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豁,焦 丽,沙永东,杨婷婷,何 洋,李 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采煤机滚筒参数与尘肺病患病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李晓豁,焦 丽,沙永东,杨婷婷,何 洋,李 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为了研究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对尘肺病患病率的影响,以期改进滚筒设计、降低尘肺病患病率,以采煤机截割粉尘的产生机理和现场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与采煤机截割比能耗成线性关系的条件下,通过对采煤机滚筒各设计参数与呼吸性粉尘浓度、尘肺病患病机理之间关系的研究,给出了工人接尘量的计算方法。综合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和尘肺病患病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数学模型具备较好的拟合性。该项研究可为改进现有采煤机滚筒的设计,减少截割粉尘、降低尘肺病发生、预测新设计采煤机工作时对尘肺病患病率的影响以及为采煤机工作性能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采煤机;滚筒;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尘肺病患病率;数学模型
收稿日期: 2013-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9774033)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2008403010) ;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辽安监规划[2009]88号文)
第一作者简介:李晓豁( 1953-),男,辽宁省锦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液系统的仿真与应用、工矿装备运行理论与设计、车辆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E-mail: lixiaohuo@163.com。
煤矿井下的粉尘是恶化作业环境、影响矿工身体健康、降低机器工作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导致粉尘爆炸的主要根源[1-4]。据统计,全国煤矿的尘肺病患者约48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1. 5万人,年均死亡大约2 300人,由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亿元,而由于粉尘爆炸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是巨大和惨痛。检测结果表明,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煤机截割过程产生的粉尘约占整个工作面粉尘总量的80%,正是这些粉尘恶化工作面环境,对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煤炭生产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有研究发现[5-11],采煤机的设计参数决定着机器的产尘量,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是影响工作面环境、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内、外对于采煤机工作面粉尘的形成机理、降尘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20],这些研究对于搞清工作面粉尘成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面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立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与尘肺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面,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笔者将在尘肺病患病机理、截割产尘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验结果和现场检测数据为依据,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和尘肺病患病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参数与尘肺病患病率的关系。
当工人在采煤工作面工作时,悬浮在空气中的呼吸性粉尘会随着人体呼吸被带入呼吸道、气管和肺部,一直深入到肺泡。当肺泡中的粉尘沉积量(又称接尘量)达到20 g时,就会100%地患上尘肺病[21-24]。
在笔者的研究中,将一个人在工作面工作一年肺泡中所沉积的粉尘量,与可以导致患尘肺病的肺泡中的临界粉尘量的比值,定义为在工作面工作一年所患尘肺病的概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一个人的接尘量与工作时间、呼吸状况(主要是每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泡一次通气量)、呼吸性粉尘体积浓度有关,而呼吸性粉尘体积浓度是与采煤机滚筒的设计参数密切相关的[25-26]。
为了研究采煤机滚筒参数与工作面环境的关系,从多个矿业集团(煤业集团)及其卫生所、职业病防治中心共收集了100组数据,其中包括工作面粉尘检测数据、在工作面工作一年肺部的粉尘沉积量以及相应的采煤机设计参数和运动参数。
在收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遵循以下测性条件:
( 1)测尘工作面均为综采工作面,测尘时采煤机处于正常割煤状态,被测对象是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工人;
( 2)选择防尘技术比较规范的矿井,测尘时采煤机内、外喷雾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3)测尘时工作面通风状态正常;
( 4)测尘点选在采煤机的头、尾处,以及工作面的回风处;
( 5)采煤机工作煤层为中硬煤层;
( 6)煤层的含水量约为1%。
3. 1 工人的接尘量
按前面的定义,工人在工作面工作一年的接尘量
式中:ρ——工作面呼吸性粉尘体积质量,mg/m3;
t——年工作时间,min;
�——每次呼吸肺泡通气量,按工作强度和个体素质确定,mL/次;
φ——工作时的呼吸频率,次/min;
η——粉尘沉积率,因只有2%的粉尘驻留在肺泡中,因此取η=0. 02。
3. 2 工人患尘肺病的概率
根据文献[27-28]可知,工作面粉尘浓度与采煤机截割比能耗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当煤层含水量一定时,在采煤机正常截割、且符合上述测尘条件时,工作面的粉尘中各种粒度的粉尘是成比例的。因此,可以认为工作面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与采煤机的截割比能耗为线性关系。
取滚筒直径d、螺旋叶片头数z、截线间距b、每线齿数i、最大切屑厚度,v为采煤机牵引速度,ω为滚筒转速)为自变元fj( j = 1,2,…,5),则工人在给定的采煤机参数下工作一年患尘肺病的概率
式中: lj——第j个自变元系数,( j =0,1,2,…,5) ;
fij——第i个样本的第j个自变元;
εi——除fi1、fi2、fi3、fi4、fi5外各随机因素的影响,又称误差项。
对于n组数据,有如下矩阵形式的方程组
设l0、l1、l2、l3、l4、l5的估计值分别为m0、m1、m2、m3、m4、m5,则回归方程式中: p^i——pi的估计值。
经整理,得
可表示为
n
为了比较回归方程中各自变元对p的影响程度,以提高计算精度,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关系数rij、riq来构造正规方程组。
记为
求出回归系数后,便可得到最小二乘法意义下的回归模型
3. 3尘肺病患病率与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的关系
将已知数据、求得的结果等代入式( 7),得到采煤工作面尘肺病患病率p与采煤机滚筒各参数的数学模型
为了确定所建立模型的拟合精度,需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
因回归平方和
其自由度为fR= y( y为自变元的总个数),而残差的平方和
其自由度为fE= n-y-1。
由于统计量
可见,在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接受原假设,说明该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因反映观测值与回归值间相关程度的决定系数R2= SR/Spp= 0. 914 1>0. 8,由此可知,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
该研究给出了工人在工作面工作一年的接尘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在给定采煤机滚筒参数条件下工作一年患尘肺病的概率模型,为定量分析尘肺病发病率奠定了基础。通过假定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与采煤机截割比能耗成线性关系,综合考虑各因素,建立了呼吸性粉尘浓度与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之间关系的广义线性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建立的尘肺病发病率与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为分析和确定不同采煤机滚筒参数下的尘肺病患病率提供参考。
该研究为预测采煤机工作过程人员的接尘量、尘肺病患病率提供了依据,也为定量地分析采煤机滚筒设计参数对尘肺病患病率的影响创造了条件。这对于评价采煤机工作对工作面环境和作业人员尘肺病患病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高 雯,袁聚祥,范红敏.煤炭企业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防治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 ( 12 ) : 1903-1904.
