道兄清鉴 徐葆光徐葆光(?-1723),初姓潘,后复姓徐。字亮直,号澄斋、二友斋,江苏长洲(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才品为馆阁冠。康康熙五十七年(1718),徐葆光“以文章华国,以政事经邦;而且仪容端伟,言辞敏妙,真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汪士鋐《中山传信录序》),故被康熙任命为副使,赐正一品,麟蟒服,前往册封琉球王尚敬。“出使时间前后3年,而真正在琉球仅8个月,徐葆光在琉球‘遍游山川海间,远近形势皆在目中。考其制度礼仪,观风问俗,下至一物异状必询名,以得其实,见闻互证,与之往复,去疑存信’(《中山传信录自序》),著成《中山传信录》六卷,…… ‘考据精博,为向来未有’(乾隆《长洲县志》卷二十三),不失是一份研究清代航海、外交与琉球政治、经济、风俗的珍贵资料”。乞归数年,以御史记名起用,会卒。诗文雅赡,兼工书法。“所作古文辞,纯明峻洁;诗尤雄健排傲,出入眉山(苏轼)、剑南(陆 游) 之 间”。著 有《二友斋诗集》、《二友斋文集》、《海舶集》及《中山传信录》等。《清史列传》卷七十一有传。

徐氏此幅作品结构疏朗匀称,气韵流贯,潇洒飘逸,功力深厚。所书内容不是李白诗歌,而是一篇涉及李白的短文,此文所言人物分别有李白、潘岳、范蠡、石崇、郭子仪、东方朔、绿珠、红豆以及昆仑等,文章作者不详,待考。尽管此篇短文的作者不是徐氏,但却表达了作者和书写者徐氏共同的人生梦想。

5.清汪士鋐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轴

汪氏此书创作康熙二十一年(1682),楷书。纵92厘米横40厘米。款下钤朱文“士鋐”椭圆印,白文“秋泉居士”,左下角钤白文“金匮钱氏珍藏”,左下钤朱文“阮元鉴定”,右下角钤朱文“丹徒王氏珍藏”。

作品释文:

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康熙壬戌谷雨日 汪士鋐

汪士鋐(1658-1723),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元,授翰林院修撰,修纂《佩文韵府》、《全唐诗》、《渊鉴类函》等书。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尤工书法,为清初书坛圣手,与姜宸英齐名,人称“姜汪”。其书瘦劲中有疏朗之致,亦有清腴峻朗风韵。能大而不能小,然有奇势,纵横自放,而分间布白,无分寸之失。“生平著述甚富,尤勤考古。有《长安宫殿考》、《全秦艺文志》、《瘗鹤铭考》、《三秦纪闻》、《玉堂掌故》、《华岳志》、《元和郡县志补阙》、《近光集余集》、《四六金桴》、《赋体丽则》、《秋泉居士集》等。《清史列传》有传”。

汪氏的此幅作品风格沉着劲利,瘦硬之中有疏朗之致,堪为其书中佳作。

所书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此文篇名,王琦《李太白集注》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此文当是开元二十五年(737)闲居安陆期间所作。本文生动地记述了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旷逸萧散的情致。此文可谓字字玑珠,句句溢彩,行文潇洒流畅,叙事生动自然。

6.清万经书李白峨眉山月歌诗轴

万经此幅作品为隶书,纵132厘米、横33.6厘米。款下钤白文“万经之印”,朱文“九沙”。

作品释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谿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九沙万经(1659-1741)字授一,号九沙,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朝初年著名学者、经学家万斯大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选庶吉士,官授编修。博学多艺,精经史、金石之学。工隶书,隶书宗法郑谷口(郑簠),书风清丽,甚为时重。著有《分隶偶存》。

此作结字扁方,笔画粗劲,布局规整。用笔沉稳苍厚,结体端庄平和,有汉碑淳朴浑穆之气。所书为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全诗不但饱含了远出游览的喜悦之情,而且抒写了对送行者和故乡的留恋难舍之意”。

7.清于成龙书李白独坐敬亭山诗轴

此幅作品为行书。纵219厘米,横78厘米。款下钤朱文“宫保中丞”,白文“于成龙印”,朱文“痛读人间未见之书力行萸下不朽之吏”、引首章朱文“臣心如水”椭圆印。此幅作品创作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作品释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丁卯季秋 书为淡石年台 于成龙

