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静 闵璇
摘 要:为满足提高类大学英语课程的弹性教学要求,多元化的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教学呼应加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或研究)方法的更加适合高级语言课程的教学图式体系的建构。以西方弹性认知图式理论为指导建构的英语修辞图式突破了文体学修辞格的狭义概念范畴,贯穿作用于语用类提高课程如词汇学、高级口语与写作等教学过程,以语言交际输出的有效性与恰当性为教学宗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并在赏析类提高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西方经典戏剧文学赏析,从冲突美学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西方文学,提升学生文学研究与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交际修辞图式;美学修辞图式
1 图式发展综述
图式认知理论追溯其哲学渊源,最早可见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又称“早期图式说”,该理论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属于初级萌芽状态的图式理论,认为客观事物来源于“理念”,而“理念”是指导人类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后由德国康德正式提出的近代形态“图式说”(schema)认为图式是先验认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联系其感性直观(对象)和知性(纯粹化概念或范畴) 的中介和桥梁;20世纪西方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者皮亚杰、帕斯库尔·李欧利等人拓展了“图式”概念,建立了发达形态的图式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该类认知图式理论(cognition schema theory)认为图式是知识的框架和结构,是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而这种具有较强操作性、执行性及调整性的图式体系一旦被激活,就标志着认知学习活动的开始,同时图式体系通过对旧图式的改造或重新组合,或对不同旧图式的协调不断获得新图式,适应新的学习需求。
2 英语修辞图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基于上述认知图式理论所建构的先验教学图式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及听力等基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语篇教学图式,多是采取由经先理解字母、单词、短句、复杂句再到段落、整体语篇的“自下而上”( bottom-up processing) 过程,通过依靠、激活大脑中的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 及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通过推理及联想理解语篇的各个部分和整体的解码过程。在大学英语精读及报刊选读等基础类阅读课程教學过程中,文体教学图式也被广泛实践,如记叙文(narrative)六要素图式5W+6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被用于新闻媒体听力及泛读教学中;又如在说明文(expositive)的讲解中,例证(exempl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及比较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等图式被用于梳理教学;再如针对议论文(argumentative)的分析时,论点(thesis statement)---论据(proof of statement)---结论(conclusion)图式被应用于文章结构框架及因果关联分析。
目前,根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力求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以满足他们各自专业的发展需要。介于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在国内高校,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及拓展学生多元化英语知识能力的大学英语高级阶段提高类课程应运而生。西方建构主义代表斯皮罗在皮亚杰等人的认知图式理论上,曾提出弹性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传统教学图式容易混淆和模糊高级学习和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把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想当然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不利于高级阶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规划。因此,针对此类高级阶段的课程学习,为满足提高类大学英语课程的弹性教学要求,多元化的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教学呼应加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或研究)方法的更加适合高级语言课程的教学图式体系的建构。英语修辞图式突破了文体学修辞格如明喻、拟人、排比等狭义概念范畴,是指贯穿作用于语用类提高课程如词汇学、高级口语与写作等教学过程的以语言交际输出的有效性与恰当性为教学宗旨的交际修辞图式以及在赏析类提高课程如西方电影欣赏、西方经典戏剧文学赏析等从冲突美学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西方文化的美学修辞图式。
3 以“细”为谱的交际修辞图式
交际修辞图式是指基于交际修辞对于语言输出的交流效果为出发点,与英语语言的具体运用语境学习相关语用类提高课程紧密联系的以“细”为宗旨与准绳的图式体系。这里的“细”谱被应用于不同的语用类提高课程,拥有多层次的灵活性较强的应用内涵。以词汇学课程为例,我们除了传统地运用词根词缀探源等传统教学图式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单词以外,还可以运用“一般词汇与具体词汇的分类”、“平行词的情感差异”、“词汇的层次划分”等修辞图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词汇的语境会话含义,达到更加灵活使用的目的。
就具体词汇的细分来说,建构与其相关的“细”致的语境图式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具体词汇的语境内涵及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别,并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建立“具体”意识,避免以“一般”概括“具体”的写作弊病。如“笑”这一词汇在学生的口语及写作表达中,往往被“smile”及“laugh”两个一般词汇笼统含糊地一带而过,在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笑”的具体词汇时,可以通过建构具体词汇的使用句群图式(sentence chunks)来进行有效引导。
如:He chuckled to himself when he remembered the trick hed played on them.
