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意识的继承者

2014-11-13 05:07王晶晶梁英君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芬妮后殖民主义

王晶晶++++梁英君

摘 要: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女主人公芬妮是奥斯丁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分析芬妮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作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继承者的一面。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庄园》 芬妮 后殖民主义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她一生共创作了六部小说,分别是《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于1814年,是奥斯丁正式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与以往小说相似的是,《曼斯菲尔德庄园》仍然是以英国乡村地区中上阶层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为主要题材,但芬妮的人物形象与奥斯丁其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略有不同。芬妮出身贫寒,不像伊丽莎白那样活泼且妙语连珠。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她总是显得顺从而缺乏自信,但芬妮最终赢得了表哥爱德蒙的爱情并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精神上的女主人。因此,以往对芬妮人物形象的分析多集中在她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的发展上。

1993年,赛义德出版了《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在书中他分析了经典文学作品中潜藏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指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文化与帝国主义》中专门有一个章节分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对芬妮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明确指出“奥斯丁把芬妮所做的事看做是与托马斯爵士的较大的、更公开的殖民主义活动相对应的、国内的、小规模的空间运动”。赛义德的论述为解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指出了一个全新角度。

一、处于边缘的他者

《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开始部分描述了女主人公芬妮的家庭背景。芬妮的母亲年轻时选择嫁给了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家产也没有门第”的海军,因此跟家人断绝了来往,但是,十一年后,由于丈夫收入微薄,家里孩子众多,芬妮的母亲不得不求助于自己的姐姐伯特伦夫人。伯特伦夫人嫁给了准男爵托马斯爵士,有漂亮的宅邸和丰厚的收入。伯特伦夫人收到妹妹的求助信后,打算帮助妹妹抚养一个孩子,最终选中了妹妹的大女儿,也就是小说的女主人公芬妮。

不过就收养芬妮的问题,托马斯爵士明确表示了自己带有强烈阶级意识的看法。托马斯爵士担心芬妮会和自己的儿子谈恋爱,也担心芬妮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他明确地说到芬妮和他的女儿“总还是不可能同属一个阶级。它们的身份、财产、权利,可以指望的前途,永远是不同的”。所以,芬妮在来到曼斯菲尔德庄园之前,她的角色就已经被定为一个处于边缘的他者。

芬妮来到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刚满十岁,身高比同龄人矮小,脸上也没有光泽,而她见到的表哥表姐个个高大漂亮,谈吐不凡,让她非常自卑。她的两个表姐一直瞧不起她。她们“发现她只有两条彩带,而且从来没有学过法语”,并且议论她的个子,说她见人不够大方。她们曾经跟她们的母亲说:“表妹连欧洲地图都拼不到一起…你听说过有这么笨的吗?”两位表姐的鄙视态度一直到芬妮成年都没有变化。除了两位表姐外,家里的其他人对芬妮的态度也是一样,“家庭教师怪她什么都不知道,女仆们则讥笑她衣服寒酸”。连芬妮的大姨妈诺里斯太太也不断训斥芬妮,提醒她的卑微地位,并且常常把她当做仆从一样支使。

在芬妮来到曼斯菲尔德庄园后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被放置在一个边缘位置,除了表哥爱德蒙之外,没有人给过她多少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正是由于这样长期寄人篱下的环境,芬妮成了一个顺从的姑娘,接受了以托马斯爵士为代表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秩序和意识形态,并成了这种秩序和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和继承者。

二、庄园秩序的维护者

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第三章开始,庄园的男主人托马斯爵士有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缺席,因为他亲自前往安底拉,去处理那里的事务。他也带走了未来庄园的继承人,芬妮的大表哥汤姆。于是庄园主人的职责由芬妮的二表哥爱德蒙代为行使,整个庄园如同以往正常地运转着。

即使芬妮已经十八岁,她在庄园的各项事务及社交活动里仍然没有太多发言权,但从她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芬妮对正统意识形态和秩序的支持与维护。在爱德蒙和芬妮谈论卡洛弗德小姐时,爱德蒙认为卡洛弗德小姐对她叔叔的轻浮评价是不恰当的,而芬妮则认为事情严重许多,她认为卡洛弗德小姐的话语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在接下来的苏萨顿之行中,芬妮在参观礼拜堂时说到过去由家庭牧师主持的聚会是一种值得珍惜的传统,而卡洛弗德小姐则认为人们应该更自由地祈祷,对此芬妮非常生气。接下来芬妮的大表姐玛丽亚及卡洛弗德先生等一群人想要去参观铁门外面的园林,在庄园主人罗什沃斯先生回去取钥匙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越过了铁门边的栅栏离开了,只有芬妮拒绝了这种不得体的行为,坚持等到罗什沃斯先生取钥匙回来。

