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诗经
据说华佗入狱之后,用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一部毕生心血的《青囊经》,交给了平时待他甚厚的年轻狱卒张明三。华佗惨死之后,张明三的老婆却要将《青囊经》付之一炬,说怕张明三会重蹈华佗之辙。张明三急忙从老婆手中抢下《青囊经》,却只剩下了一半。张明三一怒之下,带着半部《青囊经》离开了家。很快,张明三也成了一代名医。从那时起,青囊开始慢慢成为医者的代名词。
时间很快过去了二十年,石头城有一家药房叫明三堂,坐堂行医的青囊名叫李业海,据说英年早逝的张明三将那半部《青囊经》传给了他。
这年的大暑这一天,李业海带着伙计们来到了一个偏僻幽静的山谷。山谷间开满了黄花,山谷的最中间,有一处坟茔。坟前的碑石上,刻着“张明三之墓”几个大字。李业海带领着众人在坟前焚香烧纸跪拜之后,让众人先散开,而他则独自跪在坟前,久久不语。
时值正午,毒辣的太阳当空如焰,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这时,突然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从花丛间传来。一个伙计躺在花丛之间痛苦地翻滚,只见有个叫杜义的伙计站了出来,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他是中了钩吻花的毒,快去附近的村子找羊血!”
李业海不禁有些奇怪,杜义是个新来不久的伙计,一直沉默寡言,没想到还懂医理,要知道解钩吻草毒,也曾困扰了李业海很长时间。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中毒的伙计呼吸越来越微弱。直到有人匆忙地抱来一只小羊羔。杜义没有一句多话,一口咬住了小羊羔的腿吮吸了一会儿,将口中的羊血给中毒的伙计喂服下去。
中毒的伙计这才悠悠地醒转过来。一问才知,正午时分因为闷热难当,心头发慌,伙计仗着懂得一些药理知识,就近采摘了清凉解热的金银花嚼食,却误食了钩吻花,中了毒。
回来之后,李业海将杜义叫到了书房:“杜义,你怎么会解钩吻花的毒?”杜义搔着头说:“我的家乡也有这种钩吻花,很像金银花,我们那儿的土方就是这样解毒的,所以我才知道了一点。”
李业海注视了杜义良久。这时,杜义红着眼跪了下来说:“李青囊,说起家乡,我来这儿快一年了,我想回家去一趟,也去拜拜父母的坟。”李业海点了点头。
半个月后,杜义如期归来。归来之后的杜义,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天,一个老妇人进药房来看病,不过是常见的风湿疼痛之症,李业海很快开出了药方。傍晚,老妇人佝偻着身体再次来到药房,什么话也没说,就昏倒过去。杜义急急地把老妇人背到后院。不管如何呼唤,老妇人除了尚有一丝呼吸,竟然如同死去一般。
李业海给老妇人再次搭脉诊断,眉头不禁深深地锁了起来。他转身拿出一根长长的银针,深深地刺入了老妇人的人中穴,可是老妇人却依然昏沉,宛如一截枯木,毫无反应。
李业海沉重地摇了摇头,让杜义将老妇人背到厢房。约摸一盏茶的工夫,杜义慌张地跑来告诉李业海,老妇人已经停止了呼吸。李业海赶到厢房一看,果然,老妇人已脉象全无。
正当李业海和杜义束手无策之际,药房大东家吴达推门而入,见此情景,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李业海长叹一声:“罢罢罢,杜义,你先去报官。”
吴达一把拦住:“不行,这样不但毁了你,还毁了明三堂。这个老妇人看来是个孤寡老人,这件事还没有其他人知道。我看,今晚让杜义处理了老妇人的尸首,若有人找来,我们来个死不承认,也许能逃过这一劫。”
杜义点头会意。李业海懊恼地转身把自己关到书房内,闭门不出。