他想起捉弄他们的事就忍俊不禁。
They giggled/tittered nervously as they waited for their turn.
他们排队等候时,紧张地傻笑着。
When I began to speak, someone among the audience cackled.
当我开始讲话时,听众中有人嘎嘎地笑了起来。
All the boys burst out into a guffaw/roar at the joke.
听到这个笑话,男孩子们哄笑起来。
He looks so funny. We all roared/chortled.
他看上去那么滑稽,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Those girls often got together and sniggered/snickered at his strong accent.
那些女生常聚在一起窃笑他浓重的口音。
从上述相关“笑”的具体词汇,我们可以看出具体词汇的优势在于更加生动、准确、清楚地表达语义,具有较强的信息性及表达性,是学生词汇学方面要掌握的重点方向,也是学生在口语及写作语言表达中所缺乏的。学生在掌握一般词汇后,在高级口语与写作输出阶段时,仍习惯于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初级阶段的简单概括性评述,如在描述某种食物好吃与否时,总会自然联想到“good”、“bad”等一般词汇,忽略了如 “appetizing”、 “tasty”、“flavorsome”、 “flavorless”、 “nourishing” 、“wholesome”、 “fresh” 、 “decaying”等信息含量更丰富的具体词汇。
此外,即使是词义相近的平行词,词义本身所附有的态度和情感也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描述一个人很瘦,skinny(皮包骨头)和slender(苗条的)便给人迥然不同的印象。有时这类词汇的使用直接构成高级听力课程中推测说话者意图的线索,因此,平行词的情感态度差异也是语用类提高课程应加以推广的修辞图式之一。(如下图所示)
另外,不同的語体(正式或非正式)也对词汇的语境使用有着相对应的要求。在学术论文、法律英语文件等正式语体中如果运用了较为随意的口语词汇就会使整体语篇的水准下降。因此,词汇的层次图式也是交际修辞词汇图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
4 以“冲突”为美的鉴赏修辞图式
戏剧冲突是戏剧美学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正如谭霈生先生在《戏剧本体论》一书中所提,“戏剧的关键是人的灵魂的最深沉的多样化运动,并赋予这一对象以完美的形式。”黑格尔也认为人物性格必须在冲突中展现,心灵本身的分裂与矛盾是最为理想的戏剧冲突,彰显戏剧美学张力。在大学英语高级阶段提高课程如美国戏剧赏析、西方电影欣赏等经典戏剧文本及影视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戏剧人物内心世界,对各类戏剧人物本身的性格冲突及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进行分析及梳理,自己构筑冲突美学修辞图式,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及西方影视作品的文学艺术分析鉴赏能力,为培养英语文学类研究型高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譬如美国近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长日入夜行》、《上帝的女儿都有翅膀》、《诗人的气质》等经典戏剧作品中塑造的各类戏剧人物内心都表现出种种相互摩擦、相互冲突的子人格,奥尼尔利用戏剧人物在张张面具似的面孔间的游离与彷徨展现了现代人病态的心理结构,更有深度地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与矛盾,成功地展现了人类心灵的矛盾与痛苦。在讲解和分析这一类型奥尼尔式的悲剧人物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构人物子人格图式(如下图所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及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从而对此类表现主义戏剧的冲突表现手法有着更为深入的领会。
5 结语
英语交际修辞与美学修辞的图式建构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过程。随着更多类型的大学英语提高课程的设置,如口译、跨文化交际、情景喜剧与美国文化等新兴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与能力培养目标去构筑灵活性强、应用简单、操作性强的图式体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能力之后,可以进行有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学习和文化文学研究探索,努力培养出高级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J.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美)John B.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1.
[9]奥尼尔,著.郭继德,编.奥尼尔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