[2] 王宇宏,魏 艳.煤工尘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医药,2008,3( 5) : 106-108.
[3] 李 强,蒋承林,翟果红.我国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 4) : 148-151.
[4] 宋马俊.国外煤矿粉尘控制新技术[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 1) : 58-59.
[5] COLINET J F,GOODMAN G V R,LISTAK J M,et al.Effective control of respirable dust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C]/ /Australasi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Publication Series.8th International Mine Ventilation Congress-Proceedings.[s.l.]:[s.n.],2005: 129-134.
[6] 李晓豁,张日昇,姜 健.采煤工作面的尘源与防治[J].煤,2001,9( 6) : 1-2.
[7] 孙艳玲,刘烟台,王德江.煤矿采掘引起粉尘污染与防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4) : 520-522.
[8] 李晓豁.采煤机截割产尘的研究[J].中国矿业,1999,8 ( 46) : 226-229.
[9] 李晓豁,王明铁,张秀葵,等.影响采掘机械的截割块度与粉尘的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 6) : 598-601.
[10] 李晓豁,张日昇,姜 健.采煤机工作方式对产尘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11( 3) : 1-3.
[11]BALUSU R,CHAUDARI S,HARVEY T,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air and dust flow patterns around the longwall shearer [C]/ /Australasi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Publication Series.8th International Mine Ventilation Congress-Proceedings.[s.l.]:[s.n.],2005: 135-142.
[12] 赵树强,李晓豁,宋纪侠.采煤机参数与工作面环境与安全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 S) : 181-183.
[13] LI XIAOHUO.Methods of controlling shearer’s cutting dust [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Technology.[s.l.]: Sciece Press,2001: 405-408.
[14] LI XIAOHUO.A new thinking of reducing powder and dust on mining and tunnelling faces[C]/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l.]: Sciece Press,1998: 603-607.
[15]HEKIMOGLU O Z,TIRYAKI B,AYHAN M.Reducing respirable dusts and fines through shearer drum design in coal mines [J].CIM Bulletin,2002,95( 9) : 119-123.
[16] 李晓豁.改善工作面环境与安全的采煤机工作参数的研究[J].煤矿机电,2004,23( 5) : 12-14.
[17] 李晓豁,赵树强.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的采煤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C]/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 2031-2033.
[18] 宋纪侠,李晓豁,赵树强.采煤机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 S) : 184-186.
[19] 李晓豁.采煤机截割产尘的定量描述[C]/ /周光召.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文集,上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16-317.
[20] 李晓豁,赵树强,宋纪侠.确定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的新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 2) : 68-70.
[21] 闰进德,曹 岩,李翠兰,等.煤矿在职接尘工人煤工尘肺的发病情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 10) : 783-785.
[22] 张建芳,孙治平,奚定虎,等.年龄、工种及接尘工龄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7,23( 2) : 1807-1809.
[23] 王英华,杨 勇,蔡立群,等.煤工尘肺患病率,人年患病率和预期发病工龄分析——烟煤矿时期患(发)病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0,10( 1) : 11-15.
[24]赵树强.采煤机参数对尘肺病及安全的影响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25] 李晓豁,张日昇,姜 健.粉尘检测数据的模糊聚类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 1) : 80-82.
[26] 李晓豁,姜 健,张日昇.粉尘浓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C]/ /周光召.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摘要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7] 李晓豁.采煤机截割粉尘的数学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6) : 776-779.
[28]李晓豁.截割粉尘成因与控制方法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 徐 岩)
Mathematic model on relation between shearer drum parameters and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
LI Xiaohuo,JIAO Li,SHA Yongdong,YANG Tingting,HE Yang,LI Ting
(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This paper pursues a drum design improvement aimed at lowering pneumoconiosis prevalence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shearer drum design parameters on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 and features a calculation method specifically tailored f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dust to which workers are exposed.The method follows from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hearer drum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one hand and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 and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 on the other,depending on the mechanism on which a shearer produces dust while working and data collected from coal faces,an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exists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 coming from a coal face and specific cutting energy consumption.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 mode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hearer drum design parameters and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followed by a significance test.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and mathematical model has a better fitting.It follows that the study may serve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hieving an improved design of shearers to reduce cutting dust and lower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forecasting an effect of a newly designed shearer work on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and evaluating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shearers.
shearer; drum; coal face; dust concentration; sick rate of pneumoconiosis; mathematic model
10. 3969/j.issn.2095-7262. 2014. 01. 018
TD421. 6; X928. 1; R135. 2; X503. 1
2095-7262( 2014) 01-0081-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