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窗回文词论略

2014-11-13 04:57楼璐金剑阳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特点内容

楼璐++++金剑阳

摘 要: 梅窗是宋代回文词的代表作者之一,作有回文词八首。其回文词内容主要涉及闺怨、写景和咏物三个方面。梅窗回文词具有形式多样、用韵丰富的特点,具有格式上的对称之美,于有形之中体现作者的无形之思。

关键词: 梅窗 回文词 内容 特点

宋代可谓是回文诗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回文词将回文创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梅窗是宋代回文词创作的主要人物之一。梅窗,姓氏无考,是宋代现存回文诗词较多的诗人之一,存《四时》、《秋江写望》、《春望》、《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等十六首。笔者从梅窗回文词的内容、特点和价值三个方面做简略探析,以求正于方家。

一、梅窗回文词的内容

梅窗回文词中有的是细致入微地描绘闺怨情思,有的是关于四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与自然接触的舒适悠然;有的则是咏物之作。这些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闲情”二字。

(一)描写闺怨情思。

梅窗的回文词大多是描绘闺思之作,在其八首回文词中有五首是描写闺中女子的。如《菩萨蛮·春晚二首》(其一)“点点花飞春恨浅,浅恨春飞花点点。莺语似多情,情多似语莺。恋春增酒劝,劝酒增春恋。颦损翠蛾新,新蛾翠损颦”。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落花时节从劝客饮酒、柔美多情到留客无意、客走独悲的情景。在花飞点点、莺语私私、落红满地的情景中,一个女子和心爱的男子饮酒助兴、多情婉转、情话缠绵。“颦损翠蛾新”,将女子的蹙颦与崭新的翠娥形成对比,表现出女子淡淡的忧愁。

除了《菩萨蛮·春晚二首》之外,梅窗还有写初春时节女子愁思的《菩萨蛮·春闺》,描绘女子在浅红绡透的春日细织锦帕的《菩萨蛮·题锦机小轴》,对端午时节少妇的发饰、服饰进行细致描摹的《菩萨蛮·端午》。总之,梅窗的闺怨词大多写的是春日的女子,涉及女子的发髻、服饰、姿态等,有些是对女子形态的细致描摹,有些则侧重于写出闺中思妇的闺怨之情。刻画细致深入,将闺中女子幽微的感情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词作之中。

(二)写景之作。

梅窗的回文词中也存在一些写景之作,如《西江月·泛湖》:“过雨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无。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雨过。”

这首词写的是风和日丽的春日,词人泛舟湖上,享受旖旎春光的场景,这首词的上下阕都是写景。上阕是雨过天晴,“过雨轻风弄柳”,在经过细雨的洗涤之后,柳条变得青翠欲滴,微凉的风抚弄着细长的柳枝,东边的湖面上印着太阳的倒影,波光粼粼,春日生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雨后的天空一片清朗,水天一色,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在这如画般的场景中,春燕呢喃,在湖面飞来飞去,让一幅静止的画面变得有声有色。下阕是上阕的回读,意思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梅窗的写景词中还有描写元宵佳节景象的《阮郎归·元夕》。

(三)咏物之作。

《菩萨蛮·咏梅》是梅窗仅存的一首回文咏物词:“折来初步东溪月,月溪东步初来折。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

这首词写月夜中的梅花,从折梅写到瓶中之梅。在月夜之中,初折梅花,“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写出了梅花若有若无的香味,诗人以仙境中的“瑶花”指代梅花,体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贵。“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月色中的梅花像苔藓一样似隐似现,“浮晕浅”写出了月光下梅花的朦胧姿态。“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体现出了梅花的高洁,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二、梅窗回文词的特点

(一)形式上,以《菩萨蛮》词牌为主,回文形式多样。

梅窗的回文词共有三种不同的词牌名,《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下面从各个词牌名及回文词的不同格式分析梅窗回文词的特点。

1.《菩萨蛮》

《菩萨蛮》是宋代回文词用得最多的词牌,《回文类聚》卷四共收录宋代回文词54首,其中《菩萨蛮》的词牌就占了48首。宋代的词人如此偏爱《菩萨蛮》,与其体制格式分不开。菩萨蛮的正体为: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句式为五、七言,多为五言,在字数上接近诗歌。

