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佳+乔治
摘要: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分别考察了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研究发现:短期绩效显著提升,样本平均累计异常收益高达4.08%。不同年份绩效表现呈现先提升后回落的趋势,石油天然气行业异常收益率高于有色金属和煤炭,巴西和赞比亚等国家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中长期绩效在并购当期得到提升,之后出现下滑,最终止住颓势得到高于并购当期的绩效水平。综合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二者一致性较差,仅为50%,存在被高估和低估并购现象。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7009808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消耗资源数额庞大,受限于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26.2%。2013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延续了此前不断攀升的趋势,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为31.6%。为获得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跨国并购成为我国资源型企业主要的路径选择。如何从资源型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尽快提高资源型企业并购水平,从而实现并购前的预期目标,是我国学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并购企业绩效是反应并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判并购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依据,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测度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真实展现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水平,分析出不同年份绩效水平的变化,比较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并购地绩效的差异。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找出目前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益的政策参考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研究现状评述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对跨国并购短期和中长期绩效进行评价。
(一)事件研究法与跨国并购绩效
1974年,Mandelker首次在并购绩效的研究中应用事件研究法,基于有效市场的假设,通过计算并购公告前后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变动方向和幅度,评估并购绩效。在此之后,事件研究法逐渐成为考察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主要方法,在跨国并购中应用日益广泛。Doukas和Travlos的研究成果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评估了美国企业跨国并购对其股票回报的影响,得出了跨国并购企业经验相对欠缺,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并购事件,反而获得显著累计收益的结论[1];Mantecon认为与国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具有更高的挑战性,跨国并购若能采取与目标公司合资经营的方式,就可以规避国家风险和目标企业估值不准确等问题,事件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假设[2]。
随着我国跨国并购规模的扩大,我国学者运用事件研究法测度并购绩效的文献逐渐增多。如顾露露对我国企业从1994—2009年间的跨国并购做了全面系统的绩效评估,研究表明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显著为正,同时发现内地上市公司低于海外上市公司绩效,国企并购的绩效明显不如民企[3];邵新建等以战略目标的差异作为划分标准,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分为创造性资产和战略资源两大类,并以从2006—2010年国内 A 股上市公司发起的54次跨国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研究发现,无论创造性资产类并购,还是战略资源类并购均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4]。
(二)财务指标法与跨国并购绩效
首先,Ravenscraft和Scherer以美国471家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完成并购后总体样本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各项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预期的并购目标没有实现[5];随后,Dickerson将研究重心转移到英国,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与并购企业自身纵向比较,并购企业的利润率没有因为并购显著提升,与其他没有从事并购活动的企业横向比较,并购企业的利润率增长较慢,说明并购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财务绩效的改善[6];Gugler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1981—1998年多个国家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与未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各国企业在发生跨国并购后,利润虽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销售收入却持续下降[7]。
我国学者使用财务指标法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并购后企业绩效水平会下降。如李东富对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进行分析,认为从并购前一年到并购后两年的四年窗口期中,我国企业的绩效得分呈V字走势,并购第一年的综合得分急剧下降,并购后第二年得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未恢复到并购前的水平[8];王海通过从多方面考察并购企业联想集团财务指标,发现其并购后绩效水平并没有提升,相反较大额度的亏损稀释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9]。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如陈雯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综合绩效得分较并购前存在小幅度提升,提升幅度不大是受并购后整合准备不足的影响,减缓了绩效提高的速度[10]。
