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实证研究

2014-11-14 18:49贺书鸿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影响机制消费信贷

贺书鸿

摘要:基于2005-2013年的季度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动态性研究。结果表明,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会对消费需求产生稳定的正向效应。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制定合理的策略,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需求;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03—04

1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的贡献却严重不足。由于出口的高度对外依赖性和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要形成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重视消费的推动作用。目前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偏低,有效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就居民消费率来说,发达国家的平均居民消费率在70%以上,美国为77%,日本为54%,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6%,有关学者认为,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至少应该在40%-50%才算合理。为此,中央把“扩大内需,增加消费需求”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战略,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

作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有力工具,消费信贷近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渐丰富,结构趋于完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征信体系和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缺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信贷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研究表明,消费信贷增长1%将拉动消费增长1.05%,在扩大内需的战略环境下,研究如何加快消费信贷发展从而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国内学者做了许多研究,下面就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梳理相关观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伊志宏(2004)认为在影响居民储蓄动机较大的因素是目标储蓄动机,而消费信贷的发展可以减弱居民因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的储蓄,从而增加当前消费。吴孝政、潘国俊(2003)分别从消费者、消费品企业、消费贷款供给银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消费信贷能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吴龙龙(2010)认为消费信贷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该挤出效应受信贷额度、贷款比例、边际消费倾向、市场利率以及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王勇(2012)提出了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导致消费对即期收入“过度敏感”的重要原因,而消费金融能够打破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实现消费的跨期转移,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张奎,金江等(2010)利用美国1959-2009的月度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长期来看,消费信贷对消费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短期来看,消费信贷对消费具有滞后抑制效应。而张文红,王小景等(2013)采用中国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消费信贷在长期内不会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会显著地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刘锐(2013)通过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中国1999-2010的数据做实证检验,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与消费信贷存在正相关性。林晓楠(2006)对比中美两国数据,分析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改革造成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居民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消费的挤出效应等因素,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显著。李燕姣(2012)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消费信贷的作用渠道受限,导致消费信贷并不能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较强拉动作用。

综述以上观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认为消费信贷对消费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另一种认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显著,并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比较感性,缺少深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无法为实体部门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措施。而且,有关的实证研究只是单一的静态因果分析,或者仅对消费信贷和居民消费两个序列做一个简单的相关性检验,缺乏对两者系统的、动态的研究。本文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协整方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图,具体深入地分析两者之间的短期、长期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2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分析

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归纳而言,消费信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对消费需求产生拉动作用。

2.1消费信贷能减弱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从而促进消费增长

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制约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消费信贷的发展可以减弱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的约束,改变预算约束线的位置,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并且缓解大额刚性支出对消费的抑制作用。

居民一生中会经历置业、结婚、子女教育、养老等阶段,这几类支出可以称作“大额刚性支出”,当不存在消费信贷时,居民为实现“大额刚性支出”就不得不提前进行储蓄,在积累足够多的储蓄前,居民会尽量减少开支,谨慎消费。而且近几年,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的成本大幅提高,居民为购买此类产品,需要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储蓄,这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居民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时,那么就能摆脱预算约束,提前实现“大额刚性支出”,从而减少目标性储蓄,增加当期消费。若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消费信贷来实现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根据个人需求相应调整消费品组合,则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2.2消费信贷通过扩大货币创造乘数从而刺激消费需求

由于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的不均衡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在满足法定准备金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并不能全部与需求者匹配成功,从而产生部分沉淀资金,即超额准备金。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信贷市场效率得到提高,信贷资金的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从而降低了超额准备金率,货币创造乘数也随之增大。这样,等量的基础货币供应创造的货币供给总量增加,若货币需求保持不变,社会上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利率就会下降,又投资为利率的减函数,因此投资需求会增加,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随之增加,从而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