清康熙时有两位于成龙,都是清官,书法皆知名。一位是称山西永宁人(1617-1684),官至两江总督,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称老于成龙。另一位是(1638-1700),汉军镶黄旗人,历署乐亭知县、滦州知州、通州知州,称小于成龙。康熙二十年(1681),任直隶巡抚的老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赴任前举荐了在通州任知州的小于成龙,小于成龙遂被康熙先后提升为江宁知府、直隶抚巡、都察院安徽御史、河道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六年(1687),小于成龙任直隶抚巡时,因廉能而得到康熙嘉奖,加封太子少保。康熙三十七年(1698),于成龙主持修竣京郊浑河,康熙皇帝验收后亲自更名为永定河。两年后,于成龙在河道总督任上病逝,康熙下诏抚恤。《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列传六十六有传。

此幅作品是小于成龙的书作,因为此幅作品写于丁卯年,即康熙二十六年(1687),此时老于成龙已经去世三年,况且作品中还有小于成龙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后所刻的“宫保中丞”钤印(宫保是对加有太子少保衔者的尊称,中丞是清代对巡抚的称呼)。此幅作品书法圆转飞动,潇洒大度,笔意酣畅,功底深厚。

所书李白《独坐敬亭山》全诗,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

8.清沈德潜书李白把酒问月诗轴

此幅为行书,纵82厘米,横31厘米。款下钤白文“沈德潜印”,朱文“士”,引首章朱文“□杏斋”。作于雍正十年(1732)。

作品释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壬子夏日书李青莲问月篇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身经康、雍、乾三朝,享年九十又八,堪称诗坛人瑞。乾隆四年(1739),年近七十始成进士。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深受赏识宠信,帝称之为“江南老名士”。历官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入直南书房,充会试副总裁。乾隆十四年(1749)以年老多病请归故里,遂专心著述。乾隆南巡,德潜多次迎驾,受到乾隆加官授衔。后卒于家。赠太子太师,谥文悫。后因牵涉文字狱,被剖棺戮尸,全家治罪。其论诗主“格调说”,与王士禛之主神韵、袁枚之主性灵,在当时诗坛皆自成流派。其诗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其诗学深邃,曾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为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其《唐诗别裁集》对盛唐诗予以高度评价,并展示了李白、杜甫作为盛唐巨擘格调的丰富内涵。另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清史稿》有传。沈德潜不仅善诗,亦工书法,其书以行书见长,为当时所重。

沈氏此幅作于壬子年,即雍正十年(1732),时年沈氏59岁。草堂博物馆藏品系统登记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创作,显然有误,因为沈德潜早在1769年就去世了。此幅书作圆熟温茂,苍健有法,气贯天成,笔法讲求中锋运笔,起收处藏头护尾;结体中正宽博,疏朗俊雅。

沈德潜所写为李白《把酒问月》全诗,其中“共看”句中“如”字残缺,行款“壬子夏日”句中“夏”字残缺。李白此诗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9.清梁同书书李白七首诗长卷

梁氏此件作品为长卷,行书。纵20.6厘米,横265厘米。款下钤朱文“梁同书印”。作于嘉庆七年(1802)。

作品释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原文“倒”)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沾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天马来出月氐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珠。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稜稜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不逢寒风子,谁採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均平。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凤皇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太白乐府

