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轮回?女性悲剧

2014-11-10 23:09陈璇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月牙儿

陈璇

【摘要】老舍的《月牙儿》共有四十三节,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由一个7岁的小女孩长成少女,又沦落为暗娼,最终被关进监狱的悲惨一生。《月牙儿》以母女两代人相继为娼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命运轮回为主线,围绕女性在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一主题上阐述了旧中国对女性生存和追求的抹杀。

【关键词】《月牙儿》;命运轮回;女性悲剧;个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女性失落的话语和窘迫的生存环境是旧中国社会的常态;女性追求个人解放的问题成为作家笔下的关注问题;女性命运的悲剧和女权主义无力挣扎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特征。老舍的小说多从底层人物的角度切入,《月牙儿》是针对底层人物中的弱势群体——女性进行小说创作,在小说中透露男权社会中的女人被占有、被压迫、被糟蹋的悲剧命运,阐释了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中被玩弄、被蹂躏的命运轮回,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和沉闷、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如何让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逐步走向绝境。

在《月牙儿》中,老舍运用四十三节的篇幅制造出一个个画面,把旧中国里底层女性生活串联起来,呈现出一幅昏黑夜空中悬挂一钩月牙儿的凄惨悲剧的画卷,让人看到了月牙儿便联想到了种种不同的感情和景象,携人陷入那阴森、漆黑的桎梏中去。

一、氤氲的社会

《月牙儿》的主人公是一个连中学都还没有毕业的小女孩,作者选取这样社会身份的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在无形中发现了作者选取的人物极具典型性和讽刺性,他以冷峻的态度、犀利的目光、愤世嫉俗的精神、嫉恶如仇的思想看待旧中国社会的丑态。以冷静和清醒的话语,述说了一个女孩成长的悲剧命运,从而折射了当时社会的氤氲、桎梏。

小说以“我”的视角出发,用一个中学未毕业就被迫走上社会的女性的角度去观察当时的社会,从“我”和妈妈相依为命的饥饿、典当无果、生活艰苦的悲剧命运中,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是“钱”构筑的、肚子是用“钱”填饱的、寒暖是让“钱”决定的,在稚嫩女孩的内心里,首次体验到了爸爸离开了家庭带来的可怕和凄凉,觉察到了没有“钱”时妈妈和自己是那么的艰难度日。也正是这样一个无形的牢笼紧紧地捆绑了母女俩,逼迫她们无奈迈上了改变“生活”之路。

从妈妈的几番更迭中,“我”逐步明白了当时的社会还有一类人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生活状况,那就是男人。起初,“我”在逐步成熟的同时愈发地讨厌自己的母亲,讨厌她靠男人改变命运的丑态,但是,到了后来,“我”似乎清楚了,在如此黑暗、混沌的社会里面,女人的一切努力只是无力挣扎,女人只有依靠自己的男人去改变生活,在男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女性寸步难行,逼迫了“我”和母亲殊途同归,“我”最终成为了自己最厌恶的那类依仗男生去改善生活的女人,走上了一条社会给底层女性特意定制的路,感受到了浓郁的向死而生却无从挣扎的社会气息。

二、命运轮回

在《月牙儿》中,在爸爸去世以后,妈妈为了维持生计,先典当了家里值钱的一切,后来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做暗娼。“我”对于妈妈为了填饱肚子、为了生活而选择做暗娼感到极度的厌恶和反感,“我”努力地逃避着这个事实,但是即使“我”拼命地努力和挣扎,最终还是无奈地走上了与妈妈相同的道路……

在小说中,自从“我”意识到了妈妈的所作所为和所选择的道路后,“我”为了保护自己的纯洁不停地追求和努力着,“我”渴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正经的职业去养活自己,不像妈妈那样去“靠男人”生活,但是,社会的昏暗最终还是迷糊了“我”的双眼,在混沌之间,“我”被骗失身了,从此套上了一个“情妇”的罪名,原本强烈的自尊心遭到了极度的挑战,一步步地把“我”逼上了堕落的唯一道路,让“我”沦落成了一个年纪轻轻的暗娼,让“我”追求个人解放、依靠个人奋斗的愿望完全破灭。

内心回荡的自我警告,却成为了命运轮回的自我暗示。“我”三番五次地告诫自己不可以变成妈妈那样,反复警惕自己不可以走妈妈选择的暗娼之路,但是这一切却似中了圈套,越是抵触的东西越容易成为现实。潜在的宿命感一直引“我”走向悲剧凄惨的命运,个人解放的追求彻底失败,无限循环的命运变数,看似微妙巧合的必然结果,注定了底层女性的命运轮回。

三、无路可走

“我有我自由,笑话!她有饭吃,我有自由;她没自由,我没

饭吃,我俩都是女人。”在男权主义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卑微,追求个人解放似乎只是力挽狂澜抑或垂死挣扎,留下给女性选择的似乎只有两条路:那胖子的媳妇——“磁人”和“我”走的路。除了自由和吃饭以外,在那个时候,女人的世界似乎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了,女人想要靠自己独立地生活,即获得人身自由,又享有温饱生活,在男权社会中,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