(三)跨国并购文献评析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虽然学者的研究角度不断创新,但仍存在继续深入的空间。首先,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大多将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割裂分析,并没有综合评估跨国并购绩效。如果只关注短期绩效,就会导致一些短期市场认可但长期绩效并未实质提升的并购被高估,相反那些短期市场不被看好但长期绩效显著提升的并购被低估,这样得出的实证结果往往与真实情况相悖,结论的可信度降低。其次,我国跨国并购在近年来逐渐兴起,由于受到跨国并购样本个数稀缺的限制,鲜有针对我国某一行业跨国并购的实证研究,资源型行业跨国并购研究更不多见。资源性企业跨国并购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起到主导作用,亟待学者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鉴于此,本文对我国资源型企业从2006—2013年跨国并购的35个样本事件进行短期绩效研究,又从中挑选20个样本进行中长期绩效分析,深入剖析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的内在联系,希望能为未来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endprint
二、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绩效评价
(一)数据来源及筛选标准
由于国内外常用数据库中没有关于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专题数据库,收集并购数据相对困难。 本文集合了WIND资讯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BVD并购交易分析库、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国泰安事件研究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的并购信息,对2006—2013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样本事件进行了筛选。把2006年作为并购样本的起始年份,主要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在2006年之前,不仅并购次数少,而且单笔并购金额小,研究价值有限。其次,2005年我国对股票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满足了事件研究法对有效市场的假设。最终,从89个样本筛选出26家上市公司的35个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具体筛选标准如下:
第一,本文界定的并购主体是在并购事件发生时已经在我国内地注册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或者并购发生时企业还未上市的并购事件被剔除。同时,要求并购目标企业满足国外注册和主要资产和业务不在国内的条件。按此标准共有21个样本被剔除。
第二,虽然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属于我国领土范围,但是这些地区与我国内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论并购主体还是并购目标企业涉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并购事件被剔除。按此标准共有18个样本被剔除。
第三,以上市公司首次发布公告日作为并购基期,前后各20个交易日内不应有对股价产生影响的公告。同一个上市公司若在三个月内出现多次跨国并购,以并购金额较大的一次为准,其他样本舍弃。按此标准共有10个样本被剔除。
第四,本文认定的并购是指上市公司本身或其控股子公司通过收购获取目标方的控制权和资产权,剔除关联交易样本。同时界定海外收购股权比例大于5%,单笔交易金额大于400万美元。按此标准共有5个样本被剔除。
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阶段性波动较为明显。虽然从2006年开始,资源型企业就已经对跨国并购进行初步探索,但是我国企业是在2008年才真正进入并购高速增长时期。在2008年和2009年,我国各完成7次并购,占总体并购的40%。其中,有色金属和煤炭板块居多,分别为6次和5次,石油天然气较少,仅有3次并购发生,这说明2008年和2009年的并购主要由有色金属和煤炭行业主导。随后,2010年和2011年,并购数量急剧下降,一共仅有6次,占总体并购的17%。尤其是2011年,全年仅发生1次并购。这一阶段的跨国并购以煤炭行业为主,一共发生3次并购。到了2012年和2013年,并购数量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完成7次并购,占总体并购的40%。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并购数量显著提升,达到8次并购,而同期有色金属和煤炭并购数量只有4次和2次,石油天然气行业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主要的拉动力量。除此之外,并购目标所在国以资源丰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主,其中加拿大共发生13次并购,澳大利亚共发生11次并购。
(二)事件研究设计
事件研究法是指通过对特定区间内的股价变动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事件研究法将整个研究时间依次分为估计窗、事件窗和后事件窗三个区间。估计窗的设立起到估计正常收益的作用,通常估计窗的长度应不小于120日。事件窗是用于检验股价对事件有无异常反映,是事件研究法的核心部分。并购事件窗口长度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经典文献的记载,大体有11日、21日和41日三个选择。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比较弱,过短的事件窗口不能完全体现出投资者对并购事件的准确评估,本文最终选取了并购公告日的前20日和后20日作为事件窗口期,定义为(-20,20),估计期窗口为(-220,-21)。
(三)事件研究结果
本文将异常收益率的正负作为评判并购事件短期绩效高低的标准。如果异常收益率为正,说明股票市场给予此并购积极评价;如果异常收益率为负,说明股票市场给予此并购消极评价。
1.总体样本分析
在41日事件窗口期间,样本事件平均累计异常收益(ACAR)为4.08%。其中,22个样本事件累计异常收益为正,占总体样本的62.86%,13个样本事件累计异常收益为负,占总体样本的37.14%。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股票市场短期对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普遍看好,给予积极评价较多。总体样本的AAR和ACAR在事件窗口期的具体变化趋势。
从并购前20日到并购前2日,样本公司的平均异常收益除了并购前13日达到1.70%以外,基本在0.80%—1.50%的区间浮动。从并购前2日开始,样本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骤然提升,从0.89%提升到2.67%。并购前2日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为0.29%,并购前1日样本平均异常收益率高达0.77%,是估计窗期间最大值。与之对应,并购当天平均异常收益仅有0.22%,说明存在一定程度内幕消息的泄露。从并购当天到并购第5日,平均异常收益率逐步攀升,说明股票市场对于跨国并购给予充分的肯定,投资者普遍看好并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从并购第5日后,平常累计异常收益率震荡上升,到并购第14日达到峰值,为4.58%。在此之后,平常累计异常收益率逐渐下降,最终并购第20日为4.08%,说明股票市场已经将并购信息充分吸收,投资者对并购行为的认识也日趋理性。
2.不同年份的样本分析
将35个样本事件按不同年份、行业和并购目标所在国三个视角进行划分,进一步评价不同类型样本集合的短期绩效表现。具体的平均累积异常收益率和异常收益率为正值的比率。
