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象州县水稻品种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稻品种;利用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511.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1.0021
象州县地处桂中,属亚热带气候,有“桂中粮仓”的美称。东部地处大瑶山脚下,水源条件好,而西部较为干旱。东、西部的土壤肥力、生产水平及作物栽培条件各有不同,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正确利用、引进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并使良种、良法配套,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和十分现实的问题。
1利用现状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象州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众所周知,水稻品种在同一类型中,一般生育期长的比生育期短的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但是由于生态条件、劳动力等生产因素的不同,不可能全部应用生育期长的品种,因此存在着早、中、晚熟品种合理布局和科学配置的问题。象州县属桂中稻作区,主要以早、晚双季稻为主,水源条件较好的东部,早稻以迟熟种为主,晚稻种中迟熟品种为主。西部由于水源条件的限制,早稻播种时间推迟,晚稻易受干旱影响,早晚两季均以中熟品种为主。目前象州县常规稻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90%以上,特别是东一片各乡镇常规稻面积达95%,常规稻品种主要以七桂占、桂华占、软生占、香粘等为主,主要是因为常规稻米质好,收购价格高,即使产量比杂交稻低20%,种常规稻的经济价值仍然可观,而且销路很好。近年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有所突破,特别是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推广,使杂交水稻在产量和米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优质杂交稻收购价也随之提高,目前常规优质稻收购价3元/公斤,杂交稻收购价2.1/公斤。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稻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2存在问题
2.1常规稻在象州县播种面积较大且品种多
每个品种推广种植一段时间后纯度、品质、抗性降低,病害严重,目前象州县没有一个常规稻主推广品种。另一方面象州县目前使用的常规稻生育期较长,属迟熟种,由于早稻收割时间迟和抛秧秧龄短的原因,晚稻播种较迟,一般播种时间为7月10日以后,再加上常规稻抗逆性差,很容易受寒露风,病害影响。
2.2常规稻品种纯度不容乐观
有的繁种单位没有真正做到用原种来繁殖种子,造成常规稻种子的品质、产量下降。加上农民自己串换种子,没有经过提纯复壮,既是粮食又是种子,产量和品质也相应下降。
2.3推广的抗病虫、抗逆性、广适性强的杂交稻品种少
近年来,水稻的抗逆性育种,逐步引起重视,但由于抗逆性大都属于复杂的数量遗传现状,在育种中选择抗逆性强的超高产组合存在较大困难,抗逆性不仅影响杂交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而且不利于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
2.4杂交稻达到优质米标准的组合少
稻米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工业加工专用稻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象州县目前推广的杂交稻大部分组合均存在稻米品质差、价格低、农民丰产不增收等问题。
3发展方向
3.1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区域化布局
象州素来有“桂中粮仓”的美称。象州大米在桂中乃至全广西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应该发挥这一优势,从实际出发,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打破地域界限,做大做强优质米产业。形成水稻优势主业区和强势的水稻产业经济。以太粮米业为龙头,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科教与龙头企业联姻,提高水稻加工的科技含量。让农民从产业经营中真正增加收入。同时制定稻米名牌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培养和发展稻米名牌,龙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按订单实行标准化生产。
3.2加大高产、优质、多抗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引进和推广力度
按照“优质、高产、多抗”要求,引进推广市场畅销,农民愿意种的新品种,同时建立品种示范基地,使优良品种尽早应用于生产,充分发挥良种的带头作用。加强常规良种的提纯复壮,确保大田生产用种的种性安全。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新引进的品种便于机械化管理,适于机械化收获。
3.3大力发展有机稻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要靠绿色食品取得市场主动权,加强检测和监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稻;要利用国家扶持主产区粮食发展的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实现水稻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要加大农业环境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提高稻米的卫生品质,确保稻米的食用安全。
3.4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超级稻推广力度
按照农业部“推广一期,深化二期,探索三期”的指示精神,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建立的超高产水稻配套栽培技术较为复杂,推广难度大,要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集成其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以施肥为例,超级稻施肥水平比一般品种要求更高,农民不易掌握最佳时机,而且肥料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增加成本。因此,应根据超级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建立高效化、轻型化、“傻瓜式”超级稻栽培技术体系。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入户率,搞好高产示范样板,进一步加快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速度。
作者简介:吴永才,壮族,本科学历,象州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