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尼洋河风光带藏式建筑装饰★

2014-11-09 07:51:04李文博
山西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尼洋河风光带藏式

边 巴 李文博*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

装饰是建筑的辅助艺术,是物质层面之下的精神层面,又是精神层面诸要素中的辅助要素[1]。西藏建筑装饰经历了史前时期、吐蕃王朝时期、政教合一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四个重要时期[2],在吐蕃王朝、政教合一时期,受苯教、藏传佛教、汉式建筑,尤其是格鲁教派的影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藏族建筑民族风格定式。社会主义时期,藏式建筑发展飞快,西藏各地区在建筑装饰领域广泛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制作流程打破传统僧俗等级界限,既不失民族特色,又彰显民族个性,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都对西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区域概况

尼洋河是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最大的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地处东经 92°22'~94°27',北纬 29°26'~29°55',发源于米拉山侧古冰川作用的围谷,全长307.5 km,当地称“娘曲”[3]。尼洋河风光带景区,起自达则村,止于米瑞德木寺遗址,主要历经工布江达县、林芝县、米林县三县,沿途风光绚丽、景色宜人,建筑类型随着海拔高低的变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相对于卫藏地区建筑群,色调对比强烈、建筑符号元素丰富、个性鲜明。

2 建筑样式[1]

1)民居建筑。a.黑牛毛帐篷。米拉山至松多镇之间处高海拔地段,牧民多以牛毛帐篷作为住房,帐脊中央高近2 m,两边倾斜及地,以绳系于桩上,多为黑色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b.林区民居。藏式民居大多沿河谷地带两边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有院落式,也有散式,民居一般由居室、厨房、贮藏间、牲畜房和外廊、厕所等组成。居室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内有方柱或圆柱,院子墙体不高,外墙砌筑形式采取方形、长方形,凸形、凹形很少见。屋顶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回”形顶,一种是斜坡形顶,还有少量歇山顶,前者主要用于晾晒农作物,后者主要为雨期来临时起排流作用,目前由于现代材料的应用,“碉房式”建筑当中“回形”顶设计较多,房屋整体气派大方,见图1。

图1 林区民居建筑

2)苯教寺院建筑。尼洋河风光带沿途主要苯教寺院为喇嘛林寺,又称“桑妥白日寺”,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主殿为3层高20 m的阁楼,内径10余米,外形呈四面八角,由“四大金刚”护持。屋顶四角竖有宝幢及兽轮、宝帘等,富丽堂皇,见图2。

3)现代公共建筑场所。尼洋河风光带现代公共建筑场所主要以居民小区小型广场、城市公园、生态公园等组成,建筑模式为内地汉式体形加藏式装饰手法,布局规范,符合现代公共建筑场所设计要求,在样式上突显民族特色,布局上体现功能要求。

3 色彩图案装饰

3.1 色彩表现

色彩的多重含义和直观、形象的表现力得到藏区人民的喜欢,在藏传佛教的佛经中,认为世间所有的事业都是包括在了“息”“增”“怀”“伏”这四种范畴之内,分别是温和、发展、权力以及凶狠,而藏族建筑中的涂饰用色和这四种范畴一一对应:“息”对应白色,代表温和;“增”对应黄色,代表发展;“怀”对应红色,代表权力;“伏”对应黑色,代表了凶狠[4]。西藏建筑的色彩构图一般指的是色彩的布局,也就是各种色彩(色相、明度、纯度)在一定空间位置上按照艺术规律的有机组合。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规律地相互联系、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见图3。

