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
摘 要: 静力学问题在物理学中是难点问题,虚功原理法和割补法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处于平衡态的绳索(或链条)问题的研究,尝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处于平衡态的绳索(或链条)问题得出结论。
关键词: 虚功原理法 割补法 绳索(或链条)问题
如图1所示,一根2m长的棒,一端被支撑着,在棒的中间有一个60N的重物,离支点0.5m处还有一个100N的重物。假如不考虑棒的重量,为了保持它的平衡,我们要在棒的另一端加多大的力?假设在棒的另一端放上一个滑轮,并在滑轮上悬挂一个重物W,为了使棒平衡,W应该是多重?我们设想W落下任意一段距离,为了简便起见,设它下降了4cm,那么这两个重物要升高多少呢?棒的中心升高了2cm,而离固定端0.5m处的那一点升高了1cm,所以,各个重物与高度的乘积之和不变。这个原理告诉我们,W乘以下降的4cm,加上60N乘以升高的2cm,再加上100N乘以升高的1cm,其和必定是零
-4W+2×60+1×100=0,W=55N
这就是说,为了使棒平衡,必须加上一个55N的重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平衡”定律——复杂的桥梁建筑的静力学等。这种处理物体的方法称为“虚功原理”,该原理是由伯努利首先提出的。因为为了进行这种论证,我们必须“设想”系统移动一下——即使它实际上没有移动,甚至不能移动[1]。下面我们讨论这个原理在绳索(或链条)的平衡问题中的几个应用。
例1:如图2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柱面置于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有一条光滑匀质铁链,一端固定于球面顶点A,另一端恰好与桌面不接触,且单位长度铁链的质量为ρ,求铁链A端所受的拉力。
解法一:虚功原理法
如图3所示,设将铁链B端延长Δx,则A端所受拉力F不变,设在A端拉力F作用下铁链移动了距离Δx,则拉力做的功为
W■=FΔx
铁链的重力势能改变为ΔE■=ρΔxgR,相当于B端的Δx的一段搬到了A端。按照功能原理:拉力的功等于铁链重力势能的改变量,W■=ΔEP,
即FΔx=ρΔxgR
∴F=ρgR
解法二:割补法
如图4所示,将四分之一光滑柱面悬空,将铁链如图补充完整,然后用光滑水平面把OB段给顶起来,则O点和B点的拉力必为零,A点的拉力F就等于AO段铁链的重力,即
F=ρgR
讨论:1.上式说明,A点的拉力F,也即A、B两点的拉力之差就等于相当于A、B两点的高度差R(亦即AO)那段铁链的重量。
2.虚功原理解法奇特,但割补法解题同样奇妙。
例2: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子,其两端悬挂在A、B两点,B点比A点高h(图5)。在A点绳子张力为T■,求在B点绳子的张力。绳子的质量为m,绳长为l。
解法一:虚功原理法
假设我们在A点存有一段绳子。在A点放下长为Δl的一小段绳子,与此同时在B点抽出同样长度Δl的绳子,显然,这时要做功,所做的功等于(T■-T■)Δl,式中T■和T■分别是在B点和A点处绳子的张力。这个功用于将质量mΔl/l这段绳子提高h时势能的变化。根据功能原理
mg■h=(T■-T■)Δl
因此得到
T■=T■+mgh/l
解法二:填补法
用长为L的光滑斜面放在A、B两点,加段绳子沿着这个斜面将绳子接通(图6)。当然整段绳子应当处于平衡。躺在斜面上的这段绳子是由于在B点与A点处绳子的张力差而维持平衡
T■-T■=■g■
∴T■=T■+■
讨论:1.上式再次说明B、A两点的张力之差就等于B、A两点高度差h的一段绳子的重力。
2.两种解法同样奇妙。
例3: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光滑粗绳,穿过半径为R的光滑滑轮并搭在轮上(图7),求绳上最大张力。
解法一:虚功原理法
设绳子下端据滑轮中心的竖直高度为x,则有
l=2x+πR 即x=(l-πR)/2
