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小品特色分析

2015-05-30 06:08孙宝娣崔丽娟李伟张曼胤魏圆云
农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翠湖特色

孙宝娣 崔丽娟 李伟 张曼胤 魏圆云

摘要: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笔者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2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

关键词:湿地公园小品;翠湖;南海子;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662

引言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内外城市规划中日新月异,对湿地公园不再是只注重强调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能力,而是越来越注重其艺术效果,但是在注入艺术元素时,又不能盲目照搬一般城市公园中的园林设计,需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生态兼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中,主要分为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动物(水鸟)景观设计、湿地水体的设计以及湿地公园设施建设4个方面,植物、动物以及水体3个方面的建设尊重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原野景观相对较易把握,而湿地公园设施建设方面,需要与一般城市公园的设计相区别,湿地公园设施的建设更注重于在生态学基础上讲究的科学合理性,这一方面的建设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愈显重要。湿地公园小品设施应用于湿地公园各项工程建设中,湿地公园小品的定义需要在平衡野生动物栖息地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需要基础上提出,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小尺度的垃圾箱、座椅、路灯,到中尺度的休息亭、廊、游船、散步道,到大尺度、多功能观鸟屋、参观中心、宣教中心等都可以归到湿地公园小品的范畴。

笔者将以北京翠湖、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为例,具体分析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和文化特色,从4个方面提炼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为今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实践意义。

1.翠湖湿地公园小品分析

翠湖湿地公园是北京市也是国家级第1个城市湿地公园,其有自己特殊的定位,与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景公园不同,它在保护自然生态同时,也具备了生态旅游,保护历史、民俗文化,以及教育、科研等社会功能。尤其以二期最为明显,整个二期开放体验区为36.2hm2。研究区域的卫星图如图1所示。

1.1空间布局

翠湖湿地公园小品总的空间布局如图2所示,包括了整个二期湿地公园中所有的设施小品,基本涵盖在整个湿地公园中。

大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游客中心和观鸟屋(如图3);中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值班室、小木屋、卫生间、木栈道、水上长廊、园桥、观景平台以及观鸟台(如图4);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解说牌、座椅、垃圾桶、警示牌、路灯、地灯、小电箱、雕塑以及小花坛等(如图5)。

在游客中心以及停车场附近布置了文化长廊、亲水平台、厕所、路灯、解说牌以及木栈道等,为游客提供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宣教设施之用,让游客更能贴近湿地的感受湿地自然风光、了解湿地文化。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布置于翠湖湿地公园湿地体验区和湿地保育区的交界处,让人们在高处观看湿地水鸟,感受原生态的湿地自然风光。

从翠湖湿地公园不同尺度小品的分类图中可以看出,大尺度的小品分布的数量以及种类最少,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相对较丰富,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不管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来说,都是分布最广泛的。

大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在空间布局上位置较为固定,翠湖湿地公园的游客中心位于入口处,观鸟屋位于保育区以及湿地体验区交界处;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围绕翠湖湿地公园的水系即游人的游客水上游览路线而布局的;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和数量最丰富最多,围绕陆地游览路线以及水上游览路线均有布局,如解说牌、标识牌,在游客中心广场文化长廊处以及水上长廊、水上木栈道都有分布。

1.2空间造型

在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中,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如在湿地木栈道上布置的座凳,没有采用一般城市公园中方方正正的造型,而是采用一定的弯曲的角度,使得游客坐在座凳在观赏湿地自然风光以及休闲游憩时,腿部的舒适度达到最佳。另外在湿地公园入口处,采用了一个大蜻蜓匍匐在入口景石上,蜻蜒立在景石上,把游客们带入湿地生态淳朴的自然风光中。

