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客oj:家是人生唯一的选择吗?如果选择不成家的话,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吗?
答:Of course! 你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生小孩的。但人生就是需要取舍。只要你知道你选择的是什么生活状态,同时不会惋惜那些舍掉的事情,那就祝福你。不过话说回来,不同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价值观。Never say never!
@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您经营了多重职业和身份,我觉得很羡慕也很佩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触及多个领域,且样样做得都不错,您觉得最重要的秘诀是什么?
答:我的领悟是:人生追求的不是平衡,而是持续的动力。只要你找到方式让所有不同角色都能持续鼓动,那就能够取得平衡,但若发现太多,那就要割舍一些了。
@宁静致远:我有很多想法跟父母有很大的出入,也就是说跟家规相悖,你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的呢?
答:我认为,家规都是家庭历史经验的智慧,就像社会的法律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教训。但时间久了,就只剩下规定,少了当初的经验。如果有些难以理解的家规,可能需要跟长辈沟通,表达你自己的想法。这也许会是一个对话并认识自己家庭历史的好机会。
@罗爱陈:如何面对父母婚姻失败带来的巨大伤害,以及自我封闭、敏感、自卑等一系列后遗症?
答:首先要知道:人生有许多剧本,而你只有办法改写自己的剧本,不需要照着以前看过的剧本过日子。如果有机会出国旅游,我很推荐,不是光为了换个风景,而是为了看到不同的人生剧本在不同社会环境的演绎,让自己能更客观地看到自己的生活。
@薄荷味的芒果派:怎样才能寻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找不到吗?
答:当然!Henry David Thoreau就说:“多半人都过着闷闷不乐的日子,进棺材时心里还有一首未唱的歌。”我觉得如果光凭想象和“沙盘推演”来决定人生目标,不如实际去做做看,从中学习,也学习自己适合什么。梦想不是光梦出来,而是以行动雕琢出来的。
@乘月泛舟:你觉得对于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各自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具体来说,你对儿子和女儿在教育上有差别吗?
答:一定会有的,不仅教育他们姐弟不同,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同。对我来说,父母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扮演不同的角色:(1)守护者(2)教练(3)导师(4)朋友。我们不能一辈子当守护者,太累了!需要提升他们自主自强的能力。
@Dora-mom:大家都知道您父亲对您的影响很大,来跟我们说下您母亲带给您的感受吧?
答:我母亲是智慧、宽容、高EQ的最好典范。我爸擅长讲道理说故事,但我母亲以前管理过四十几个员工,每个都相当爱戴她。她会立刻让你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也是很好的聆听者。
@相公妍妍不离不弃:我的家风古典传统,父母对道德要求高,保守复古。如今我读大学,却发现我的家风跟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有些脱节,请问您怎么看?
A:那恭喜你,有两种价值观体系可以参考。光是跟着社会风气未必是好事,况且社会风气也有轮回的,有些方面物极必反,所以能够有多重价值观参考,客观思辨,会让你更有智慧!
@海绵姥姥: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只喜欢和陌生人讲话,和亲近的人反而不会沟通了。那些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面对他们也很难再讲出口,有什么改善办法吗?
答:这是很多人会有的问题。因为太亲,反而有很多包袱。有很多时候,请教身边亲人的意见,会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内容。但先不要拿太沉重的话题出来,从小事情慢慢让“对话”的感觉变得温暖自在,循序渐进。
@chenmoshijin:碰到烦恼、伤痛应该怎样?
答:我有一个对自己来说很管用的方法:如果心烦气躁,先“脑部清仓”:拿一张纸,以5分钟时间写下所有脑袋里的烦恼,不用看,不用排顺序,不用思考,将烦恼“下载”到纸上。做完这第一步,你可能觉得自己会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