不同年份的并购绩效表现存在差异。2006年和2011年都发生一次并购,并不具有代表性。若忽略这两年的样本,其余各年并购绩效表现呈现先提升后回落的走势。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为-1.63%和1.47%,在正负之间徘徊,正值率也只是57.14%,略高于50%。这一数据表明当时我国企业并购实力和经验不足,股票市场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持谨慎态度。2010年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急速上升至13.86%,正值率为8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经过前两年经验的积累和实力的提升,股票市场对跨国并购有信心,普遍看好企业并购后的发展前景。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分别是2.52%和2.26%,基本稳定在2.0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并购整合问题凸显,股票市场即使认可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但并没有盲目乐观,对于跨国并购的认识逐渐理性。endprint
3.不同行业及不同并购地的样本分析
不同行业的绩效表现有所不同。石油天然气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最高,为7.24%,有色金属次之,为3.81%,最差的是煤炭及其他行业,仅仅是0.28%。正值率方面,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基本维持在70%,有色金属刚好为50%。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并购大多数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完成,这三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并购经验,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较大,市场对其并购信心较足,使得石油天然气行业异常收益率最高。煤炭行业受制于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近几年经营业绩下滑,即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行业未来发展仍不明朗,致使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并购持观望态度,造成正值率高达70%但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仅有0.28%的局面。
并购目标所在国的差异也对绩效产生同样影响。澳大利亚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为4.19%,加拿大为2.04%,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包括巴西、赞比亚、马达加斯加、吉尔吉斯坦、阿曼和英国,由于单个国家样本量过少,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统称为其他国家。为6.37%。正值率依次为72.73%、53.85%和63.64%。其他国家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较高的原因在于,样本中的其他国家大多是资源储量丰富、政治较为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市场环境和法律健全程度不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但是并购条件较为优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干预较多,政治风险较大,并购条件相对苛刻,并购整合困难,这些都为并购的成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这类并购信心不足。
三、基于财务指标法的中长期绩效评价
财务指标法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比和分析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在企业并购前后几年中的变化,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跨国并购的绩效。
(一)样本说明及指标选取
由于本文选取的并购样本事件是从2006—2013年,样本时间跨度较短。若以一年作为一期,则大量样本将被剔除。本文以每半年作为研究单位,将并购最终完成日作为计算基期(0期),把前后1年半作为计算范围,分别对并购企业(-3)、(-2)、(-1)、(0)、(1)、(2)、(3)共七期财务指标进行计算。由于中长期绩效需要收集并购完成后一年半的财务数据,2012年和2013年发生的共14个并购样本被剔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样本事件关键财务指标缺失,也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最终,本文共对20个并购样本进行中长期绩效评价。
国内外经典文献对于指标的选取不尽相同,不同的研究对相应的指标选择会有所侧重。本文把2002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作为评判依据,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出发,选取每股收益、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9个财务指标,构建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中长期绩效的评价体系。
(二)因子分析设计
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由于指标单位不同造成的影响。其次,应用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考察经过预处理后的变量矩阵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当KMO值在(0.50,1)的区间内时,样本通过检验,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用于检验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当P值在(0,0.05)的区间内时,样本通过检验,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随后,提取公共因子,通过各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确定因子个数,本文共提取代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4个公共因子。最后,通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每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再用累计方差贡献率赋予公共因子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
(三)因子分析结果
1.样本总体趋势分析