壬戌二月,山舟同书,书时年八十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岁以后号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其父是大学士梁诗正,家学渊源。自幼接触书法,十二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官至翰林侍讲。精书法,尤擅楷、行书,初法颜真卿、柳公权,中年兼采用苏轼、米芾笔法,以羊毫笔作大字,颇为苍劲。七十岁后愈臻变化,融汇贯通,纯任自然,自立一家,负盛名于时,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并称“清四大家”。梁同书善于鉴别前人手迹,过眼即判其真伪。《清稗类钞》云:“梁山舟学士书法名播中外,论者谓刘文清(刘墉)朴而少姿,王梦楼(王文治)艳而无骨,翁覃溪(翁方纲)临摹三唐,面目仅存,汪时斋(汪承霈)谨守家风,典型犹在,惟梁兼数人之长,出入苏、米,笔力纵横,如天马行空,汪文端(汪由敦)、张文敏(张照)后一人而已。”亦能诗文。著有《频罗庵书画跋》、《频罗庵论书》、《直语补证》、《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此卷作品结字轻重相间,字形变化丰富,通体潇洒飘逸,气韵流畅。共书李白七首诗。所书第一首为《将进酒》,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第二首为《天马歌》,此诗是作者晚年作品,笔力雄健,寄意悲怆,诗中表达了作者难遇知音、难遇明主的人生感慨。所书第三首是《长相思》,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借爱情表达了思君之意,抒发了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所书第四、五首为《前有樽酒行二首》,这两首诗是李白以乐府古题“前有一樽酒”而填的新词,第一首诗写流光易失,少壮易老,第二首诗写及时行乐。所书第六首为《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此诗“以鸠喻正人,以鹭喻小人,以言朝政也”。所书第七首为《独漉篇》,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写作者面对战乱,欲效法搏击九天之鹏的神鹰,一击成功,歼灭叛军,表达了李白欲报效国家,为国出力的爱国情怀。

10.清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集句联

皇六子永瑢此件作品为楷书。纵128.5厘米,横28.5厘米。款下钤朱文“皇六子章”,白文“损之又损”。

作品释文:

岚气湿衣云叶晚,春风拂槛露华浓。

皇六子此件作品仅款署和钤印有“皇六子”三字,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子嗣众多,均有皇六子,“印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排行第六的皇子;二、除了排行第六,还必须是能书善画的皇子。以此再看康、雍、乾、道诸朝,子嗣虽旺,但同时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却只有乾隆第六子永瑢,所以印章主人是永瑢是可 以 确 定 的”。爱 新 觉 罗 · 永 瑢(1743—1790),清高宗乾隆帝第六子,封质庄亲王,号九思主人,满族。三十八年充四库全书馆总裁。温文尔雅,博学兼优,工诗,能书,善画。书法得徐浩笔意,所画花卉古淡苍逸。著有《九思堂诗抄》。

此书笔力雄健,沉稳厚重。上联语出北宋诗人王初《延平天庆观》:“岚气湿衣云叶晚,天香飘户月枝春。”下联语出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句,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是天宝二年(743)春供奉翰林时作,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此诗自问世以来便好评如潮,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赞其“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

11.清代闻诗书李白诗话轴

闻诗此件作品为草书。纵134厘米,横36.4厘米。款下钤白文“闻诗之印”,朱文“过庭”,引首章朱文“张琹和古松”。

作品释文:

李翰林醉墨是葛八叔忱赝作,以尝其妇翁,诸苏果不能别。盖叔忱翰墨亦自度越诸贤也。

闻诗

闻诗(生卒年不详),清朝人。字过庭,号心白居士。江苏江阴人。性恬淡,嗜诗文古辞,与交皆负时望之名士和书画家,“少与毛怀、钱泳同学书于林蕃钟,后又从吴三锡游,其书似三锡,而笔力较大,专工楷法”。亦精行草,宗王羲之、欧阳询。清代学者、书画家钱泳生于公元1759年,卒于公元1844年,闻诗与其为少年时代的同学,则闻诗亦当与钱泳一样,生活在清代的乾嘉时期。

闻诗此书其书笔力雄健,笔墨严谨,功力深厚。所书文字语出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跋瞿公巽所藏石刻》:“李翰林醉墨,乃葛八叔忱赝作,以尝其妇翁,诸苏果不能别。盖叔忱翰墨亦自度越诸贤可宝藏也。”葛蕴(字叔忱)是宋代制赝专家,曾借李白之名作假。

12.清李瑶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文屏

李瑶此件作品篆书。纵123.5厘米,横29.2厘米。款侧钤朱文“老宝”,白文“明经博士”,屏一右下侧钤白文“连理玉树堂书画之印”。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作品释文:

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滇生尊兄詧篆,道光己亥冬,吴郡李瑶作于西江寓次。

李瑶,清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宝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善书画,山水秀韵,深得文伯仁笔意。书法恽寿平。

李瑶此件篆书作品章法严谨,笔划圆转流畅,行笔粗细均匀,给人以清雅茂美之感。所写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前文已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13.清李文田书李白南轩松诗轴

