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茜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鼓励性教学语言”与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鼓励性教学语言”的实验干预前后,被试学生的“积极的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等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
关键词 鼓励性教学语言 中学生 主观锻炼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体育教学是一个充满了师生和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媒介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最直接的人际交往方式,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欲通过体育教学中运用“鼓励性教学语言”,探讨“鼓励性教学语言”与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以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实验被试福州市某中学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8名学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1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体育教育展望》等新课程有代表性的著作,了解心理健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为本研究的选题提供支持。以“教学语言”和“锻炼体验”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查阅了相关研究论文16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实验法
(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前实验设计的单组前后测设计进行试验。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①具体的设计模式为: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2)实验过程:在实验干预前,先对被试班级的学生,在不采取“鼓励性教学语言”进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并于锻炼后进行一次主观锻炼体验的测量作为前测;在前测进行后的隔天,对被试班级的学生,在采取“鼓励性教学语言”进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并于锻炼后进行一次主观锻炼体验的测量作为后测。并对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在进行教学实验时,两次测量除了是否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有差异之外,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条件都相同。
(3)“鼓励性教学语言”及其教学要求。本研究采用的“鼓励性教学语言”是指体育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中采用的具有鼓励与肯定性质的一种教学语言。
鼓励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具体的学生课堂练习情况和教师对学生具体性格特征的把握等,采用诸如:“对了,就是这样的”、“现在比刚才好很多了”、“你很厉害的嘛”“其实,你是这块料”、“你做得很标准”等的语言形式。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被试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主观锻炼体验进行施测。《主观锻炼体验量表》是Mcauley 和Courneya等人于1994年研制的,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积极的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等。
《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仅有12个条目,采用7级李克特记分方法:从非常不符合为1分到非常符合为7分,依次递增。该量表适用于不同从事不同项目的不同年龄的人群,可以在体育活动前后施测。②结构效度方面,体育锻炼前测量该量表的 = 1.44,CFI=.89,RMSEA=.05;锻炼后测量该量表的 =1.58,CFI=.88,RMSEA=.06,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尚可接受。③
两次施测共发放问卷76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数据统计法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鼓励性教学语言”实验处理前后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得分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被试学生在实验前后主观锻炼体验的变化状况,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测量,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鼓励性教学语言”的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积极的幸福感”得分提高,而“心理烦恼”和“疲劳”的得分降低,并且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在“积极的幸福感”维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因此,认为“鼓励性教学语言”教学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得到了改善。
2.2 “鼓励性教学语言”改善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效应量
效应量是指实验处理所产生的效果的大小。为了分析“鼓励性教学语言”的实验处理改善被试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效果,对被试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前后测数据进行效应量的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
根据科亨等人所使用的衡量效应量规模的标准:④0.5以上的效应量可视为大效应量,因此,从表2可以看出,“鼓励性教学语言”的实验干预,对被试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 “积极的幸福感”和“心理疲劳”等维度的影响效果较大,而对“疲劳”的影响效果一般。
2.3 “鼓励性教学语言”改善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分析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互动、传递知识等信息的工具和载体。⑤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最主要载体。体育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练习情况的即时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情绪态度、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提醒、对学生反馈问题的回复等,都是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的。人总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展开学习并求得成长的。⑥学生在与教师的课堂交往中,由于教师采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感受来自教师语言中的关爱、鼓励、接受等,从而产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
因此,“鼓励性教学语言”提高改善学生主观锻炼体验,是因为学生在运动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运动效能感。而这些心理方面的改善,都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幸福感;同时,由于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鼓励、表扬、肯定等,就自然会产生积极的被肯定的心理感受,从而缓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压力;而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由于老师采用鼓励的语言风格,促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更加容易忘我地投入到锻炼的过程中,不觉得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中学体育 励性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积极的幸福感、减少学生的心理烦恼、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2 建议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自身的语言风格,关注教学语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以“心理健康”为主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把“鼓励性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值得借鉴的语言风格,在教学中进行运用。
注释
①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②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8.
③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第二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3.
④ [美]萨尔金德(Salking,N.J)著.爱上统计学[M].史玲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21.
⑤ 陈之芥.教学语言艺术[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1.
⑥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