入口处标识牌如图6,采用空间不对称几何三角形的美学设计,用原木、仿生石以及象征水体的蓝色字体,把原生态的湿地风光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木与仿生石的不规则的搭配,体现了湿地中既有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也有与现代艺术相容的简约、抽象而富有动感的气息,让人在现代风格的形式感中体会到翠湖湿地特有的乡土气息,蓝色字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湿地水体的主体性。湿地公园的导游图设计空间高度结合人体工程量力学原理,充分发挥其指示导游的功能。翠湖湿地公园观景平台以及木栈道采取下沉式的方式,空间形式感错落有致,游客站在不同高度以不同的视角感受湿地风光。

木栈道的造型设计上,在木栈道两侧设计等间距的木桩并用就地取材的湿地植物做成的绳子连接,在木栈道两侧边缘处,形成了2道镂空的“屏障”,保证了游客在木栈道上观光休闲的安全性,这样的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在保证人性化设计的前提下,也与湿地公园生态游憩主题紧密相协调一致的原则。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处,都采用廊架式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对于湿地公园空间划分以及人流量的控制和疏散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还能柔化湿地里面空间。

1.3材质选取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品设计在材质的选取方面主要是选取原木、仿生石等,经过现代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和改造,将它们用于翠湖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在翠湖湿地公园小品设计中,现代石材或仿生石垫在指示牌、导游牌、座凳座椅等的下面,起着支撑的作用,而这些小品的主体部分均采用原木。在园区小品的设计上应用了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原木采用的是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导游牌作为翠湖湿地公园小品服务设施类型之一,采用原木镂空的设计方式(图7),形象地展示了所选用的原木的肌理的变化和文化符号的表达,基底采用现代石材或隔板作为导游牌的“骨骼”,形成具有现代翠湖风情特色的湿地景观表达方式。木栈道上“屏障”保护膜绳子的材质选取也是采用湿地公园原生植物材质(图8),在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前提下也反映了翠湖湿地公园生态主题,揭示了小品的材质选取方面,可谓是取之于翠湖,用之于翠湖。

1.4文化体现

昔日有海子,水聚而日淀。海淀原来的词义为“像海一样的湖泊。泉水淙淙的海淀是典型的湿地形态,从玉泉山到翁山泊,从翁山泊到西郊诸园,从巴沟到万泉河,从万泉河到圆明园,到处都是清泉溪流和沼泽湿地。翠湖的绿心规划建设以湿地生态为基础,以人文生态为精髓,以休闲旅游为载体,以科普研究为亮点,做好湿地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实现人与湿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使绿心真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样板和典范。但由于近些年工业发展的破坏,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而翠湖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能成为候鸟在北京过冬或中转南迁的优选之地,更好地保护鸟类,而且也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遏制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在翠湖湿地公园内入口的导游牌上设立醒目的湿地水鸟以及蓝色字体,无不在提醒着游客湿地鸟类保护和湿地水域面积的重要性。另外,在湿地公园内也设立了鸟类观测点、水上长廊以及观鸟屋来凸显保护鸟类的主题。翠湖湿地公园园内的解说牌上的浮雕以及图画也大多取材于历史上遍布于海淀区湿地的盛景,可唤起人们对湿地的记忆与保护的意识。

2.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分析

南海子在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皇家猎场和明、清皇家苑囿,“南囿秋风”也被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南海子公园建设有湿地景观、生态休闲、麇鹿保护、皇家文化等功能区,建设有五大景区、十六景点,与麇鹿苑融合后形成约200hm2规模的生态景观区,再现昔日皇家苑囿风采,突出历史文化特色,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北京城区的历史文化景观遥相呼应,成为北京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园于2012年全部建成,建成后总面积超过1100hm2,恢复800hm2生态景观,其中水面占总面积的1/5。具体研究区域的卫星图如图9所示。

2.1空间布局

南海子公园的重点湿地区的小品空间布局如图10所示。大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茶室、餐厅、购物店、宣教长廊以及观鹿屋(图11);中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值班室、卫生间、木栈道、园桥、观景平台和观鹿台(图12);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解说牌、座椅、垃圾桶、警示牌、路灯、地灯、音箱(草坪音箱)、雕塑以及景石等(图13)。从总的湿地公园小品布局图可以看出,湿地公园小品沿着重点湿地区的游览路线布置,小品重点布置在在通往观鹿台以及宣教广场这2条主游览线路上。

