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芹
摘 要: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这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社会感知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言,阅读的作用是重要的。基于此,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采取有别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
材料二: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骆驼寻宝记》)
材料三:(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巨人和孩子》)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讨论这三则材料,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小结后,让学生选取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1)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①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②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可以分别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③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可以赋予课文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的最后环节,向学生介绍就在我们身边的现代“桃花源”:
阅读下面材料(略),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我们增城的白水寨被很多游人喻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但游人对白水寨的向往与陶渊明对桃花源的向往有什么不同吗?同样是人间仙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该材料的引入,唤醒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现实生活一些现象的联想、反思。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今社会制度、背景的不同,使学生能更深地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厌恶乱世,想摆脱压迫、摆脱剥削,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思想。这样由文本联系到生活,又由生活回到文本的领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新理念。
四、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
有时改学生习作,会感到词汇贫乏,语言空洞。学生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眼前闪烁着的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