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4-11-11 07:28张友才
北京档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南苑北京市委人民公社

张友才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当时隶属于河北省大兴县第六区的南海子地区。1949年1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把南海子地区划归刚获和平解放的北平市管辖。不久,组建成立了南苑区人民政府,管辖原南海子地区新建起来的2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及所辖的216个自然村。

1952年7月,南苑区委为落实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提出的要在市郊建立一个示范性“集体农庄”的意见,向市委建议在南海子中部的姜场一带组建“集体农庄”示范点。

姜场一带位于历史上的皇家苑囿南海子的中心地域,曾是元、明、清三代帝王的狩猎场和演武阅兵之地。到晚清时期,随着大清帝国的没落而衰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决定成立“南苑督办垦务局”,对南海子实行废囿招佃垦荒。从此,这座总面积达216平方公里的皇家苑囿很快就被官宦旗人、上层太监和富豪绅商所占有,陆续建起了一百余座地主庄园。招至大批从山东、河北等地区的贫苦农民为一个个庄园主扛活打工。他们初时就住在庄园外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时间长了逐渐成为了一个个自然村。到民国初期,南苑地区又成为各系军阀争夺北京政权的军事要地。在当时国民政府宣布“旗地变民产”的政令下,南海子内的一座座地主庄园又大部分被一个个大小军阀占为己有。而姜场及附近的三槐堂、钱庄子、中立堂四个村子就是先由官宦旗人所建,后又被军阀占有的庄园村落。新中国成立之初,四村共有村民105户,其中85户为佃农,人称“穷人窝”。土改时期,各村子的土地大部分已分给了本村佃农,并组成了多家“互助组”。但也有一部分地块还没分完,仍暂时“伙种”(多户一起合种)。1952年,在共产党员刘洵的带领下,几个“互助组”合并组建成立了中立堂“穷八家”初级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切,都成为了在此地组建“集体农庄”的优势条件。

北京市委很快同意了南苑区委的建议,于1952年8月,派出了以常浦、刘明为正副组长的“建庄”工作组到达姜场村。他们以中立堂“穷八家”初级社为基础,依靠共产党员和贫顾农为骨干,经过几个月的深入工作,姜场、三槐堂、钱庄子、中立堂四村已有63户农民报名入庄。按计划已经具备了“建庄”的基本条件。1953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姜场村召开了“集体农庄”成立大会。由于当时正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特定年代,所以为农庄取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红星集体农庄”。大会选出了以于潮凯、刘洵为正副主席的农庄管理委员会。并通过了《红星集体农庄章程》。农庄的办公地址就设在姜场村,其下设4个生产队,一个大车组和一个饲养组。每个生产队为一个耕作区,实行按劳取酬、评工记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当时,庄员的劳动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到秋后,集体农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年终分红,每户平均得658元。农庄内家家兴高采烈,农庄外人人羡慕不已,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入庄。到1954年底,红星集体农庄已经发展到一千多户。

1954年冬,为了使红星集体农庄有更长远的发展,农庄在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和北京市农林水利局的帮助下,制定出了《红星集体农庄全面发展的规划》。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养畜业发展规划;文化福利业规划和培养技术干部规划等。为了向全体庄员宣传,对规划内容绘制了示意图并注有详细的文字说明。经过全体庄员的认真讨论,最后由农庄庄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1955年10月30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北京市农林水利局联合规划工作组整理的《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由于当时正是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和落实“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主要计划内容是:集中力量进行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工业项目和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正与“一五计划”相符,因此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亲笔写下了如下按语:

“这是一个全乡一千多户建成的一个大合作社(他们叫做集体农庄,即合作社)的七年远景计划,可作各地参考。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长远计划,人们看一看它的内容就知道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当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和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按语”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在全国发行,影响很大。

在毛泽东主席“按语”鼓舞下,南海子地区掀起了由初级社合并高级社的热潮。又先后组建成立了金星社(金星乡)、曙光社(西红门乡)、晨光社(鹿圈乡)和旧宫社(旧宫乡),它们与红星集体农庄(红星乡)一起,当时被誉为社会主义农村的五面旗帜。

1958年,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及大兴县委《关于小社并大社升为人民公社的意见》,南海子地区的“五乡五社”与国营北京市南郊农场合并成一个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拥有10万人的大型政、经合一的组织:“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国营北京市南郊农场)。同年3月,原属河北省的大兴县划入北京市辖区,红星人民公社(国营北京市南郊农场)亦划归大兴县管辖。直到1983年10月才取消红星人民公社建制。25年间,红星人民公社一直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外窗口”和“首都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作用。

如今,当年作为“红星集体农庄”诞生地的姜场村,已因建立南海子公园于2009年被拆迁。村民搬至距村东三公里外新建起的“南海家园”小区。当时照片中的“农庄干部”大都已经作古,连同他们所创建的“红星集体农庄”也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作者系大兴区档案馆名誉馆员)

猜你喜欢
南苑北京市委人民公社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何维出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会成立70 周年纪念大会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百年南苑机场结束民用航空历史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Food Fight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