李文田此件作品为楷书。纵135厘米,横65.5厘米。款下钤白文“文田之印”,朱文“南斋供奉”。“同治三年(1864),慈禧太后颇赏识李文田的才学,特命入值南书房。南书房是清帝读书治事之处,在乾清官之西南隅,原是圣祖康熙读书处,又名南斋。入值南书房者,不拘官职,由大学士至翰林院编修均可。然自康熙以后,都由科名高者入值。且南斋时时能亲近皇帝,不时会代拟圣旨、上谕,甚至御制诗文、御笔书法等等都由南斋翰林代劳。故清代士子无不以入值南斋为荣。李文田亦刻有‘南斋侍从’一印以记其 事”。此幅作品作于光绪十六年(1890)。

作品释文:

南轩有青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庚寅秋七月 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字畬光,号若农,一作芍农,一字仲约,谥文诚,广东顺德人。清代翰林、书法家、蒙古史研究专家。咸丰九年(1859)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提督江西学政等,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于天文、地理,无不通晓。谙熟辽、金、元史事,搜藏三朝石刻甚多。著有《元秘史注》、《元圣武亲征录校正》、《西游录注》、《和林金石录》、《和林诗》等。李文田是亦岭南一代书法名家,长于篆书、隶书。年少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掺以邓石如、赵之谦的笔法,熔冶篆、隶、楷于一炉,自成面目,卓然成为清代碑学大家。

此幅作品结体舒放开朗,雍容大方,沉稳厚重,从容自在,已克服了“台阁体”臃肿之弊,给人酣畅饱满之感。所书为李白《南轩松》全诗,此诗借物抒怀,诗人赞颂“凌云霄”的孤松,也表现了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14.清梅调鼎书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诗轴

此幅作品为行书。纵121厘米,横63.3厘米。款下钤白文“梅调鼎印”、朱文“友竹”。

作品释文: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梅调鼎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号赧翁,浙江慈溪人。是一位在书法艺术上极有造诣的人物。年轻时曾补博士弟子员,后因书法不中程见黜,不得与省试,从此绝意仕进,发愤习书,终有所成,以布衣终其一生。早年习钟繇、王羲之,中年参酌北碑,南北融会,刚柔相济,笔势贯串,自成一体。书风沉雄苍郁、潇散脱尘,被誉为“清代王羲之。翁同龢、邓散木、沙孟海等人对其书法成就评价极高。

梅调鼎此书气韵流贯,清秀灵逸,潇洒圆劲。所书内容为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全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当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

15.清罗学成书李白渡荆门送别诗轴

罗氏此幅为行楷书。纵165.6厘米,横41.7厘米。款下钤白文“罗学成印”、朱文“吉孙”。

作品释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宾甫四兄大人雅正。□宅弟罗学成

罗学成(生卒年不详),原名钊,字吉孙,号芦舫,钱塘人,同治四年举人,官內阁中书。工书法。

罗氏此作疏朗俊雅,潇洒飘逸。所书为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诗中所写是出蜀时船过荆门的景色。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16.近代高邕集李白诗句“脱角”“倚剑”联

此件对联为行书。纵168厘米,横34厘米。下联款下钤白文“仁和高邕邕之”,白文“甲申以后改号聋公”,上联右下方钤白文“与陈留蔡江都李同名”。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

作品释文:

丕承仁兄大雅鉴之集李太白句

脱角犀顶,探牙象口;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光绪辛丑二月,李盦高邕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李盦和尚,自署苦李、孟悔,入民国,更号赤岸山民、清人高子、西泠字丐、中原书丐,晚年不乐闻世事,改署聋公。斋馆名泰山残石楼、绝景穷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民初书画篆刻家。官江苏县丞。晚年寓居上海,鬻书为生。工书,独好李邕书法。高邕的书法“舒展开张,矫健奇逸,翩翩自适而终归于法度,有高视阔步,气宇轩昂的大家风范”。

高邕此书结字疏朗,体势饱满,笔力强健。上联语出李白《大猎赋》“脱角犀顶,探牙象口”句。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认为其作于天宝二年。此年玄宗狞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下联语出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句,此文是李白初到安陆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春,“笔调戏谑,流畅自然”,明确地表白了自己“匡君济世”的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行动目标。