在南海子湿地公园中,大尺度和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相差无几,分布最多的是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丰富,数量最多,尤以观景平台和广场处分布的座凳座椅和地灯最为广泛,在集中布置座凳群区,每个座凳之间间距也遵循一定规律,间距一般为1.5-3m之间。垃圾桶与座凳之间距离最小的为6m,最大的达到20m以上。路灯布局也比较广泛,平均7~8m之间布置1个。地灯集中布局在观鹿台附近下沉式广场区,围绕着座凳座椅设置,平均3~5m处就会布局1个。在道路交叉口以及休闲游憩区有导游牌或必要的解说牌,内容准确,为游人提供明确的向导。在某些隐秘接近水系的草丛间或者在路灯的支架上有一些小音箱,音箱里循序渐进的放着湿地水流声、水鸟的捕食和迁徙的叫声,使游人身在湿地、心在湿地,时刻感受湿地的熏陶,享受大自然的美。

2.2空间造型

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在空间造型上是多种多样,形象生动。在靠近水面处设置警示牌,以湿地淡水中的鱼的外形做成警示牌,以湿地的淡蓝色的水系做成警示牌的颜色,白色醒目的中英文对照字体布局警示牌,这样的造型充分满足湿地公园小品功能、实用性。在草丛的警示牌,用仿原生木的材质和木桩的造型搭成,淡蓝色清晰字体以及2个脚趾打红斜线警示游人不要随意踏入草丛区,保护湿地自然原生草木。还有一些警示牌以绿色为整个小品底色,造型上采用植物叶片和花儿的形状(图14)。

在麇鹿苑的雕塑都是以湿地保护动物麇鹿的形状作为造型,麇鹿苑附近的广场的座凳群区上的浮雕和花纹都采用麇鹿的图案,充分地与麇鹿保护相结合。在南海子湿地公园里,还在某些园灯上设置了一些捕虫器;在草丛中设置的音箱,采用青蛙的造型;观鹿平台以及观鹿长廊上的围栏,采用的是近自然植物的颜色的原料编制而成等,这些都在与湿地生态主题相适应,在这样的湿地环境中旅游,能够真正的达到生态旅游的目的,体验大自然给予的精神享受。

2.3材质选取

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材质的选取多为青砖石以及原木材质。观鹿台以青砖石为主材,仿旧城墙砌筑,游人置身其中,动物游离其外,基调自然,构成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场景。宣教广场结合土坡地形,以直径20-30cm圆木做成阶梯式挡土墙,每级高0.5m、宽0.6m,形成自然的阶梯式看台座椅。造型宛如新月,面向水面,半围合青石板铺装小广场,夏季林荫匝地,水面吹来凉风徐徐,是开展小型科普宣传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小舞台。“南囿秋风”石碑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等并称为燕京十景,如今在南海子麇鹿苑得到部分复原,一块高约8m的巨石矗立在纪念园湿地景观湖畔,正面是乾隆手书的“南囿秋风”,与周围的波涛般起伏的芦苇形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既是点景之石,也是点睛之笔。

2.4文化体现

南海子湿地公园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麇鹿保护、生态休闲的定位,决定了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要突出南海子历史文化特色,再现昔日皇家苑囿风采。体现皇家文化以及麇鹿保护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麇鹿苑的观鹿台的导游解说牌采用金黄色的颜色作为其底色,以及麇鹿苑的科普宣教广场采用金黄色的颜色,两侧的解说牌以及座凳座椅采用规则式的对称布局,与皇家文化以及猎苑相呼应。整个湿地公园小品的造型与湿地动植物相呼应,体现湿地公园生态休闲旅游的功能。

