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铁路是国共东北之争的重要资源,苏联对东北铁路的影响甚大,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共修复了东北铁路,虽然有为了自身利益的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北铁路的归属权。
[关键词]东北铁路;解放战争;苏联;中共;国民党
解放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铁路资源作为重要的交通渠道,在战争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关系是中苏关系研究中的热门课题,本文试从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东北的政策入手以铁路为例来分析苏联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一、抗战结束初期中苏有关东北铁路的交涉
抗日战争后期,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迅速战胜了日本,加快了日本在抗日战争中的失败进程。抗日战争结束后,苏联继续把眼光放在中国东北,既企图恢复帝俄时期在中国的绝对地位,也希望在东北建立其战略安全区。根据《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中长铁路由中苏共有共营”。[1]“铁路局长由苏方担任,苏联有权在两铁路运输过境之军需品并不受海关检查,苏联有权获得铁路盈余的一半等”。[2]由此可见,通过此条约苏联拥有了在东北铁路上的绝对权益。
由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苏联需支持国民政府接收东北。然而,在履行条约的问题上苏联显然没有诚意,如大连港登陆问题与空运军队问题等等,或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有意拖延。后又“引导国军在安东登陆,这样可以对国军作有效狙击”。[3]苏联虽表面上与国民党缓和,进一步交涉东北接收问题,实际上是在为国民党接收东北设置阻碍,为中共赢取时间。蒋介石登陆受阻,选择以退为进,在国际上造成苏联有阻碍中国接受主权的意图,以唤起美英的声援。为了满足与国民党的经济合作,防止美国大肆进入东北,苏联迫于无奈,协助国民政府占领长春、沈阳等大城市及中长铁路沿线。对此,中共没有憎恨苏联,反而对其做法给予谅解,毛泽东曾安慰大家说“也许苏联不帮助我们比帮助我们打中国人民更有利,”[4]
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对华政策给中共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不利,但是“从1945—1949年中国整个发展形势的趋势来看,这种消极的影响还是短暂的和次要的”。[5]
抗战结束后后蒋介石为了调集军队,一次次要求苏联延缓撤军时间,后因国民党拖延经济合作谈判,苏联转而迟迟不肯撤军。撤军问题一再搁置。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使得与苏联的经济合作谈判失败,加之蒋介石拒绝了斯大林的政治邀请,苏军便于1946年4月14日突然撤走,发出通知“我军在长春以北所警备之区域,不能等待中国正式接防”,[6]既给国民党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也公然表示与国民党对立的态度。苏联的突然撤军,给了中共一个占领大中城市及其交通线的重要时机,通过几个月的作战,“共毙俘伪军2、3万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装备得到很大改善。”[7]
二、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对东北铁路的举动及影响
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眼见政治接收无望,决心以武力消灭中共。苏联对中共的经济援助越来越多,“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援助是修复东北铁路网,1948年3月,在北满的铁路干线已由苏联的工程师和铁路员工陆续修复通车”。[8]苏联对中共在铁路上的帮助使得中共从修复铁路线入手,由线及点,对于解放各大城市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中共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积极修复铁路线,在战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为了给予中共更多的帮助,“1948年6月,以科瓦廖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小组前往中国”[9]。科瓦廖夫曾任苏联交通部部长,对铁路的恢复及运营有着很高的见解,他的到来为东北的铁路恢复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东北铁路有了显著的提高,“到辽沈战役前东北军民共接收和修复铁路5700多公里,通车线路里程9818公里,占全东北通车线路的98%,修复机车885台。”[10]没有苏联强有力的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截止到当年的12月中旬,苏联专家组组织并通过自己的直接指导,完成了1350公里最重要的铁路线的修复”。[11]铁路的修复间接地支援了辽沈战役,使得解放军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和转移,各个击破,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三、小结
全面内战爆发后苏联对中共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铁路修复的问题上,苏联专家的到来为中共接收并修复铁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铁路的修复对于前线战争的发展至关重要,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虽然抗战后初期苏联对于中共接收东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是从长远来看,瑕不掩瑜,苏联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这样特殊的背景下苏联与东北铁路的关系,对于苏联给予中共在东北铁路方面的帮助要充分地肯定。总之,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辩证地回顾,理智地分析。
注释:
[1]栾景河:《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38页
[2]马蔚云:《中东铁路与黑龙江文化中俄(苏)关系中的中东铁路问题》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5页
[3]董彦平:《苏俄据东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16-17页
[4]《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4页
[5]骆晓会:《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2001年,第193页
[6]董彦平:《苏俄据东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7页
[7]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党史资料第16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70页
[8]张春生、李生策:《苏联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作用及评价》,《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第47页
[9]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13页
[10]吕正操:《解放军打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辽沈决战(上)》第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