从(-3)期到(-2)期,样本平均综合得分上升,由负值转为正值,说明这一阶段并购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发展势头良好。从(-2)期到(-1)期,样本得分急剧下跌到-6.14,说明并购企业大多遇到发展瓶颈,经营状况恶化,亟待通过并购等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从(-1)期到(0)期,平均综合得分再次由负变正,综合得分达到2.26,样本得分为正的样本比率由45%提升到55%。不仅如此,从动态角度考虑,13个样本在此期间综合得分获得提升,仅有7个样本综合得分下降,这些都说明跨国并购在并购当期给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带来积极的影响,短期内达到了并购企业的预期效果。从(0)期到(1)期,平均综合得分并没有延续并购当期的上升趋势,下降至0.22,正值率也由55%降至45%,说明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使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并购活动进展并不顺畅。从(1)期到(2)期,平均综合得分进一步降低至-3.23,说明并购的整合问题在这阶段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暴露出我国资源型企业并购经验的欠缺和整合实力的不足。从(2)期到(3)期,平均综合得分止住下降的颓势,上升至2.74,为并购前后各期最高水平,说明并购后的企业逐渐步入正轨,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2.单个样本事件评价
对样本总体分析之后,再对单个样本并购后经营状况是否改善进行评价,以区别成功并购和失败并购。本文的评估标准是先将并购前三期样本的综合得分求得平均值,作为并购前样本经营状况的评价依据。而后再将并购后三期样本的综合得分求得平均值,作为并购后样本经营状况的评价依据。如果并购前得分小于并购后,则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因并购而改善。如果并购前得分大于并购后,则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因并购而恶化。
在20个样本事件中,共有10个样本获得成功,成功率为50%。这与总体样本分析中企业并购后经营状况提升的结论存在出入。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并购后会出现整合问题,经营状况也会随之恶化。由于单一样本分析采用平均表现来体现并购后的绩效,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样本中几家企业并购获得巨大成功,存在将平均综合得分拉高的情况,针对每个样本分析,并购并没有像总体样本分析表现得那样理想,有50%的并购其实是失败的案例。endprint
从不同年份的角度来看,2006年仅有1次并购虽然成功,但不具有代表性。2008年的7次并购只有中国石化一次为成功,其余6次全部失败,成功率为14.29%。2009年的7次并购只有两次失败,成功率为71.43%。2010年共发生5次并购,有3次成功,成功率为60%。2011年仅有1次并购,同样获得成功。如果忽略2006年和2011年的并购,我国企业并购水平总体上是有显著的提升。从不同行业来看,不同行业并购差距明显。有色金属行业共有7次并购,三次成功,成功率为42.86%。石油天然气行业共发生5次并购并且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煤炭及其他行业共发生8次并购,仅有两次获得成功,成功率为25%。从并购目标所在国的角度来看,不同并购地差距较小。加拿大的并购共有8次,成功4次,成功率刚好为50%。澳大利亚的并购共有7次,成功3次,成功率为42.86%。其他并购地共有5次并购,成功3次,成功率为60%。
四、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的综合分析
在对样本事件短期和中长期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再将两者相结合,更加全面科学地衡量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水平。整体样本分为四类:(1)短期市场给予积极评价,中长期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的并购为成功并购;(2)短期市场给予消极评价,中长期企业经营状况趋于恶化的并购为失败并购;(3)短期市场给予积极评价,中长期企业经营状况却趋于恶化的并购为高估并购;(4)短期市场给予消极评价,中长期企业经营状况却得到改善的并购为低估并购。
(一)总体样本分析
依据上述划分标准,将20个样本事件按照并购类型划分,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整个样本事件中,短期市场给予积极评价的并购共有14起。其中仅有50%的并购最终获得成功,其余7起并购经营状况恶化,属于被高估的并购。这一现象充分反映出股票市场投资者盲目乐观,对并购后产生的预期收益偏高,对并购后整合的诸多困难认识不足,同时,也暴露了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经验和前期准备不足,无法合理化解并购双方之间的矛盾,导致不能尽快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短期市场给予消极评价的并购共有6起,其中最终经营状况恶化的有3起,其余3起并购经营状况反而得到改善,属于被低估的并购。从整体看,短期市场评价准确预测出并购后企业发展走势只有10起,其余10起并购短期预测与并购后企业发展走势相悖。这一现象既说明我国投资者对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未来发展缺乏准确把握的能力,也说明我国资源型企业自身难以充分吸收并购后带来的协同效应,达到并购前的预期效果。
(二)不同类别样本分析
从不同年份的角度划分,各年份样本绩效表现存在差异。2006年中国石化的并购为成功并购,2011年紫金矿业的并购为高估并购。由于这两年样本量过少,不具有代表性。2008年共发生7次并购,其中4次并购被高估,两次并购失败,仅有一次并购被低估,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使国外企业深陷财务危机,国内企业受到国外低廉并购价格的吸引,在没有科学评估自身实力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并购活动。并购企业的快速扩张激发了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导致短期普遍看好的并购中长期并没达到预期效果。2009年的6次并购,有3次成功,2次被低估,仅有1次被高估。我国企业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并购扩张的行为,逐渐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优质资产的国外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效果较为理想。2010年有5次并购,其中3次成功,1次失败,另外1次被高估,这说明我国企业并购能力逐渐提升,并购过程较为顺利,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并购认识日趋理性,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一致性较高。
从不同行业角度划分,石油天然气行业表现最好,共有5次并购,其中3次成功,2次被低估,经营状况全部得到改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一致率为60%。有色金属行业表现居中,比较均衡,共发生7次并购,其中,2次成功,1次失败,3次被高估,1次被低估,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一致率为57.14%。煤炭及钢铁行业表现最差,共发生8次并购,除了2次成功以外,其余2次失败、4次被高估,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一致率仅有25%,很多被看好的并购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不同并购目标所在地角度划分,澳大利亚共有7次并购,其中3次成功,1次失败,3次被高估。加拿大共发生8次并购,1次成功,1次失败,3次被高估,3次被低估。其他国家绩效表现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3次成功,1次失败,另有1次被高估。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进行经验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从短期看,样本整体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在41日的事件窗口期间,样本事件平均累计异常收益为4.08%。不同年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绩效表现呈现先提升后回落的走势。石油天然气累计异常收益最高,有色金属次之,煤炭及其他行业最差。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累积异常收益率低于巴西和赞比亚等其他国家。从中长期看,并购当期绩效获得提升。虽然绩效水平在并购初期出现下滑,但最终止住颓势,超过并购当期的绩效,实现并购协同效应。对单个样本并购前后的平均绩效进行对比,50%的并购事件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不同年份绩效呈现持续上升的走势,不同行业和并购地的结论与短期类似。