2.3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消费的边际倾向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信贷能够促进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上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消费是收入的递增函数,但消费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现实生活中,边际消费倾向一般与收入呈反向关系,即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而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通过发展消费信贷,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和能力,使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而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第二,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居民的消费不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由一生的收入所决定。居民会根据生命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将一生的收入均匀地分配至生命的各个周期,以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居民的一生可以粗略的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时期。一般来说,中年时期收入较高,收入大于消费支出,因为其收入不仅要用来还清以前的债务,还要为养老进行储蓄,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青年和老年时期收入较低或没有收入,只能依靠信贷和储蓄来进行消费,收入小于消费支出,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通过消费信贷,居民可以将未来收入提前用于当期消费,使青年和老年时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得到提高,平滑人们一生之中的消费,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3.1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为了实证分析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本章以居民人均消费信贷余额CL反映消费信贷的变化情况,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E来衡量居民的消费水平。鉴于消费信贷的统计口径最近几年才完善,2005年以前的数据缺失,所以选取2005-2013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共36期,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在实证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首先,以2005年第一季度的CPI为基期,将每个季度的数据折算为实际的余额,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其次,由于所采取的数据为季度数据,包含季节变动因子和不规则要素,为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移动平均乘法比率模型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最后,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以及模型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我们对所有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表示为LNCE、LNCL。取对数后并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经济意义和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变为弹性关系,变动体现为百分比关系,误差变为相对误差。

3.2实证过程

3.2.1单位根检验

对于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考虑的就是其平稳性问题,若把非平稳时间序列当作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就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回归结果变得不可靠。统计学中常用的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方法为单位根检验法,下表1为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由上表数据可知,经过一阶差分后,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即ΔLNCE和ΔLNCL为平稳序列,表明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记作I(1)。

3.2.2协整检验

两个时间序列变量都为同阶单整,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协整关系主要用来说明时间序列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先以LNCL为自变量,LNCE为因变量做OLS回归得到方程,再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

由此可知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说明回归结果不是“伪回归”,序列LNCE和LNCL之间存在(1,1)阶协整关系,即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结果如下所示:

长期中,消费需求与消费信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消费信贷变化1%,将引起消费支出变化0.3214%。

3.2.3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

协整分析的结果说明消费信贷与消费支出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静态关系,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各变量滞后期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强度,我们利用ΔLNCE,ΔLNCL两个平稳序列作为内生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依据AIC和SC准则取最小值,经过反复比较,将变量滞后期确定1-3期的值作为内生变量,模型结果如下:

从(2)(3)式的各系数T统计量看,大部分变量是显著的,有少数变量不显著,这是由于模型各滞后项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所致,这种VAR模型中常见的问题并不影响模型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不需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剔除。模型有2个内生变量,3阶滞后项,共6个单位根,经AR根检验后发现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都位于单位圆内,因此,该模型满足平稳性条件。结果如图1所示

模型的结果显示,人均消费支出受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很大,从第三期开始,影响逐渐减小。滞后一期的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从第二期开始,才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逐渐增大。符合前文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消费信贷会对消费需求产生长期拉动作用。

3.2.4脉冲图形

基于VAR模型的结果,我们建立脉冲响应函数,绘制脉冲响应图,以求直观形象地分析消费信贷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通过脉冲分析,可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下图表示了ΔLNCE对其自身和ΔLNCL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图。横轴表示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对冲击的响应程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支出(ΔLNCE)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立刻产生了较强的反映。第一期的响应值达到0.023,前5期的响应程度都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小,从第10期开始,消费支出波动趋近于0,受到自身的影响趋于平稳。根据“荆轮效应”的解释,居民的消费不仅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还受以前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所以,本期的消费支出与过去几期的消费支出有较强的关联性。

期初,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ΔLNCL)的扰动做出的响应为负值,在第二期达到负向最大的0.043,从第四期开始转为正值,在第五期达到正向最大值,之后这种响应逐渐减弱,趋于稳定的正向反映。这说明消费信贷在前四期对消费支出会产生微弱的负效应,但在以后较长时期内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正向影响。

3.3实证结论分析

3.3.1协整检验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的扩张对消费支出的增加有着长期拉动作用,消费信贷规模扩大1%,会使消费支出增加0.3214%。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较强,而通过消费信贷,居民可以在形成较稳定的消费预期,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高刺激作用,我国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正向影响程度偏低。这是因为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信贷体制和结构不完善,导致其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3.2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图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能有效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居民在利用消费信贷完成购房、结婚等大额支出后,会背上还款的压力,期初的一段时间内,大额负债的冲击会使居民变得谨慎,从而增加储蓄,减少近期的消费支出。但是会产生一个长期的正向影响,因为消费信贷助居民提前完成了置业结婚等大额消费,居民为未来特定支出进行储蓄的压力大大减小,消费倾向增加,未来时期的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存在,能够减弱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实现消费的跨期转移,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具有计划性,将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结合起来,平滑各期消费支出,提升整体的消费水平。

综述所述,继续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于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

