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墨与药

2014-11-10 17:33孙清廉
祝您健康 2014年9期
关键词:松烟熊胆徽墨

孙清廉

有人可能会说,墨是“文房四宝”,与药“风马牛不相及”,但你确实不会想到,墨也是一味良药,而且它的入药,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相传,唐代初期歙府,有位王秀才,因长时间挑灯夜读,熬夜上火,因而引发了鼻衄(俗称流鼻血)。某日夜半三更,鼻衄发作,血流不止,被迫释卷,但正值夜深之时,无处求医,他急中生智,从“水能克火”中悟出道理,急忙顺手在衣襟上撕下一块破棉花,蘸上墨汁塞入鼻内(墨黑属水,血红属火),谁知时间不长,鼻血竟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以后见到他人出现鼻衄,也如法施治,多获良效。自此,以墨止衄之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墨又称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是由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而成。味辛平、无毒,入心、肝二经,有止血、消肿、镇惊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血痢、痄腮、痈肿发背等症。内服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外涂。

据记载,东晋大医药学家葛洪,系第一位把墨的药用收入《肘后备急方》的。宋代医学家寇宗爽在《本草衍义》更是明确记载:“墨,松之烟也……须松烟墨方可入药”。到了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更是详细,有“墨,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磨而服之。物芒入目,点磨瞳子上……”的记述。这些都说明,墨能治病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

据载,南唐时期,徽墨已明噪全国。到了明代,为了使墨馨香扑鼻、防腐防蛀,且能治病,于是制造药墨的复方制剂便随之兴起。在高档墨中,制墨专家在墨中加入了冰片、麝香、珍珠粉、公丁香、金箔等成分,使墨不但气味芳香馥郁,爽神益智,且具有清热止血,镇惊去痛等治病功能,成了宫廷内院、官宦人家与文人士大夫争相竞用的佳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制造药墨的技术、选料配方与装潢设计等也都是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在明清鼎盛时期,曾有多种药墨问世。药墨的使用方法也单从外用发展到内服。其中以“万应锭”和“八宝止血药墨”独占鳌头。“万应锭”被载入了《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名药配方》,为皇家专用。系在京墨的基础上,加入了儿茶、胡黄连、黄连、冰片、麝香、牛黄、熊胆等精制而成。若是上了点火吃上一些,便可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外用治疗中暑、鼻衄、喉痹乳蛾与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等,均有良效。“八宝药墨”则是在京墨中加入了红花、冰片、麝香、熊胆、冰糖、阿胶制成。内服外用均可。特别是对各种出血症、痄腮、疔毒恶疮等有良效。

建国以后,随着科技和西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药墨的使用越来越少,但也没有完全绝迹。在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同仁堂应出口公司之约曾制造过一批供出口。安徽省旌德县胡开文墨厂在20世纪80年代为光大古医药文化,生产过一批“五胆八宝药墨”。“五胆八宝药墨”是安徽省徽州胡开文墨店首创人胡天柱监制的,是徽墨艺林中的精华。清末曾有佚名诗人赞其曰:“‘五胆八宝掺松烟,千锤百炼成方园,奇墨入纸龙凤舞,内外兼用病魔寒。”在清朝末年,由于政府腐败,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墨工流离失所,“五胆八宝药墨”也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直到1984年旌德县胡开文徽墨厂厂长,胡氏七世孙胡人忠,根据珍藏的祖传秘方,经过探索和挖掘,独具匠心的选用犀牛角、麝香、珍珠、熊胆、蛇胆、黄金等20多种名贵中药进行配制。经过反复试验和创新,终于重新制成。

(编辑 于 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烟熊胆徽墨
松烟镇二龙村茶山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原价479元熊胆粉厂家直供价98元
潘悦艺术作品
珍贵国药熊胆粉1元/克(活动限7天)
松烟墨的使用常识
《徽墨作坊》
熊胆产品的研究进展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徽墨艺术
熊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