故事进展到第十三章时,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大少爷汤姆回到了庄园,庄园里的年轻人开始策划进行一场戏剧表演。开始时,爱德蒙持反对态度,认为这非常不慎重,容易受人指责,但在汤姆的坚持下,戏剧表演的事还是开始了准备,并选定了演出《山盟海誓》。芬妮非常惊讶大家居然选定了这样的剧本,她认为里面的两个女主角都不适合正派的女人演出,可由于身份问题,她只能寄希望于爱德蒙反对,但爱德蒙由于对卡洛弗德小姐的爱慕也最终也参加了戏剧表演。表哥表姐们希望芬妮也演“村民妻”的角色,可芬妮坚决地拒绝了,即使诺里斯姨妈责骂她,说她忘恩负义,她也没有接受,因为她认为托马斯爵士不会支持这场不得体的戏剧演出。这次戏剧演出的事件最终以托马斯爵士回到了家而告终,这位庄园的主人果然对戏剧演出非常反感,坚决停止了一切戏剧演出的准备。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十八岁的芬妮尽管仍然处于边缘地位,但在思想意识上她已经完全接受了正统的意识形态。在庄园主人缺席时,她成了庄园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三、意识形态的继承者

《曼斯菲尔德庄园》第十八章的结尾处,庄园主人托马斯爵士回到了家,从此庄园的秩序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连爱德蒙都觉得托马斯爵士回家后家里的气氛不如以前活泼,晚上很难熬,而芬妮却说:“我喜欢听姨父讲西印度群岛的事情。我可以一连听他讲一个小时。这比许多事情都更让我快乐。”当芬妮的表哥和表姐们都对这些关乎庄园经济基础的海外殖民地事务不感兴趣时,只有芬妮向托马斯爵士打听贩卖奴隶的事情,只是因为怕别人觉得她爱表现才没有继续问下去。这个片段展现了芬妮和他表哥表姐的不同,对于当时英国的海外开拓和殖民,她不但有兴趣,而且认同这种意识形态。

在接下来庄园中的各种活动中,芬妮的地位逐渐发生了改变,她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托马斯爵士的认可和赞赏。比如芬妮被牧师一家邀请去做客,在伯特伦夫人和丈夫托马斯爵士谈起此事时,托马斯爵士说道:“芬妮没有当场做出肯定的答复,做得很对。”之后,托马斯爵士还亲自安排马车送芬妮前往。在接下来为芬妮举行的舞会中,芬妮得体的举止也受到了托马斯爵士的赞赏。但是因为拒绝卡洛弗德先生的求婚,芬妮违背了托马斯爵士的想法,于是托马斯爵士借探亲的名义,让芬妮回到了真正的家——朴茨茅斯的普莱斯家。果然,芬妮回家后正如托马斯爵士的设想,她对自己贫穷的家处处不适应,感到无法忍受。她觉得她的家是一个“吵吵闹闹、乱七八糟、毫无规矩”的地方,父亲“肮脏又粗野”,而母亲“偏心又糊涂”,所以“她无时不刻不想起曼斯菲尔德的雅致、礼貌、条理和和谐”。在芬妮的眼里朴茨茅斯“没有一个人懂礼节,没有一个人有教养”。从这些反应可以明显看出,芬妮已经完全接受了曼斯菲尔德庄园所代表的那一套英国上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对朴茨茅斯的生活进行判断,因此朴茨茅斯的生活在芬妮眼里变得一无是处。她也想用自认为正确的意识形态影响家人。这种想法和举动与英国殖民者在海外的行径完全一致。

后来由于伯特伦家的两位大小姐先后出现了私奔的丑闻,托马斯爵士让爱德蒙把芬妮接回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并且允许她带自己的妹妹苏珊一同前往。小说第四十八章开始写到当芬妮重回曼斯菲尔德庄园后,托马斯爵士对她“只有赞赏,更加珍爱她”。在芬妮和爱德蒙走到一起之后,托马斯爵士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他们的婚姻,小说里写到托马斯爵士“越来越看重道德和性情”,因此“芬妮的确是符合他的理想的儿媳”。在爱德蒙和芬妮结婚之后,托马斯爵士和芬妮“感情也变得非常深厚”。托马斯爵士“几乎每天都去看他,或者把她接过去”。芬妮这个继承了托马斯爵士代表的帝国意识形态的姑娘,最终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精神上的女主人。

四、结语

《曼斯菲尔德庄园》表面上看维持了奥斯丁的一贯风格,主要描写的仍是年轻人的婚姻与爱情,女主人公芬妮也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形象,但如果说按照赛义德提出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芬妮人物形象的另外一个侧面。这个出身贫穷的姑娘尽管长期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处于边缘地位,但她是托马斯爵士所代表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支持者,在托马斯爵士缺席的时候,她比爵士的儿女更认真地维护了庄园秩序,最终托马斯爵士也看到了芬妮才是自己精神上真正的继承者,于是支持了芬妮和自己儿子的婚姻,让芬妮从边缘走到了中心,完成了意识形态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英]JaneAusten.李业,译.曼斯菲尔德庄园[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2][美]EdwardW.Said.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3]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许晓琴.赛义德后殖民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曼斯菲尔德庄园》[J].宁夏大学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芬妮后殖民主义
永不消失的爱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斯戴芬妮·露易丝·廓莱克(1923-2014)
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