3.湿地公园小品特色

通过前文中对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与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的小品分析比较发现,北京湿地公园中小品的设计风格无论是空间造型,还是材质的选取上都是与园区周边的环境相互统一;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在造型设计上相对翠湖湿地公园来说,比较成熟,造型形象生动,简约而不简单。另外,翠湖湿地公园和南海子湿地公园遵循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小品空间布局满足游人游憩通达性的功能基础上,展开自然保护类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如南海子湿地公园宣教广场以及观鹿平台建设比较饱满,而翠湖湿地公园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建设除了小品设施的建设,其他的内容基本没有覆盖。这2个公园在空间造型地设计与材质的选取上都对湿地公园园区内的动植物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元素的提取与加工,小品的造型设计与当地湿地文化相吻合。

3.1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布局特色

湿地公园小品主要是布局在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一般在湿地保育区是不布置湿地公园小品。在翠湖湿地公园二期中,整个湿地公园都定义为体验区,所以小品在二期中均有分布,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中,没有布置在湿地保育区。在湿地体验展示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的小品布置主要是沿着游客游览路线布局,在湿地公园中,游览路线包括陆地游览路线和湿地岸带游览路线。

3.2湿地公园小品的材质选取特色

鉴于湿地公园与一般公园的功能定位的不同,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湿地游客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的场地,感受大自然纯朴的湿地景观,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方面,要与湿地公园主题相协调一致,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当地动物植物原材质以及仿生木或仿生石等。这方面的特色尤以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较为突出。

3.3湿地公园小品的颜色选取特色

湿地公园中湿地水体、湿地植物景观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在湿地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淡蓝色的湿地水体以及绿色生机盎然的植物景观,在水景观以及植物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中,其湿地公园小品设计应充分与整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相协调,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颜色应用上,应采用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仿原生木)色、原生石(仿原石)色、淡蓝色、绿色等,在湿地公园中,小品运用最多的为原生木或原生石的颜色。

3.4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造型特色

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小品造型给人感觉是直观的,所以其设计应该形象生动,选取具有湿地典型特征的动植物造型或者与湿地历史文化相呼应的造型,湿地淡水鱼的造型,给游客形象而醒目的提示作用,在草丛中的警示牌造型采用植物叶片或树干树枝的造型,草坪中的音箱音频设施可选用湿地动物造型,使得这些小品的设计与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相融合为一体。

3.5湿地公园小品的文化体现特色

湿地公园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整个公园设计的灵魂,在湿地公园园区内任何一个空间的设计无不在体现着当地的湿地历史文化。任何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都是从湿地自然中寻找“设计原型”的,当地地域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慢慢累积起来的,在早期社会受到地域制约,人们居住生活的任何方面都脱离不了地域,湿地公园小品伴随着湿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的出现而发展起来,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的任何文化潮流都会影响到湿地公园小品的发展方向。基于地域文化的湿地公园小品设计是一种主张,它与地域主义息息相关,地域主义的诞生为基于地域文化的湿地公园小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4.结语

湿地公园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以及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而不同的湿地公园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湿地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湿地公园特色。湿地公园小品作为一种湿地文化,湿地景观的体现方式也会具备自己的特色。翠湖湿地公园以自然文化为主题,因而其湿地公园小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文化的表达。南海子湿地公园则更以皇家苑囿文化为主题,因此其小品多带有皇家文化的符号。

综合来看,湿地公园小品主要是布局在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因为这是游人最集中的地区,其余保护区没必要也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次,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湿地游客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的场地,感受大自然纯朴的湿地景观,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方面,要与湿地公园主题相协调一致,多选取当地动物植物原材质以及仿生木或仿生石等。湿地公园中湿地水体,湿地植物景观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颜色应用上,应采用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仿原生木)色、原生石(仿原石)色、淡蓝色、绿色等为主。再者,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给人感觉是直观的,要让游人感觉有趣,所以其设计应该形象生动。最后,湿地公园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整个公园设计的灵魂,湿地公园小品造型多体现湿地公园特有的文化。

猜你喜欢
翠湖特色
岳池翠湖
翠湖心影
特色种植促增收
昆明的翠湖公园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在翠湖等你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翠湖印记
美丽的鸣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