4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信贷体制

虽然我国消费信贷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绝对规模不断扩大,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在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继续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信贷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个人征信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成立一个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信贷报告部门,贷款人通过一定的费用可以从该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资料,这样既能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行业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分析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金(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商业条件(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个人资信水平。

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发生逾期、违约甚至损失的概率也逐步上升,出现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信贷管理体系:第一,规范信贷操作流程,重点强化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的分工和职责。第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在坚持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定量分析技术,使决策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强化贷款风险意识教育,重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4.2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体制同等重要,良好的法律担保体系在规范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消费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第一,构建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针对日益繁荣的消费金融市场,有必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防止金融欺诈,切实维护消费者和贷款者的权益。除了制定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还应注重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立法时不仅要涵盖所有消费贷款业务,还要对特殊的消费信贷品种做出专章规定;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每个程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规定,提高可执行性。

第二,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制度。在强化债务人担保为主要方式的同时,加快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的方式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消费贷款担保基金,以此形成稳固的担保网络,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消费信贷类保险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确保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丰富信贷担保的层次,从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4.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

前文的分析表明支出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预期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出于对养老、医疗、教育等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居民不得不紧缩当前消费,提前进行储蓄。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力度和保障水平不够,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变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稳定预期,提高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增强消费信心,从而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因此,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缓解居民后顾之忧,改善储蓄率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重要途径。

4.4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市场潜力很大,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突破口,也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区域。首先要积极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提高利用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增加对农村消费信贷投入。其次,完善惠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涉农补贴标准,加强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最后,加大消费信贷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的“不负债”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培养信用消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75.

[2]吴孝政,潘国俊.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结构升级[J].消费经济学,2003,(2):3841.

[3]吴龙龙.消费信贷的消费挤出效应解析[J].消费经济学,2010,(2):5761.

[4]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8):7578.

[5]张奎,金江等.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103106.

[6]张文红,小景,冯梦雨.消费信贷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4650.

[7]刘锐.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J].消费经济,2013,(2):3842.

[8]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11):2731.

[9]李燕娇.消费信贷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期初,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ΔLNCL)的扰动做出的响应为负值,在第二期达到负向最大的0.043,从第四期开始转为正值,在第五期达到正向最大值,之后这种响应逐渐减弱,趋于稳定的正向反映。这说明消费信贷在前四期对消费支出会产生微弱的负效应,但在以后较长时期内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正向影响。

3.3实证结论分析

3.3.1协整检验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的扩张对消费支出的增加有着长期拉动作用,消费信贷规模扩大1%,会使消费支出增加0.3214%。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较强,而通过消费信贷,居民可以在形成较稳定的消费预期,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高刺激作用,我国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正向影响程度偏低。这是因为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信贷体制和结构不完善,导致其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3.2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图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能有效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居民在利用消费信贷完成购房、结婚等大额支出后,会背上还款的压力,期初的一段时间内,大额负债的冲击会使居民变得谨慎,从而增加储蓄,减少近期的消费支出。但是会产生一个长期的正向影响,因为消费信贷助居民提前完成了置业结婚等大额消费,居民为未来特定支出进行储蓄的压力大大减小,消费倾向增加,未来时期的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存在,能够减弱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实现消费的跨期转移,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具有计划性,将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结合起来,平滑各期消费支出,提升整体的消费水平。

综述所述,继续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于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

4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信贷体制

虽然我国消费信贷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绝对规模不断扩大,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在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继续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信贷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个人征信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成立一个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信贷报告部门,贷款人通过一定的费用可以从该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资料,这样既能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行业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分析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金(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商业条件(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个人资信水平。

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发生逾期、违约甚至损失的概率也逐步上升,出现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信贷管理体系:第一,规范信贷操作流程,重点强化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的分工和职责。第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在坚持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定量分析技术,使决策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强化贷款风险意识教育,重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4.2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体制同等重要,良好的法律担保体系在规范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消费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第一,构建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针对日益繁荣的消费金融市场,有必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防止金融欺诈,切实维护消费者和贷款者的权益。除了制定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还应注重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立法时不仅要涵盖所有消费贷款业务,还要对特殊的消费信贷品种做出专章规定;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每个程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规定,提高可执行性。

第二,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制度。在强化债务人担保为主要方式的同时,加快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的方式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消费贷款担保基金,以此形成稳固的担保网络,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消费信贷类保险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确保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丰富信贷担保的层次,从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4.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

前文的分析表明支出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预期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出于对养老、医疗、教育等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居民不得不紧缩当前消费,提前进行储蓄。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力度和保障水平不够,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变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稳定预期,提高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增强消费信心,从而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因此,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缓解居民后顾之忧,改善储蓄率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重要途径。

4.4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市场潜力很大,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突破口,也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区域。首先要积极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提高利用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增加对农村消费信贷投入。其次,完善惠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涉农补贴标准,加强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最后,加大消费信贷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的“不负债”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培养信用消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75.

