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妮
前几日,儿子三猪的学校举行了一次画画比赛,主题是“你心中地球的样子”。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以拟人的方式将地球变成了一张快乐的笑脸,戴着墨镜,一只手握拳,一只手摆出OK的手势,充满了生机和笑意,最终获得了这次竞赛的大奖。开放家长日参观的那天,校长当众公布了竞赛结果。获奖孩子的父亲陪着儿子上台完成了颁奖仪式,家长们纷纷对他表示祝贺。站在我身边的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父亲说:“你一定很为儿子自豪吧?”那位父亲笑着点头:“是啊,我的确很为他骄傲和自豪。不过,即使他没有得奖,即使他画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画,我依然为他骄傲和自豪。”
父母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仅仅因为他就是他,一个可爱的孩子。有这么一对无条件爱自己的父母,孩子心里能不充满自信,充满底气吗?我猜,这个小男孩一定会拥有无比的创造力,无论做什么都会发挥出他最大的潜力。
还有一次我和三猪参加一个中国孩子的生日Party,吃完蛋糕后,小寿星的妈妈让她弹两首钢琴曲给大家听,自然,这个小寿星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随后,另一个中国妈妈让自己女儿也上去弹一曲,紧接着又上去了一个。轮番弹完钢琴,一个男孩的妈妈又提议请女主人拿出小提琴,好让自己的儿子上前为大家拉一首曲子,紧接着又是一轮小提琴的演奏……一场愉快的生日party进行到最后竟然变成了孩子们的才艺表演会。站在我旁边的一个美国男孩抬起头,小声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不会弹钢琴,也不会拉小提琴,但我可以翻跟头。”这位爸爸俯下身,蹲在孩子面前,充满爱意地抚摸着这个小男孩的脑袋说:“孩子,你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去表现自己。”
站在一旁的我真是佩服到不行。这位父亲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孩子:你什么都不做已经足够可爱了,我爱你,没有条件。你说,孩子在这样的养育态度之下,自信心能不爆棚吗?
而大部分的中国父母会怎么做呢?他们会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态度,今天孩子考试成绩好,父母就高兴、就鼓励,恨不得把孩子夸上天去,孩子自然觉得父母这个时候爱自己更多些;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做错了事、考试没考好,父母就会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这个时候爱自己比较少。对孩子来说,在他们心中很容易就形成了这样的定式:我的价值取决于我的成绩,取决于我的表现,取决于我是否听父母的话……
小时候,孩子是透过父母的眼睛看待自己,并形成自我认知。如果父母常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孩子就会形成自卑的心态,如果父母常常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贬损、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我否定,自我贬低。
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他会怎么样呢?孩子会羞愧,会自卑,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再严重些,会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当自我价值被外在的东西所决定的时候,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进入了好学校,找到了好工作,他内心还是会处于焦虑之中,因为总会有人比他更好、比他优秀,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做得更好,自己应该达到更高的目标。
因此,想让孩子自信、自爱,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让孩子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他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珍贵的人。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即使他在外面杀人放火,父母会教育他、惩罚他,但是父母对他的爱永远也不会改变,不会减少。
有一次,我和朋友参加一场美国婚礼,新人是一对同性恋。当司仪邀请新人的父母上台致辞时,其中一位小伙子的母亲走上前,坦白地说:我万分希望儿子能和一个女孩结婚、生子,但是我爱他,我希望他过得幸福。所以即使我不认可同性恋,我依然来参加他的婚礼,并给他最好的祝福,我会慢慢学着去理解和接纳他们。
真正的爱,一定是伴随着尊重与接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