《菩萨蛮》(正体)词调的字数为:“7,7,5,5,/5,5,5,5。”这种以五七言为主的句式与诗歌句式相似,让词人在创作中更容易。

(2)平仄韵转换格,用韵比较自由。

《菩萨蛮》正体共四十四字,为平仄韵转换格,用韵较为自由,如上文《菩萨蛮·咏梅》就用了月、屑、阳、铣、青、庚等韵。

(3)上下句字数一致,回文格式为双句回文。

梅窗所作的《菩萨蛮》的回文格式均为双句回文。《菩萨蛮》共八句,每两句构成对句,字数相同、结构统一。如《菩萨蛮·春闺》第一句是“碧窗纱透春寒透”,那么第二句就是将第一句倒读,为“透寒春透纱窗碧”。这种随句回文的格式,在回文词的创作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所以得到很多宋代词人的青睐。

2.《西江月》

在梅窗的回文词中,《西江月·泛湖》是颠倒回文词,所谓颠倒回文就是上片顺读、下片倒读。在这首西江月中,上片的字数是“6,6,7,6”,而下片的字数也是“6,6,7,6”。在回文中,将上片第三句中的首字移入第二句并置于句末,这样使其成了七字,然后,自下片末字依次倒读就形成了“借字半篇倒读回文”。也就是说在这首《西江月》中,上片第三句“晴无平水远连天”中的第一个字“晴”在回文后变成了下片第三句的第一个字,下片的第三句就成了“晴烟春日映东湖”。《西江月》这样颠倒回文的格式比《菩萨蛮》更复杂,所以创作的人较少。《回文类聚》中仅收录了苏轼、黄庭坚、梅窗这三位词人的三首作品。

3.《阮郎归》

梅窗的《阮郎归·元夕》:“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万家明月醉风清,清风醉月明。人游乐,乐游人,游人乐太平。御楼神圣喜都民,民都喜圣神。”是一首半句回文词,在这首词中,上片的一二、三四句和下片的四五句为半句回文,也就是说上片首句中后五字进行回文就成了下一句。下片的一、二两句和第三句的前三个字是三字回环,“游人乐”在回环时有六种不同的读法,由于格律的限制,没有用到“乐游人”,这样的格式较为复杂,在宋代回文词中只有梅窗一首。

(二)词汇上,多用与自然、女子相关的词。

以《西江月·泛湖》为例,有“雨”、“风”、“柳”、“湖”、“日”、“水”、“天”、“燕”等与自然有关的词,占据较大篇幅。除了和自然相关的词汇之外,还有一些与女子相关的词汇。在梅窗的五首闺怨词中,有“玉肌”、“缕金衣”、“锦机”、“玉钗”、“松鬓”、“凝云”、“笼纱”等。这些词汇的频繁运用,与梅窗回文词以闺怨、写景为主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三)语言上,清丽婉约,讲求炼字。

梅窗的回文词并没有因为其独特的形式而在遣词造句上失去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其回文词或婉约,或清丽,存在较多可以细细品读的词句。如《菩萨蛮·题锦机小轴》中的“浅红绡透春裁剪”一句,“浅红绡透”写出了春日浅红色的花瓣透过纱绡的朦胧之态,其中“透”字在隐约中道出了春天难以遮掩的气息,形象地写出了春日生机勃勃、繁花盛开的景象。再如《菩萨蛮·咏梅》中的“藓花浮晕浅”,比喻月夜中的梅花像苔藓一样隐隐约约,其中“浮”字写出了梅花的小巧可爱,“浅”字写出了梅花在月色笼罩下若有若无的姿态,十分传神。

(四)格式上,具有对称之美。

在梅窗的回文词中,大多数都具有对称性,体现了对称之美。如《菩萨蛮》的奇数句和偶数句之间就具有对称性,《菩萨蛮·春闺》中的“碧窗纱透春寒极,极寒春透纱窗碧”。《西江月》也有对称性,是上片与下片的对称。在《阮郎归》中可以看到对称,如《阮郎归·元夕》,这种对称性是回文词区别于其他词的独特之处。

(五)意蕴上,于有形之中体现词人的无形之思。

回文词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很多词人在回文词中寄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梅窗创作的回文词中,大多以闺怨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写景、咏物之作。在梅窗的闺怨词中,大多通过写女子的愁怨,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梅窗用回文体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闺阁愁怨之中。将诗人的“无形”之思融入“有形”的回文词之中,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余元洲.历代回文诗词曲三百首[M].岳麓书社,2007.

[3]桑世昌.回文类聚[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祝尚书.论宋人杂体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徐元.回文诗词简论[J].文学遗产,1989(3).

[7]刘华民.宋代杂体词综论[J].常熟高专学报,2004(1).

本文为湖州师范学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唐宋诗词研究》的实践成果。指导老师:潘明福

猜你喜欢
特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