显然绳子中的最大张力出现在滑轮顶端,将绳子下端紧挨光滑水平面,并用长为2R的绳子将下端连起来,如图8所示。滑轮顶端绳子张力应该不变,设为T■,假设绳子逆时针转过Δl,则T■做功为T■Δl,按功能关系,它就应该等于把长度为Δl的一段绳子由水平面移到滑轮顶端重力势能的增量,■mg(x+R)。即
T■Δl=■mg(x+R)=■mg(■+R)=■mg■
故T■=■mg
解法二:割补法
如图9所示,將滑轮改为半径相同的光滑半圆柱体且固定,让右端绳子长度保持不变(即保持x不变),左端多余绳子剪掉,使下端对齐,则绳子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最大张力T■出现在半圆柱体顶端且等于左侧部分绳子的重力,因为绳子端点到滑轮顶端的竖直高度是
h=x+R=(1-πR)/2+R=■
故T■=■h=■mg
讨论:两种解法都同样奇妙,同样精彩。
例4:玩具列车由许多节车厢组成。它以恒定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行驶,进入“死圈”(图10),列车全长为L,圈的半径为R(R比车厢长得多,但L>2πR)。试问列车应具有多大的初速度,才能防止险情,不让一节车厢脱离翻圈轨道?
图10
解法一:虚功原理法:
设列车质量为M,初速为v■,随着进入“死圈”,列车速度减慢,当“死圈”整个挤满一节节车厢(而后来也不变化时),列车速度达到最小值v。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ΔMgR ①
式中ΔM是位于“死圈”上的所有车厢的质量,其值为
ΔM=■·2πR ②
“死圈”上的车厢受到轨道的支持力作用,最小压力出现在“死圈”的顶点。要不让一节车厢脱离圈,在这极限情况下车厢对轨道压力为零。这时每节车厢受到重力mg(m是每节车厢质量)和两节相邻车厢间挂钩的拉力T(图11)。这两个力的合力竖直向下,使车厢具有必要的向心加速度v■/R,设“死圈”上每节车厢对圆心张角为α,则有
2Tsin■+mg=m■
图11 图12
这里考虑α角很小,α=l/R(l为每节车厢的长度),用此角代替它的正弦。注意m=(l/L)M=(αR/L)M(忽略两相邻车厢之间的间隔),于是前一方程可改写成
T+■Mg=M■ ②
现在我们求拉力。讨论聚集在“死圈”上的部分车厢(图12)。假设这部分车厢移动一小段距离Δx,则力T做功W=TΔx,但是由于列车速度不变,这个功应该等于质量为Δm的车厢上升到高为2R处其势能的变化,Δm是长为Δx所对应的车厢质量,Δm=(■)Δx,因此
TΔx=■Δx·g·2R,即T=■ ③
解①、②和③式,得到所求列車的初速度
v■=■。[2]
解法二:割补法
其他步骤与虚功原理解法相同,关键是③式的得出思路不一样。如图13,若把列车看做是一串光滑铁链,把“死圈”改为如图所示的半圆形“光滑管道”(其拐角处有一段极小圆弧),则“死圈”右半段铁链受力情况不变,因为此时铁链做匀速运动,所以其中张力应与其速度无关,假设速度很小(趋于零),则“死圈”中最高点张力就应该等于对应的竖直直径的一段链条的重力。即
T=■2Rg=■
与③式相同。
结论:1.在绳索(链条)问题中,如果没有摩擦,且绳索(链条)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则绳索(链条)中任意两点A、B的张力之差就等于相当于这两点高度差的一段绳索(链条)的重力。
2.在解决静力学的链条问题中,虚功原理法和填补法同样简单、奇妙,各有千秋。
3.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一题多解,多一种方法就多一分能力,因此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适当介绍虚功原理和割补法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美]费恩曼.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7-38.
[2]刘海生.俄罗斯中学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