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化时代,媒体艺术将各种艺术元素和科学元素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使数字媒体艺术呈现出新颖的美学特征和各种特异现象。数字化的新艺术,对生成当代的作品和艺术视听创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破译,艺术由于数字化到来,产生了最彻底的革命。而全息术的发展,从技术上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了创新和支持。二者的巧妙融合,为艺术形态和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意义和变革。本文对全息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全息术与媒体艺术的融合,对未来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媒体艺术;全息术;数字化时代;融合
数字化的到来,使我们迈入了“数字媒体互动网络”的新时代。而虚拟现实、视讯、影像的相互融合,使艺术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具体的分类。但由于人们对艺术视觉效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种从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刺激,使艺术作品已经从静止向动态转变,从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转变。数字媒体艺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下,已经不单单是对拥有的真实存在进行表达,更主要的是把大脑皮层中各种幻想进行呈现。即在现实的世界中,展现虚拟的物象,使人们能体验和感受一种真实的环境。而全息术的日渐成熟,更是开启了新的纪元,促进了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追求。通过全息显示数字多媒体艺术作品,观赏者已经从平面显示的世界中走出来。通过自身的移动,不再局限于几个视角,而是对作品给予的视觉冲击,从360度全方位的进行感受。对于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的艺术思想,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使虚拟世界中艺术创作者的奇妙构思,能在现实的空间里驰骋和自由展现,给人们的艺术体验也是全新的。
1 全息术的产生与发展
全息术的应用原理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并在记录介质中存储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当采用光波对全息图进行照射时,因为衍射原理的存在,而使原始物光波重新出现,进而形成原物体的三维全息物像、逼真而又形象。从1948年,英国科学家Dennis Gabor提出了“全息术”这一思想发展至今,全息术已经从开始的萌芽状态而日渐成熟。传统的全息术,都是采用光学方法,进行记录和再现。但在记录的过程中,各种噪声会无可避免地出现,导致全息图有较差的光波照射。因为衍射原理,当用光波对全息图进行照射时,所产生的全息图也有较差的成像质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利用数字图像,对全息图进行合成和制作。即在计算机中,输入摄像机或者是数码相机记录的图像。或者是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合成全息所用的二维图片,在进一步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合成三维的全息图像。这种数字全息显示技术制作的三维激光全息图像,真彩色、大视角、大幅面,已经在诸多领域成功的应用。包括工业设计、产品展示和商业广告。并且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展示和艺术表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二维图像的视觉效果相比,这些方面全息图像,是产业化前景的充分展现。
2 全息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技术发展的崭新成就,就是全息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了艺术与技术。借助于互动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进行各个环节的制作和艺术的创作。所以,要想在数字媒体制作和创作中推广全息术,有效的融合二者,意义非常重大。
2.1 全息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取代雕刀和画笔等传统的工具,利用数字化的软、硬设备,在幕布或显示屏上,对艺术作品进行绘制。而通过融入全息技术,将艺术创作向立体现实空间拓展,它以烟雾和棱镜为画布、以光束为画笔,产生一种美轮美奂的幻境。通过改变作品的形态和创作空间,而变革视角、光影和景深等诸多创作思维。而三位仿真技术原本是在平面显示的,就应对现实空间的其他因素充分考虑。例如,通过计算全息生成汽车全息影像模型,或是采用双机拍摄而形成立体三维的全息影像。各类艺术通过充分利用全息术,而形成惟妙惟肖的全息影像,强烈的刺激观者的视觉感官,并更好地诠释艺术作品的灵魂。同时,全息术也将艺术家们的想象力进行了扩展,创造出天马行空、輝煌灿烂的艺术作品。
2.2 数字媒体全息作品即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同时还拥有观赏价值
全息技术通过对作品中虚拟真实的营造,对作品中的艺术思想进行着传达。而不管是现实世界本身就存在的这份真实,还是虚拟想象出来的,为了能让观者全身心的投入,全息作品必须具有夺人心魄的光芒,产生动人心弦的吸引力。艺术作品不单单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同时还应富有深刻的内涵,这样才能彰显勃勃生机。而全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的显示,不仅需要巧妙地融合艺术思想和全息术,同时还应将更多艺术表现力的形式和元素添加进来。这就要求技术的创作者,不单单要对全息技术的设计技能和应用熟练掌握,同时,还应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所创作的作品不仅蕴含着精湛的技术性,同时艺术观赏价值也要极强。
3 结语
数字化时代,媒体艺术与全息术的融合,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因为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全息技术,所以在应用和技术上,还存在着诸多的瑕疵,如全息数字3D电影系统有着过于昂贵的价格,同时在技术和设备上的要求也非常的高等,导致全息技术不能拥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才能使全息术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而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更好地完善媒体艺术与全息术,会使人们对艺术家的作品更好的体验和欣赏,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会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带给人们全新的观感和享受。
参考文献:
[1] 袁勤勇.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J].计算机教育,2010(01).
[2] 卢新亮,仲静静.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属性溯源[J].现代视听,2010(01).
[3] 饶简元.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探讨[J].艺术评论,2010(04).
[4] 周懿.以传播为目的的数字媒体艺术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5]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J].电影评介,2010(03).
作者简介:陈庆(1981—),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石油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