图2 寺院建筑

图3 寺院建筑色彩构成效果图

藏族的色彩等级制在建筑上表现突出,建筑的色彩构图一般包括横向构图,强调平稳与舒展,往往给人带来从容、稳重、典雅的视觉形象。建筑物等级越高,色彩越浓烈,像灵塔殿、佛殿、宫殿等藏民心中的神圣建筑,都涂以大气的黄色,黑色的套窗,金黄色的玻璃,金红、青绿色的梁枋彩绘,另有白色帷幔边上镶宝蓝色图案纹样,以及各式样的鎏金翡翠点缀,构成全色谱般的色彩图样组合。经调查发现,喇嘛林寺大面积使用纯度高、对比度强的颜色,如白、蓝、黑、红、黄、绿等色,呈现出艳丽热烈的景象。这种通过强烈的建筑色彩对比以及大体量的造型,使得藏传佛教建筑在蓝天白云的雪域高原上显得格外庄严与神秘。藏式传统及现代建筑外墙体制作多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墙体仍多为白色,窗框套以黑色,有庄严大方之感,斗拱、雀替、门檐色彩斑斓,整体色调偏暖色调,大量使用了金色,使其远观有富丽堂皇之感。

3.2 图案装饰

藏式宗教建筑细部装饰图案种类多样,但不论哪类图案,一般都不会单独出现,它们之间通过各种纽带连接在一起。这些纹样都具有其特有的形式美,统一于美的法则当中: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条理与反复、比例与均衡、动感与静感等,见图4。传统藏式民居中,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矮小且采光性差,房屋装饰简单,门檐排列整齐的双层排列方木从墙面上凸出而成,外墙体上涂白色是绝大多数碉房式建筑装饰的主要特征,以蓝色、绿色、土红色配置,图案装饰较少,以植物图案为主。

门扇图案装饰。尼洋河风光带传统民居门板上包贴几条铁皮或铜皮的条带,条带两端装饰镂空铜叶。门钹或镂空镏金,或黑底金色花纹,成为门板色彩装饰的重点。另外,门扇的装饰还有门环、门扣、门箍等,多为镏金铜饰,也有木雕、彩绘,门扇以红色为基调,色调反差大;门框四周及门檐四周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呈有序排列,凹进部分为植物图案,门框四周图案会以连续纹样形式重复出现;门窗框的木构件饰以五彩,层次感比较强,绘有莲花花瓣等图案。重要的门在门框上雕刻出堆砌的小方格,再涂以五彩,称为“堆经”。更有在门框和上槛外拼镶其他装饰构件,或用五彩画出这些饰纹,以突出重点,见图5。门檐、窗檐图案装饰。门檐、窗檐用排列整齐的双层排列方木从墙面上凸出而成,以红、蓝、绿颜色进行彩绘;门框、窗框两侧用宽约15 cm的黑条装饰(见图6),这样既和玻璃窗、门窗的色彩行成鲜明反差,又吸收了太阳的光芒,增加了内室的温度。门框木构件上雕饰莲花、经书叠落形图案,门板上画有日、月和字符图案,这种门窗装饰使得藏族传统民居窗檐图案装饰民居建筑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见图7。

图4 寺院建筑图案装饰

图5 民居门扇图案装饰

图6 民居窗檐图案装饰

图7 民居门檐图案装饰

4 结语

尼洋河风光带藏式建筑装饰是整个藏区建筑装饰流派的分支,受生产力、社会文化、审美、经济、技术、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的目的是以建筑为载体,在局部条件下反映出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传统的色彩、图案等级装饰已在当今社会为平等所取代,外部墙体大面积色彩装饰产生的对比、构成手法一直沿用至今,图案装饰玲珑通透,为民居建筑增添了诸多特色,丰富的色彩构成是区别于西藏日喀则、山南地区民居建筑色调单一最明显的直观区别,这些色彩构成、图案元素装饰是我们了解藏式建筑艺术的通道,也是了解藏族人民的渠道,值得我们去传承、研究。

[1]R·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M].郭小平,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4.

[2]罗桑开珠.论藏族房屋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21-24.

[3]段代祥,赵南先,张瑞泉,等.西藏尼洋河流域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100-101.

[4]贡桑尼玛.西藏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J].四川建筑,2007,27(4):36-37.

[5]王慧杰.西藏地区建筑色彩美的构成因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45-48.

猜你喜欢
尼洋河风光带藏式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尼洋河: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
现代妇女(2020年8期)2020-08-20 09:28:27
桃花节赴林芝
西藏文学(2019年4期)2019-09-17 08:31:36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24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大美尼洋河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批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