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导致了每天300万桶的石油生产中断,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至100美元/桶下方,但2014年三季度原油价格走低并不是四季度原油价格更加疲软的先兆,更重要的是,原油价格下降的历史将不会重演。??施德铭/文
近期布兰特原油价格暴跌至100美元/桶下方可能让许多人大吃一惊。随着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威胁进一步破坏中东地区的稳定,中东地区已经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而且乌克兰-俄罗斯危机也已引发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
如果中东和俄罗斯不是分别拥有已发现石油储备的48%和6%以及全球石油供应的32%和13%的话,这两个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完全可以被视作是亚洲的周边事件而不予理会。但事实上,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已经导致了每天300万桶的石油生产意外中断,已经占到了全球每天消费量的4%。
市场对北美之外原油生产的供应问题轻松以对,假设需求不佳等其他重要因素会起到作用。从历史来看,三季度为周期性需求最强的一个季度,需求较前一季度约增加每天130万-200万桶,此后价格在四季度走软。考虑到原油价格在需求最强的时期尚不能站稳脚步,更增加了市场对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滑落至90美元/桶或者更低的预期。
那么,2014年三季度原油价格走低是四季度原油价格更加疲软的先兆吗?并不尽然。
首先,原油价格四季度走软并非源自真正的季度节性因素,而是反映了经济危机易在年底前浮现的趋势。世界大部分重大的经济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在三季度开始初现征兆,并在四季度对能源市场产生强烈影响。如果2014年四季度没有危机显现,那么这种隐忧就会一扫而空。
其次,2014年三季度石油价格走软应被视为诸多一次性因素的影响,如对俄罗斯制裁、日本提高增值税以及中国停止策略性囤积活动等,这些因素影响了2014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初期的需求。2014年二季度已开发国家的需求萎缩按年高达1.7%,而且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德国和日本。随着对俄罗斯制裁和日本提高增值税的影响逐渐退去,德日两国的需求很可能迅速恢复,德国正在调适自己应对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日本的消费需求也在恢复。尽管中国策略性囤积活动突然停止仍令人费解,但中国有能力随时重启策略储备亦是需考虑的因素。
第三,尽管维修活动增加,炼油厂的减产幅度可能较为温和。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显示 ,石油生产自8月的每天7870万桶温和下降至9月的每天7730万桶和10月的每天7630万桶后,11月将有所增加。原油价格下降提高了炼油厂的利润,而且,随着亚洲和中东炼油厂产能的增加,生产活动衰退可能不像当前预期的那么显著。
第四,2014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供应可能增加每天60万桶,超过需求增长,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持续太久。2015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需求增长将达到每天逾130万桶,而北美将再次支配石油生产增加。亚洲和巴西的边际生产增益有望完全抵消北海和俄罗斯方面减幅,对后两者地区国际制裁可能轻微抑制其生产。在需求方面,瑞银预计2015年全球GDP增速为3.3%,表明全球原油需求将增加每天130万桶或1.4%。基于历史背景来看,这是合理的,经验是石油需求平均增加约0.4%,则GDP增长1%。
第五,中东北非仍存在大量的供应风险。由于利比亚的政局还不稳定,其要维持当前石油生产的能力有一定困难。社会动荡不断,抑制了利比亚每天150万桶的生产潜能。此外,利比亚有可能再次爆发抗议活动,石油基础设施随时可能成为民兵的攻击目标,而中央政府无力也无法控制民兵并保证安全。在伊拉克北部,伊斯兰国发起的攻击已经开始阻碍石油供应。但总体来说,由于南部油田产量的提高,抵消了北部的损失,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从1月起一直没有下降。
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暴力升级,为石油生产计划落空留下了余地,并且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它都将支撑价格。因此,沙特阿拉伯已经准备充分扮演“看跌期权”的角色,从而对抗价格下跌。世界石油有限备用产能约为每天250万-300万桶,而沙特阿拉伯拥有其中的绝大部分。诚如过去所见,沙特对生产和出口的削减将起到良好的价格支撑作用,且这种调节对石油价格往往有两个月的时间差。
基于上述五点,瑞银认为原油价格下降的历史将不会重演。相反,未来6-12个月,投资者应当期望布伦特原油价格再次超过100美元/桶,而非滑落至90美元/桶以下。如果石油供应中断增加,原油价格可能迅速上涨10-15美元/桶。原油价格提高,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考虑波动策略或选择采取多头仓位,企业则可考虑对当前原油价格水准进行对冲。
作者施德铭(Dominic Schnider)系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大宗商品主管兼亚太区外汇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