17.高邕集李白诗句乘杯瞰憩联

高邕此件对联行书。长173厘米,宽35.8厘米。下联款下钤白文“赤岸山民”,白文“清人高子”,上联右下部钤朱文“与陈留蔡江夏李同名”。作于1911年。

作品释文:

云峰老人属书集李太白句

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临诸天。

辛亥寒食,高邕邕之高邕此书舒展开张,矫健奇逸,有高视阔步,气宇轩昂的大家风范。

此对联语出李白《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临诸天”句。李白此文是临别赠序,借景物环境衬托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18.高邕集李白诗句且就欲卧联

高邕此联行书。纵147.5厘米,横36厘米。款下钤朱文“高邕印信”,白文“高邕之”,上联右下方钤朱文“与陈留蔡江夏李同名”。创作于1912年。

作品释文:

集李太白诗,书于泰山残石楼

且就洞庭赊月色,欲卧鸣皋绝世尘。

壬子,赤岸山民高邕

此作笔力强健,瘦劲凝练,气势纵逸。上联语出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此组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之岳州(今湖南岳阳),两句写泛舟洞庭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下联语出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我家仙公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此诗当为李白天宝间出京后游梁宋时作,吟咏鸣皋山,饯别从翁李清。

19.近代徐行敏集李白句海英鹰扬联

徐氏此联行书。纵167.5厘米,横36.2厘米。下联款下钤白文“徐行敏印”,朱文“逸庵”,上联款下钤白文“醉月庐”。作于1930年。

作品释文:

紫刚仁兄先生鉴家雅属,集太白句

海英岳灵腾薄万古,鹰扬虎视涵量八溟。

庚午首夏,逸庵徐行敏识徐行敏(1871-1932),江苏吴县人。字秀麟,号纳甫,又号逸盦。清末民国海派书画家。工书擅画,书肖高邕之(高邕),山水学黄大痴(黄公望)。“有善行,时以书画赈济贫困,清光绪十五年(1889)7月4日,上海《申报》刊出一则《负薪社书画助赈》启事,登出六位书画家的助赈润例,徐行敏位列其中,以山水画五十件助赈,‘所得润资悉充赈款’,广施爱心善意”。

此书用笔雄健浑厚,结字宽博,端庄严谨中有峭拔,纵横得体,开合自如,其风格酷肖高邕。徐氏所书上联“海英岳灵”语出李白《鲁郡叶和尚赞》一文“海英岳灵,诞彼开士”句,“腾薄万古”语出李白《泽畔吟序》一文“观其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句。下联“鹰扬虎视”语出《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句。“涵量八溟”语出《当涂李宰君画赞》一文“滥觞百里,涵量八溟”句。

20.近代章炳麟书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轴

章氏此幅为行书。纵84.2厘米,横44.4厘米。款下钤朱文“太炎”。作品释文: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书赠铎民 章炳麟章炳麟(1868-1936),原名绛,字枚叔,又字太炎,浙江余杭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也是一位在国学上有多方面造诣的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鲁迅称章氏为“有学问的革命家”。工籀、篆,行书富金石气。

此幅作品疏朗雅淡,超尘脱俗,清雅之气袭人。行款中所言“铎民”为章炳麟三女婿朱镜宙。朱镜宙(1890-1985),字祀圣,号铎民,晚号雁荡白衣,又号雁荡老人;法名宽镜,法号佛显。乐清瑶岙人。博通典籍,淹贯儒释。“1923年秋,铎民因公赴上海,因便访谒章太炎先生,并陪侍太炎先生赴杭州。返沪后,章夫人汤国黎女士语铎民,章先生欲以三女(章展)妻铎民。1924年3月,铎民与章女在上海一品香饭店结婚,婚后偕赴厦门定居”。由于此件作品的行款中没有具体的创作时间,但从以上所介绍情况推知,当在1923年章、朱二人见面之后至1936年章炳麟去世之前。朱镜宙的生平,浙江省乐清县文化局编《雁荡山摩崖石刻》记载道:“年十三入乐清师范教习所学习,卒业后,考取浙江高等法学堂。嗣后入报界,曾任《天钟报》编辑。1918年撰《民国政制改造论》,指斥国会及内阁积弊诸大端。曾考察南洋群岛,撰《英属马来半岛》等书。1920年襄理福建银行。后转任国民革命军海陆空总司令部军需处处长。1934年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关怀民生疾苦,整顿税收,废除苛杂。抗日战争爆发,奉命入蜀,曾任川康税务局长。十载天府,感政局不安,社会腐败,忧愤之余,潜心皈佛。晚年居台中北屯正觉寺。卒于台中医院。著有《英属马来半岛》、《咏莪堂文录》、《维摩室剩语》等”。