[2]吴孝政,潘国俊.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结构升级[J].消费经济学,2003,(2):3841.

[3]吴龙龙.消费信贷的消费挤出效应解析[J].消费经济学,2010,(2):5761.

[4]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8):7578.

[5]张奎,金江等.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103106.

[6]张文红,小景,冯梦雨.消费信贷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4650.

[7]刘锐.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J].消费经济,2013,(2):3842.

[8]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11):2731.

[9]李燕娇.消费信贷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期初,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ΔLNCL)的扰动做出的响应为负值,在第二期达到负向最大的0.043,从第四期开始转为正值,在第五期达到正向最大值,之后这种响应逐渐减弱,趋于稳定的正向反映。这说明消费信贷在前四期对消费支出会产生微弱的负效应,但在以后较长时期内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正向影响。

3.3实证结论分析

3.3.1协整检验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的扩张对消费支出的增加有着长期拉动作用,消费信贷规模扩大1%,会使消费支出增加0.3214%。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较强,而通过消费信贷,居民可以在形成较稳定的消费预期,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高刺激作用,我国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正向影响程度偏低。这是因为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信贷体制和结构不完善,导致其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3.2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图的结果分析

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能有效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居民在利用消费信贷完成购房、结婚等大额支出后,会背上还款的压力,期初的一段时间内,大额负债的冲击会使居民变得谨慎,从而增加储蓄,减少近期的消费支出。但是会产生一个长期的正向影响,因为消费信贷助居民提前完成了置业结婚等大额消费,居民为未来特定支出进行储蓄的压力大大减小,消费倾向增加,未来时期的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存在,能够减弱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实现消费的跨期转移,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具有计划性,将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结合起来,平滑各期消费支出,提升整体的消费水平。

综述所述,继续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于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

4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信贷体制

虽然我国消费信贷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绝对规模不断扩大,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在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继续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信贷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个人征信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成立一个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信贷报告部门,贷款人通过一定的费用可以从该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资料,这样既能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行业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分析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金(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商业条件(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个人资信水平。

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发生逾期、违约甚至损失的概率也逐步上升,出现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信贷管理体系:第一,规范信贷操作流程,重点强化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的分工和职责。第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在坚持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定量分析技术,使决策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强化贷款风险意识教育,重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4.2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体制同等重要,良好的法律担保体系在规范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消费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第一,构建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针对日益繁荣的消费金融市场,有必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防止金融欺诈,切实维护消费者和贷款者的权益。除了制定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还应注重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立法时不仅要涵盖所有消费贷款业务,还要对特殊的消费信贷品种做出专章规定;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每个程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规定,提高可执行性。

第二,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制度。在强化债务人担保为主要方式的同时,加快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的方式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消费贷款担保基金,以此形成稳固的担保网络,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消费信贷类保险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确保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丰富信贷担保的层次,从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4.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

前文的分析表明支出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预期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出于对养老、医疗、教育等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居民不得不紧缩当前消费,提前进行储蓄。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力度和保障水平不够,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变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稳定预期,提高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增强消费信心,从而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因此,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缓解居民后顾之忧,改善储蓄率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重要途径。

4.4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市场潜力很大,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突破口,也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区域。首先要积极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提高利用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增加对农村消费信贷投入。其次,完善惠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涉农补贴标准,加强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最后,加大消费信贷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的“不负债”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培养信用消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75.

[2]吴孝政,潘国俊.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结构升级[J].消费经济学,2003,(2):3841.

[3]吴龙龙.消费信贷的消费挤出效应解析[J].消费经济学,2010,(2):5761.

[4]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8):7578.

[5]张奎,金江等.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103106.

[6]张文红,小景,冯梦雨.消费信贷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4650.

[7]刘锐.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J].消费经济,2013,(2):3842.

[8]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11):2731.

[9]李燕娇.消费信贷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影响机制消费信贷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