不料三天之后,几个刑卒不由分说闯进明三堂,将李业海捉住。理由是李业海欺一老妇人孤寡,随手开出药方,不料老妇人误食中毒。老妇人中毒之后,李业海不思抢救,竟然指使伙计毁尸灭迹。多亏了伙计杜义良心发现,细细查看,发现老妇人只是假死,于是用家传所学医术将老妇人救活。这一切,都有药房大东家吴达和伙计杜义的供词为证。
李业海被关进了大牢,可明三堂却依然开张如昨,而如今坐堂行医的青囊已经换成了杜义。因为杜义不但医术高于李业海,而且更有医者仁心。这样一来,明三堂的名声不但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更加红火。
转眼到了秋后,再说大牢内的李业海,明日早市,将被问斩。东方渐吐鱼肚白,大牢之内,悄无声息。这时,牢门的铁链响了起来,狱卒叫道:“李业海,有人给你送断头饭来了。”李业海起身定睛一看,却见来人正是那个老妇人。
老妇人掏出一锭银子给了狱卒,要求和李业海单独说说话。狱卒拿着银子满意地离开了。
老妇人开门见山地问道:“李业海,你可知道我是谁?”李业海摇头。老妇人长叹一声:“如果你真的是张明三的徒弟,我就是你的师娘李氏。”
李业海听罢,赶紧向李氏叩头请安。李氏摆了摆手,说起了这件事的缘由。
当年,张明三愤而离家,丢下一子名叫张墨。张墨长大后,在寻父的途中才知道张明三已死,但他一直觉得正值中年的父亲死得蹊跷。所以才以假名入得明三堂,当了伙计,寻找真相。找到父亲的坟后,他请了半个月的假,不惜挖出父亲的骨骸,通过医术断定父亲是中毒而亡。由此也更确定,父亲是被人所害,原因当然就是那半部《青囊经》。
于是,张墨找到药房大东家吴达,设计陷害李业海,并答应之后愿为明三堂行医,且不取分文。吴达为了独得明三堂,欣然同意。所以有了后来的一幕幕。
那么张墨又是从哪里学来了这么高的医术呢?话还得说到李氏这里,李氏当年也知道《青囊经》的重要。她先偷偷地将《青囊经》拆散,请不同的人誊写下来。李氏怒烧《青囊经》,实是指望张明三先断了念想,等华佗事件真正平息之后,再拿出来。不料张明三执迷不悟,不惜带着半部《青囊经》,丢家弃子,终还是逃不过被害一劫。
明三堂内,李氏预先喝下了“麻沸散”,昏迷不醒,连李业海的银针也没有奏效。张墨将李氏背入厢房,又喂服了一粒“龟息丹”,可以维持两个时辰没有呼吸和脉象。这些医术,全是那半部《青囊经》遗失的一部分,所以李业海根本没有发觉。张明三坟前,张墨也正是凭借着熟读手抄的《青囊经》,顺利解了钩吻之毒。
最后,李氏缓缓地说道:“李业海,我来只想问你一件事。为了那半部《青囊经》,你真的不惜害死了张明三?”
李业海听完,老泪纵横,思索良久之后说:“师娘,烦请你再叨扰狱卒,拿来纸笔,也好让我死能瞑目。”此时天已渐亮,李业海飞笔疾书,写下一封信,交于李氏:“师娘,请将此信交于你儿张墨,一切答案都在信中。李业海就此别过,请多珍重。”
李业海被斩首,石头城一片称快之声。与此同时,张墨也收到了李业海的信件,他的信到底写了些什么?
李业海知道自己终将一死,虽说是吴达设了圈套,可是如果自己没有私心,当时直接报了官,又怎么会钻进这个圈套呢?对于一个染了污名的青囊来说,已生不如死。只是,死后仍有两件事要说分明。
一是那半部《青囊经》,藏在他卧室的床头隔层之内,现交于张墨,也算是物归原主。
二是关于恩师张明三的死。那年大暑,李业海随张明三行医,在那片山谷间遇一樵夫。樵夫中暑昏厥在路旁。张明三救人心切,误将钩吻花当金银花让樵夫服用,不料加快了病人的死亡。樵夫死后,张明三才发现那不是金银花,可那钩吻草究竟是真的有毒,还是只和中暑的病人有冲突?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张明三不顾李业海的劝阻,最后身试钩吻草中毒身亡。
所以,每年的大暑这天,就是恩师张明三的忌日。还望张墨能年年到坟前祭拜……
张墨展信读完,早已泪洒长衫,唏嘘不已。
张明三的坟茔边,又垒起了一座新坟。李氏带着张墨跪在坟前,燃烧着一堆冥钱,张墨从怀里掏出两本《青囊经》,置于熊熊大火之中。《青囊经》化作一缕缕青烟,仿佛一声绵长的叹息。从此,《青囊经》彻底失传,青囊的称呼也慢慢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