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迎春
摘 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88-1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手段,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陶行知先生他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不是学校,不是书本,也不是老师,而是儿童。儿童不同于大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教学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与范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还原生活,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如果脱离了生活背景去进行语文教学的话,往往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再现生活情景,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生活信息组块。
例《庐山的云雾》一文,抓住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秀丽。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然,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又多在农村长大,对庐山、对云雾没有感性认识,任老师“周而复始,不厌其烦”,学生的情都没法激发出来。在上课伊始,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庐山游玩一下。同学们兴趣盎然。然后,我按下录音键,教室里响起了《西游记》中的主题曲。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随着孙悟空腾云驾雾,踩在云端上,向庐山出发。逼真的声音仿佛使所有的学生都摇身一变,变成了孙悟空,来到了庐山。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庐山秀丽的景色跃然于电脑屏幕上。从山脚到山顶,姿态各种各样。同学们不禁异口同声地说:“啊!真美呀!……”我对同学们说:“有位游客把所看到的庐山景色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你们想读吗?”同学们个个欲欲一试,读得流利,读出了感受,读出了对庐山景色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达到了“入境始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师要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观念。
二、打造生活课堂,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只要肯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把学生从单一的教室里解放出来,让他们广泛地去接触社会和自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学生向自然、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去学习,才能收集到丰富的资源,才能各学所需,才能各教所知,才能各尽所能。
然而纵观以往的教学,不乏存在同样的一种诟病——很多教师绞尽脑汁来挤占学生的空间:早读课上,语文老师要求学生读课文,英语老师要求学生背单词,数学老师要求学生读口算卡片,学生根本没有自主的空间;课外活动课上,本应让学生自由活动,但有些老师常常见缝插针,占用上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美其名曰“共同发展”。如此等等,最终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
其实,社会是个广阔的天地,是孩子生活实践的大空间、大课堂,让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去实践,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比如我校身处风景宜人的阳澄湖畔,丰厚的阳澄蟹文化是学生的底蕴。然而就是这些身处农村的孩子,竟然不知道蟹吃什么食物长大?蟹的行动特点是什么?因而,为了调节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主动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及空余时间,跟爷爷奶奶一起给蟹苗喂食(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当地的蟹农),观察蟹宝宝吃食的样子,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孩子们既了解了蟹的生活习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开展这些走进生活大课堂的实践活动,与广袤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就能真正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生活的大空间,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语文回归生活,鼓励创新,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可见,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课堂的教学需延伸到课后的应用中去,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便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应用中体验语文,能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应用能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发展,极好地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语文。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生活活水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打破生活与语文的屏障,并不断推陈出新,必将会成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2]宋建文著.解放学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1).
[3]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