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境领队岗位视角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2014-11-08 09:45王爱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出境领队英语专业

王爱支

(鄂州职业大学 外语系,湖北 鄂州 436000)

第十届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COTTM2014)发布了如下数据——目前我国的出境游客近1亿人次;我国公民的境外消费额1 020亿美元。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均跃居世界第一。[1]可见,出境领队人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旅游行业中其他任何工作岗位人员无法替代的。与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迅猛发展的现实情况相比,出境旅游领队人才的供应远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需要。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对出境领队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责无旁贷。本文从出境领队岗位的角度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理论

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涉外旅游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掌握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英语导游技能,能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等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上目标看似兼顾了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而现实情况却是,该专业毕业的很多学生英语听说表达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要求;学生的导游相关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酒店相关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不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因而不能较快适应岗位工作,职业发展后劲也不足。这说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

以“项目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向。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序列化,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起点,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

2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经过对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调研发现,旅游英语专业既可以开设在外语系,也可以开设在旅游管理系。开设在外语系的该专业英语语言类课程多、全、精,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旅游类课程只作为陪衬;而开设在旅游管理系的该专业则倾向于旅游专业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只是陪衬。旅游英语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专业,它不是旅游和英语的简单相加。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技能是能够以英语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为旅游行业服务;而旅游管理则是将管理的思维模式渗透到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中并加以熟练运用的技能。

2.2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

由于旅游英语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时间不长,其课程设置当然不够成熟,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照抄。而调研显示,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有的是参考本科课程模式,有的是取经于同类院校的课程模式。完全没有考虑本土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岗位需求等方面的因素,缺少与企业的合作。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是由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共同进行的顶层设计,从而缺乏对该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岗位群进行的科学分析。学生在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是无法了解和想象其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价值的。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它可以引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重视学习和劳作的“零距离”、侧重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3]

2.3 “双师型”教师紧缺

理论上讲,旅游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旅游行业从业资格证;既能在课堂上用英语传授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开展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活动;在学生面前,既是英语通,又是旅游通。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来源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一是毕业于英语专业,二是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直接变成了“高职教师”这一角色,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对行业操作过程一窍不通。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在讲授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时,只会“纸上谈兵”。如此教学效果岂不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职称评审的需要,即使一部分教师考取了“双师”资格证书,其“双师”的涵义充其量只能停留在“本本”和“钢印”上,与“双师”素质和“双师”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3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3.1 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应该由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合作完成,即旅游企业、旅游行业专家和学校共同建设,并对该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进行具体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旅游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会贯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就业岗位群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及时为市场提供优秀的从业人员。

3.2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新起点,创新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职业迁移能力是职业生涯中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它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因此,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考虑。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与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多变性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科学合理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即课程体系与学习领域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来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不仅适应当前职业的要求,更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4 “出境领队”一词的由来

“领队”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务院1996年10月15日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该条例在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中被重新修订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实早在《旅行社管理条例》发布之前,我国赴海外自费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每个旅游团都有专门人员陪同前往,对这位“专人陪同”,当时有各种各样的称谓,比如“陪同”、“翻译”、“导游”,但大多数人青睐于“领队”这种称呼;直至《条例》发布之后才统一称谓“领队人员”或“海外领队”或“出国领队”或“出境领队”。[5]出境领队是指按照规定取得出境旅游领队证,接受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的国际旅行社的委派,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的人员。[6]

5 基于出境领队岗位视角的旅游英语专业对接课程设置

出境领队人才的培养应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出境领队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旅游英语专业要根据出境领队的岗位需求,再结合出境领队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从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表1是基于出境领队岗位视角的旅游英语专业对接课程设置。

表1 基于出境领队岗位视角的旅游英语专业对接课程设置

从表1能够看出,基于出境领队岗位视角而设计的对接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出境领队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逐渐完成,锻炼了学生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样的对接课程的设置突出了学生主体,促进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也顺应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1]中国出境游人数和消费均跃居世界第一[EB/OL].(2014-04-11)[2014-06-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4/11/c_1110210999.htm.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DB/OL].(2010-12-11)[2014-07-05].http://zjzy.ahedu.gov.cn/index.asp

[4]施智明.高职教育中职业迁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133.

[5]朱玉霞.我国出境领队职业现状研究[J].旅游经济,2013(12):196.

[6]王健明.出境旅游领队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出境领队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我们的新领队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六年援藏路 一生西藏情——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柯东海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