桎梏的社会给女人,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女人,限制了条条框框,约束着她们的追求和想法,束缚她们的步伐,没有一丝多余的空间让她们“为所欲为”,男权话语覆盖的社会里,女权声音恍如消失,剩下的只是无奈的、局限的选择。

“磁人”的生活,一辈子只属于一个男人,她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一个男人的身上,当她的男人出轨时,她只会委曲求全,依然相信恋爱神圣,坚守从一而终、不停寻找……“磁人”就是那类循规蹈矩的中国旧社会妇女,她们无欲无求,从小到大就是以找到一个归宿为最终愿望;她们单纯善良,相信身边的一切人、事、物;她们过度依赖,难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磁人”,这或许是男权社会下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旧社会中国妇女,是大多数旧社会中国女性的缩影!

“我”所选择的路是相信个人力量的强大,企图通过个人奋斗去改变自己生活,殊不知社会压迫的力量如何强大,只是一味地渴求摆脱眼下的黑暗。“我”一开始竭尽全力去靠自己打拼,认为单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实现自我个性解放,殊不知男权社会的套牢把女性前进的道路包裹的严严实实,像迷宫一般九曲十八弯以后,恰似柳暗花明时,却发现那是一个死胡同!最终,唯有在死胡同里面徘徊、彷徨、彳亍,出卖自己的理想、出卖自己的灵魂,甚至出卖自己的肉身。一个人当灵魂和肉身都出卖了以后,实质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的追求已经怪异不可言,过着混沌、肮脏、黯淡的日子。当初的幸福渴望、理想追求呢?在社会晃荡一回后,回首发现,所有的“渴望与追求”只可谓童言无忌罢了。endprint

在旧中国的男权社会里,底层女性根本无从选择、无路可走。现实社会的强大压迫下,女性似乎毫无个性可言,甚至连起码的人声自由和做人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两条路的选择,虽说还有选择的余地,但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意义和价值,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个男人托付终身了,不去渴求一切,如木偶板的呆滞,迷迷糊糊就一辈子过去了。抑或是,敢于挑战权威,企图通过个人力量冲破一切权威和压迫,最终落得一事无成、一无所得、潦倒不堪。

到底是什么让女性如此卑微、凄凉、悲剧呢?凭什么女性的“失声”和随遇而安成为了旧社会的常态呢?

四、月牙儿的出现

月牙儿在小说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月牙儿在小说中出现了六次,它每次的出现都唤起了“我”的记忆,代表着“我”的心理变化和状态,一切的心理活动和流露似乎通过月牙儿的出现而透露。

“月牙儿”的六次出现经历了“我”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阶段,第一次是在爸爸的病直到死亡时,“月牙儿”的出现带给“我”的是心酸和凄惨;接着是,爸爸的坟上出现的“月牙儿”似乎是一个阶段的告终让“我”感到沉重的悲痛;然后在“我”和妈妈典当挨饿的夜晚,“月牙儿”的出现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绝情和无奈;第四次却在妈妈改嫁那晚“月牙儿”的再次出现,让“我”深感悲哀和初次体味到了黑暗的刺痛;时隔几年后,“我”无知地跟随一个已婚青年,“月牙儿”让“我”看到的生活的希望,以为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机活力,但是青年的媳妇出现,“我”看到了“月牙儿”消失在了阴云里;最后的最后,“我”最终难道厄运因暗娼进了监狱,又一次再现“月牙儿”,“我”透彻地感受到了绝望,无可逆转的绝望……

“月牙儿”的出现似乎隐含着女性失落的话语,小说无法通过主人公的直言去刻画心理,但是,“月牙儿”的每次出现都淋漓尽致地描绘主人公的心理历程。看似浑然不相关的“我”和“月牙儿”却因社会“黑夜”状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跌宕起伏的希望、失望和绝望,让“月牙儿”作为“阴”的一面出现,似阴冷又似低吟悲惨曲调。

《月牙儿》叙述了女性追求个人解放的彻底失败,低吟了无法改变的命运轮回和悲剧命运。男权主义的大社会背景下,黑暗笼罩着底层的弱势群体,让堕落和悲剧成为了她们的宿命。小说背景下的社会中,个人努力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谁又能在解救她们呢?历史播下的种子依旧会继续生根发芽,连根拔起的欲望让有能力者试图奋勇反抗,即使结果无法预料……

参考文献

[1]老舍. 月牙儿[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1

[2] 欧阳柏霖.命运轮回的性别悲剧:《月牙儿》与《棉花垛》之比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7).

[3]高运荣.浅论《月牙儿》的革命现实主义之视角[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文学评论,2012(2).

[4]刁丽英.命运的轮回 生命的隐痛:解读《月牙儿》的叙事裂隙[J]江苏: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万孟群,李雪梅.悲悯与救赎:女性性别自我指认的呐喊[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牙儿
月牙儿
月牙儿
月牙
月牙儿弓
月牙儿
浅析老舍《月牙儿》中的情感缺失
月牙儿弯弯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弯弯的月牙儿
小月牙儿
月牙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