综合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绩效,样本总体共有7次成功并购,3次失败并购,7次并购被高估,3次并购被低估。短期并购和中长期并购一致性较差,仅为50%。不同年份的绩效表现为先提升后略有下降,石油天然气行业绩效优于有色金属和煤炭,巴西等其他国家绩效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自身的特点,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制定明确的并购战略。
资源型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需要制定长期的、明确的并购战略,这是未来跨国并购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并购企业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动力支持的、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不能盲目做出跨国并购的决定,否则容易深陷财务危机。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资源型企业受低廉的并购价格吸引,在没有科学评估的情况下,草率进行海外抄底活动。很多企业不但没有实现并购前的预期目标,反而使企业处在大规模亏损的不利境地,企业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endprint
其次,提升企业的并购能力。
选择正确的并购对象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并购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并购绩效的好坏。跨国并购是一项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复杂活动,拥有较强并购能力的企业可以在多方博弈中占据主动。在并购前期的谈判中,拥有丰富并购经验的企业不但可以降低并购价格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而且可以在条款中尽量规避政治和法律风险,为并购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在并购后期的整合中,具有专业人才和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可以妥善处理好管理层的协调和不同国家员工文化差异等问题,使并购活动顺利实施。
再次,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我国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政府在跨国并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政策层面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开展。石油天然气行业之所以优于其他行业,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相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政策扶持力度也较大。然而,仅靠这些扶持已经不能满足资源型企业的需要,还应在跨国并购相关法律的完善和信息咨询服务上提供支持。相关并购法律的逐步完善,会让我国企业有法可依,避免在并购过程中受制于人。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使并购企业掌握并购目标企业全面系统的资料,使其能在科学评估并购目标企业价值后,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注重并购区域的多样化。
我国资源型企业并购目标所在地的选择应该多样化。目前,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局限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来源结构不合理。过多企业频繁进行跨国并购,不仅容易引发我国资源型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自然会引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的警惕,政治风险骤然增大,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设置诸多障碍,严重影响并购绩效的提升。今后,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可以试图寻找位于南美洲、非洲和中亚等资源丰富、政治风险较低和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并购对象,利用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Doukas,J., Travlos,N.G.The Effect of Corporate Multinationalism on Shareholders Wealth: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5): 1161-1175.
[2]Mantecon,T.Mitigating Risks i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4): 640-651.
[3]顾露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经济研究, 2011,(7):116-129.
[4]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杨骏,薛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J].世界经济,2012,(5):81-105.
[5]Ravenscraft,D.R.,Scherer,F.M.Mergers,Selloffs,Economic Efficiency[C].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87.12-15.
[6]Dickerson,A.P.,Gibson,H.D.,Tsakaloton,E.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Company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UK Firm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7,(3):344-361.
[7]Gugler,K.,Mueli,E.,Yurtoglu,B.B.The Effects of Merger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5):623-653
[8]李东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10]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17):62-64.