章氏此幅写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节句。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隐退幽居、避世求仙之愿。

21.现代于右任书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节句轴

于右任此幅为草书。纵123厘米,横37厘米。款侧钤朱文“右任”。

作品释文: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太白诗

丞显先生 右任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髯翁、痛臂翁、太平老人。室名半哭半笑楼、独树斋、鸳鸯七志斋、百花草庐。陕西三原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25岁时中举。1906年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曾回三原任职,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1949年去台湾,1964年逝世于台北。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等。他的草书最为世人称道,其草书笔走龙蛇,取汉魏晋唐诸家之长,熔章草、今草和狂草于一炉,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的“草圣”。

于右任此作虽无连绵体势,却字字意别而又相互顾盼,行间血脉不断,精气内蓄,墨酣力足。所书内容节选自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中的四句。此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元丹丘的一首歌行,吟颂了黄河和华山的壮观景色。

22.近代吴东迈书李白早发白帝城诗轴

吴东迈此幅作品为篆书。纵134厘米,横32厘米。款下钤朱文“东迈”,白文“吴迈之印”,右下方钤朱文“鹤寿”。作品作于1934年6月。

作品释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青莲绝句,甲戌六月安吉吴东迈

吴东迈(1885-1963),又名吴迈,一字东曼,浙江安吉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于上海市文物、文史界的初创事业,数次向上海博物馆、西泠印社捐赠家藏之稀世珍品,其中大部分属国家精品文物。自幼禀承家学,继承父风,擅长书画,并在训诂词章、篆刻诸方面造诣高深,艺术创作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擅花卉,风格沉雄老辣,兼工书法篆刻,一秉家风,得其父吴昌硕之金石气,具真朴古艳之趣。著有《吴昌硕》、《吴昌硕谈艺录》等。俞建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吴东迈”条称吴东迈为“已故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的次子”,然据吴东迈所著《吴昌硕》记载:吴昌硕“夫人生三子一女。长子育,字半仓,十六岁殇。次子涵,字子茹,号臧龛,擅书画,尤精篆刻,克传家学,惜寿不永,五十二岁那年(公元1927年)先其父而卒。三子迈,字东迈,一字东曼,亦能书画。女丹姮,字次蟾,能隶书,出嫁后中年去世”,《吴昌硕》一书为吴东迈亲自撰写,对于自己排行的记叙不可能有误,因此,吴东迈应是著吴昌硕之第三子。

吴东迈此作中的每个字都各有姿态,或正或斜,或伸或缩,或静或动,或疏或密,力求在整齐中求不齐,在简化中求变化,具真朴古韵之趣。所书为李白《早发白帝城》全诗,介绍见前文。

23.现代沈尹默书李白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宴陶家亭子诗轴

沈氏此件作品为行书。长90厘米、宽29厘米。款下钤白文“沈尹默印”。

作品释文: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生度小劫,观空天地间。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默献梨枣。惜去爱佳景,烟萝欲瞑时。

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池开照囊镜,林吐破颜花。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誇。

宴陶家亭子“梨枣”二字是“霜梨”之误。

志华先生雅政 沈尹默书太白诗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后更名尹默,号秋明、匏瓜。原籍浙江吴兴(今属湖州市),出生于陕西省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的兄长沈士远、弟弟沈兼士都是北大著名学者。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沈尹默书法工楷书、行书、草书,尤其擅长行书。初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名家。晚年融会了苏轼、米芾等人的风格,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主张以腕行笔,反对模拟结构。其书法气息典雅、法度精严、圆润秀美、清雅遒健。有《执笔五字法》、《谈书法》、《书法论》、《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手稿墨迹》、《学书有法 沈尹默讲书法》等约二十种著作。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沈尹默此件作品用笔精到,结字紧敛,自然流畅,书卷气馥郁满纸。2009年,此作品参加了在浙江湖州市博物馆举办的“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艺术精品展”,并被编入《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艺术精品展特集》。

