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美学的角度看克里姆特艺术作品中的东方美

2014-11-10 20:55邵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浮世绘中国画

邵佳

摘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东方美来进行分析。首先,对克里姆特的生平,艺术风格,对东方艺术品的爱好和生活环境进行介绍,这些与他后期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联系。然后就东方美主要是指中国和日本的艺术风格进行介绍和分析,从而得出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中有这些东方的元素的存在与借鉴。最后,列举了《吻》、《艾米丽芙露吉肖像》等克里姆特的画作来做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克里姆特;东方艺术风格;中国画;浮世绘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奥地利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他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的父亲是一名黄金雕刻匠,这可能与他后期金色时期的作品多为金银色的背景装饰有关。克里姆特一生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以爱、性、生死为主题。“我从来没画过自画像。我对把自己当作绘画壮族提,比画其他人更缺乏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

克里姆特14岁时,开始进入美术学校开始接受17年之久的学院式的绘画基础训练。那么,也就是说克里姆特在30岁之前都是以表现传统绘画风格为主,以扎实的造型和熟练的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多为自然写实的作品,呈现的是古典学院主义。但是,从1894年《哲学》、《医学》和《法学》这三幅壁画作品开始克里姆特开始走向与之原来相反的一个极端,开始组成了维也纳分离派,也就是从此逐步走向了他人生艺术创作的巅峰。

维也纳分离派的产生源起了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880年,那时歐洲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在文化上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就在这样的新旧文明转型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工艺美术运动相同的是,新艺术运动保留并发展了自然植物的造型特点,对手工艺和装饰工艺进行了复兴和发展。可观的是新艺术运动的艺术作品中的线条更加的随意自由,“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这是新艺术运动最为主要和明显的特征。新艺术运动大量的借鉴了就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尤其是来自亚洲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在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喜好是密不可分的。克里姆特在人生的后十年里收藏了很多东方艺术品,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以及朝鲜半岛的各式文物艺术品,有瓷瓶、屏风、雕像、书法、绘画,这些艺术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征和样式,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我们从他在奥地利的生活环境可以看出他对东方艺术的热衷,在他画室和会客室挂了许多日本浮世绘的版画,他所选的中堂画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关公像》,还有他的书柜也是中式的陈列着许多中国的古董、印章、小瓷人等,由此可以看出东方艺术充斥着他的整个生活与创作空间。

东方美——中国和日本

由于受地理位置和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东西方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东方艺术侧重于人内心的感受比较感性,西方的艺术则注重重现客观事物比较理性。由于东西方的发展与交流,东方的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大量的东方的艺术品涌入西方各国,西方也带着浓重的好奇心对东方艺术进行吸收与探索。“中国艺术风格影响欧洲人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这些东方美学思想在西方艺术长河里经过长时期的洗炼才逐渐显现出它娇美的身姿”。

在东方艺术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的书画和工艺品以及日本的浮世绘。其实日本的浮世绘是将中国画与日本本民族的艺术特点相融合产生而来的,我们从浮世绘的形式、构图、色彩和笔法来看与中国有着明显的联系,与中国的工笔画很相似。可以把浮世绘看作是对中国画的借鉴与发展,所以中国绘画和日本绘画从审美观念到表达方式上是一致的。

中国的中国画和艺术品与西方的创作观念相差甚远。在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艺术理论家谢赫就在其名著《古画品录》中总结归纳了品评绘画的“六法”,其中在创作中首要的就是“气韵生动”。中国画也突出表现了一种书意的线条美,以书画相结合,这里所指的“书”是书法,中国画的线条融合书法的线条,使中国画的艺术与美学价值更上一层楼。这可谓是中国艺术之精髓。中国画和艺术品中的题材、装饰饰物等都有着东方的特色,这些都是东方影响着西方艺术,引起西方艺术家兴趣的基础。克里姆特的作品也有着与中国画相似的线条、也以来自中国的一些样式来装饰他的画面,有着很强的东方神韵。

克里姆特艺术作品中东方美的分析

在克里姆特后期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东方艺术的影子,他把这些来自东方的素材与元素很好的融合到了他的艺术作品中,下面我从绘画形式、构图、色彩以及装饰图案方面克里姆特的画作进行分析。

从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上来看,他从传统的古典主义写实与严谨的造型塑造中逃离出来,转向与之相反的带有装饰意味的二维空间。多用线条和带有东方风格的图案作为背景,他用色也较纯而且概括,这点也是受东方艺术的影响。

《吻》是克里姆特创作于1907-1908年的作品,是他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带有浓重的东方装饰韵味,有着强烈的感情基调。在《吻》中,作者多使用简练、概括、随意的线条,将男女主人公包含在一个区域中,男性的边线用的是直线服饰上的图案以黑白色块为主,而女性的边线用的曲线服饰的图案则为圆形色彩斑斓的花朵为主,这样可以对比的显现出男性的硬朗和女性的柔美,这就是线条的作用。克里姆特也出色的使用了日本艺术元素,将日本版画的构图形式运用到了《吻》中,把人物与下面的背景设计成垂直关系,以此来表现画面的结构关系。在用色方面也是非常大胆,有异于常,一共有金、褐、绿三块大片色彩,对比很强烈,非常耀眼,表现出了平面性,很有装饰效果,尤其是那块金银色,这种装饰效果与日本画金银箔的效果非常相似。

《艾米丽芙露吉肖像》创作于1902年,艾米丽并不是一个与克里姆特其他女性作品中的女子一样,她不是一个幻想,而是真实存在的。从克里姆特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并不缺女人,而且游离在各色女人之中,而这个艾米丽极为特殊,“她是克里姆特的终生的朋友和伴侣,因为是画家卫衣愿意与之合葬的人”,由此可见他们非常的亲密。《艾米丽芙露吉肖像》这幅作品表现出的艾米丽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极为的到位,画中背景中使用的蓝、白、棕三大色块对比衬托出了艾米丽婀娜优雅的身姿,表现手法借鉴了中国艺术中的“留白”。画中艾米丽的衣服和背景处理有一种东方艺术中意象的感觉,整个画面注重平面感,同样适用了金银箔的效果。还有在这幅作品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值得我注意,在画面的右下角出现的不是一位西方画家正常的落款签名而是两个印章,这明显就是运用了中国画中的“金石”艺术,这两个印章虽小,但却为这幅画作带来了极为浓厚的东方艺术气息。

《阿德勒·布罗赫-鲍尔肖像Ⅱ》是克里姆特在1912年为地利富商费南德·布罗赫-鲍尔的夫人创作的肖像画中的第二幅,与第一幅相比,这一幅所显现出来的东方艺术更为突出。克里姆特用直线将背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以红、绿、蓝三大色块分割,使整个画面图案化,并且大胆的用色使画面更加艳丽夺目。在画面最上方红色区域中画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城门楼、穿着古代服饰的人物和马匹,这些颇有中国民间风俗画的感觉。中、下方两部分以绿、蓝色为主,这种色彩的使用分明是借鉴了中国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再看鲍尔夫人的服饰,修身及踝的长裙与长到及地的披肩很像中国唐代女性的服饰。克里姆特就是将这些东方的艺术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合到了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中掀起了东方艺术的狂潮,克里姆特作为一个先锋的例子,在他的创作中充分的体现了东方艺术美。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东方艺术,中国的艺术精华对西方艺术的影响较大,更使我们认定东方艺术在对整个地方艺术的借鉴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猜你喜欢
浮世绘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浮世绘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