(责任编辑:刘艳)endprint
其次,提升企业的并购能力。
选择正确的并购对象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并购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并购绩效的好坏。跨国并购是一项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复杂活动,拥有较强并购能力的企业可以在多方博弈中占据主动。在并购前期的谈判中,拥有丰富并购经验的企业不但可以降低并购价格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而且可以在条款中尽量规避政治和法律风险,为并购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在并购后期的整合中,具有专业人才和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可以妥善处理好管理层的协调和不同国家员工文化差异等问题,使并购活动顺利实施。
再次,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我国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政府在跨国并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政策层面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开展。石油天然气行业之所以优于其他行业,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相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政策扶持力度也较大。然而,仅靠这些扶持已经不能满足资源型企业的需要,还应在跨国并购相关法律的完善和信息咨询服务上提供支持。相关并购法律的逐步完善,会让我国企业有法可依,避免在并购过程中受制于人。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使并购企业掌握并购目标企业全面系统的资料,使其能在科学评估并购目标企业价值后,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注重并购区域的多样化。
我国资源型企业并购目标所在地的选择应该多样化。目前,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局限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来源结构不合理。过多企业频繁进行跨国并购,不仅容易引发我国资源型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自然会引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的警惕,政治风险骤然增大,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设置诸多障碍,严重影响并购绩效的提升。今后,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可以试图寻找位于南美洲、非洲和中亚等资源丰富、政治风险较低和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并购对象,利用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Doukas,J., Travlos,N.G.The Effect of Corporate Multinationalism on Shareholders Wealth: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5): 1161-1175.
[2]Mantecon,T.Mitigating Risks i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4): 640-651.
[3]顾露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经济研究, 2011,(7):116-129.
[4]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杨骏,薛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J].世界经济,2012,(5):81-105.
[5]Ravenscraft,D.R.,Scherer,F.M.Mergers,Selloffs,Economic Efficiency[C].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87.12-15.
[6]Dickerson,A.P.,Gibson,H.D.,Tsakaloton,E.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Company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UK Firm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7,(3):344-361.
[7]Gugler,K.,Mueli,E.,Yurtoglu,B.B.The Effects of Merger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5):623-653
[8]李东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10]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17):62-64.
(责任编辑:刘艳)endprint
其次,提升企业的并购能力。
选择正确的并购对象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并购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并购绩效的好坏。跨国并购是一项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复杂活动,拥有较强并购能力的企业可以在多方博弈中占据主动。在并购前期的谈判中,拥有丰富并购经验的企业不但可以降低并购价格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而且可以在条款中尽量规避政治和法律风险,为并购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在并购后期的整合中,具有专业人才和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可以妥善处理好管理层的协调和不同国家员工文化差异等问题,使并购活动顺利实施。
再次,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我国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政府在跨国并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政策层面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开展。石油天然气行业之所以优于其他行业,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相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政策扶持力度也较大。然而,仅靠这些扶持已经不能满足资源型企业的需要,还应在跨国并购相关法律的完善和信息咨询服务上提供支持。相关并购法律的逐步完善,会让我国企业有法可依,避免在并购过程中受制于人。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使并购企业掌握并购目标企业全面系统的资料,使其能在科学评估并购目标企业价值后,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注重并购区域的多样化。
我国资源型企业并购目标所在地的选择应该多样化。目前,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局限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来源结构不合理。过多企业频繁进行跨国并购,不仅容易引发我国资源型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自然会引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的警惕,政治风险骤然增大,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设置诸多障碍,严重影响并购绩效的提升。今后,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可以试图寻找位于南美洲、非洲和中亚等资源丰富、政治风险较低和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并购对象,利用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Doukas,J., Travlos,N.G.The Effect of Corporate Multinationalism on Shareholders Wealth: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5): 1161-1175.
[2]Mantecon,T.Mitigating Risks i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4): 640-651.
[3]顾露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经济研究, 2011,(7):116-129.
[4]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杨骏,薛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J].世界经济,2012,(5):81-105.
[5]Ravenscraft,D.R.,Scherer,F.M.Mergers,Selloffs,Economic Efficiency[C].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87.12-15.
[6]Dickerson,A.P.,Gibson,H.D.,Tsakaloton,E.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Company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UK Firm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7,(3):344-361.
[7]Gugler,K.,Mueli,E.,Yurtoglu,B.B.The Effects of Merger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5):623-653
[8]李东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10]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17):62-64.
(责任编辑:刘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