沈尹默所书第一首李白诗歌的诗题全称为《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此诗作年不详,写游佛家山池,充满禅悦趣味。沈氏书作“童子默献梨枣”一句中,“默”字为衍字,“梨枣”二字是“霜梨”之误(作者已在作品纠正)。沈氏所书的第二首李白诗是《宴陶家亭子》,此诗或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描绘了陶家的豪华景象,表达了宴饮的欢乐之情以及对主人的感谢之意。

24.现代谢无量集李白句脱角倚剑联

谢无量此书为行书。纵150.2厘米,横29.2厘米。作品无印章。

作品释文:

翼文先生正

脱角犀顶,探牙象口;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无量集太白语谢无量(1884-1963),原名蒙,号希范,字无量。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3年至1904年在日本学习。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一生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佛学大纲》、《伦理学精义》、《老子哲学》、《诗学指南》、《诗经研究》、《楚词新论》等。其书法陶冶碑帖,得清逸自然之致,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

谢无量此件作品清雅冲和,萧疏淡远,纯任自然,弥漫着稚拙之气。此联前文已介绍,不再赘述。

注释:

①②苏仲翔选注:《李杜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2月第1版,第29、24页。

③闻一多:《杜甫》,《杜甫研究论文集》一辑,中华书局,1962年 12月第1版,第30-31页。

④郭沫若:《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杜甫研究论文集》三辑,中华书局,1963年9月第1版,第4页。

⑤周维扬、丁浩:《杜甫草堂史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第35页。

⑥《李白学刊》编辑部:《李白学刊》第二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年8月第一版,三联书店上海分店第76页。

⑦刘欣斋:《从李白的〈上阳台〉行书帖谈起》,《书法》杂志编辑部编《书法文库——名篇佳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83页。

⑧参见袁茹《李白〈静夜思〉版本嬗变及其诗学思想阐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二期。

⑨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第43页。

⑩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10月第一版,第115页。

⑪裴喆:《法若真年谱简编》,《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一期,第76页。

⑫詹锳编著:《李白诗文系年》,作家出版社,1958年6月第一版,第141页。

⑬陈冬根:《解缙传说整理与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8月第一版,第185-186页。

⑭魏宗禹:《傅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序第2页。

⑮杨慎:《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29-230页。

⑯乾隆御选:《唐宋诗醇》(上卷),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第125页。

⑰⑱李嘉球:《苏州状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第306页。

⑲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7年11月第一版,第5810页。

⑳许宏泉:《管领风骚三百年:近三百年学人翰墨》叁集,黄山书社,2010年1月第一版,第40页。

㉑吴明贤:《李白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第19页。

㉒许柯编著:《清稗类钞》第九册,《艺术类·梁山舟书名播中外》,中华书局,1984年12月第一版,第4061页。

㉓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99页。

㉔胡西林:《美哉书画印雅哉皇六子》,《中国收藏》2012年第7期88-89页。

㉕沈德潜编,李克和等校点:《唐诗别裁集》,岳麓书社,1998年2月第一版,第452页。

㉖过耀华等编著:《无锡文化丛书:无锡书画》,凤凰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185页。

㉗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跋瞿公巽所藏石刻》,上海涵芬楼影印本。

㉘梁基永:《李文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7页。

㉙何崝主编:《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第23页。

㉚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作家出版社,1958年6月第1版,第37-38页。

㉛牛宝彤:《李白文选》,学苑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第22页。

㉜于建华、于津:《丹青遗痕弥足珍》,学林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84页。

㉝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564页。

㉞浙江省乐清县文化局编:《雁荡山摩崖石刻》,1987年10月第一版,第95页。

㉟周斌编著:《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277页。

㊱俞建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12月第一版,第288页。

㊲吴东迈:《吴昌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2月第1版,第12页。

㊳宋捷主编:《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艺术精品展特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151页。

猜你喜欢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诗仙李白的归宿
子夜秋歌
我和李白做朋友
倒下的那一刻
李白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