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宁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妇产科,海南海口 570311)
妇产科疾病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任何手术如果护理不当常会引发术后疼痛、腹胀、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而早期护理干预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自护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于1971年提出的,自护理论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我科对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护理理论,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降低了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室共收治妇产科手术患者4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35.3±12.1)岁,其中剖宫术312例,全子宫切除术35例,卵巢肿瘤切除术6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附件切除术妇科28例。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为(38.4±10.2)岁,其中剖宫术324例,全子宫切除术45例,卵巢肿瘤切除术7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附件切除术30例。两组患者在选取时间、年龄、病情、术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实施人员包括:专科护师、责任护师等科室护理人员共计10人。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护理理论,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观察组把自护理论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预防疼痛和泌尿系统感染,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护理能力再根据评估结果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系统,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护理活动中来,具体方法如下。
1.2.1 完全补偿系统 妇产科患者由于病情特殊,在手术后,护士要为患者建立完全补偿系统,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全面照护,以满足其治疗需要。具体措施:(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观察是否有伤口渗血和伤口疼痛的情况,保证及时更换敷料。要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如果有出血严重倾向时要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在帮助患者翻身时需注意避免碰到伤口引起出血;(2)告知患者,一般情况下患者感觉疼痛比较严重的是在术后的1~3 d,为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积极的帮助患者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疼痛;(3)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病房的消毒制度,根据季节冬季保持室温在15~18℃,夏季保证患者舒适不出汗,保持伤口干燥不被汗液浸湿,以免伤口感染;(4)由于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的不了解,常常出现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用温和体贴的语言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2]。告知患者应当摒弃做完手术后就应当卧床静养休息的传统想法,因为这非常不利于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此时,应当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加强患者自我护理的理念,告知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腹部、子宫内积血的排出,以减少感染的发生[3]。告知早期下地活动可以促进早排气和肠蠕动,防止肠黏连的发生,另外,可以防止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5)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患者体温高低与患者伤口有密切的联系,术后输液或组织的创伤都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患者在完全补偿系统的护理下顺利渡过手术早期,患者因自我感觉日趋好转会产生手术成功的感觉,从而更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1.2.2 部分补偿系统 护理人员在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并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将完全补偿的护理模式过渡到患者自我护理,如自己力所能及的刷牙、洗脸、用餐,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循序渐进的进行以家属帮助的被动锻炼为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者的亲人、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告知患者疼痛是手术后机体对侵袭的正常防御反应,由于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因此疼痛差异各异,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慢,女性的痛感较男性低,体质衰弱的患者疼痛感也减弱。另外,研究发现腹部手术的部位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不同[4]。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亲切的言语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加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减轻疼痛[5]。
1.2.3 辅助教育系统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根据评估报告有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掌握该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注意事项和正确的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患者在护理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积极预防疼痛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尽早的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一时无法下床活动的的患者,可以采取被动活动的方式,例如按摩受压部位,按摩患者背部和下肢等方法[6]。当患者情况允许可以采取下床活动的方法后,要积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告知患者正确的避免切口疼痛的方法,可以一手按压切口,一手扶床沿,采取稍弯腰的姿势,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1.3 观察指标 干预实施后第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率。采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标尺为0~10 cm,共分为10个等级,从0~10分表示无痛到疼痛剧烈,分数越大疼痛程度越强[7]。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尿检白细胞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疼痛程度的两组比较为成组t检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资料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的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79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占总例数的16.26%,观察组有9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占总例数的1.6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率比较
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常在手术后并发各种并发症,例如疼痛、泌尿系统感染等,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8]。Orem自护理论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是希望能够自我管理和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人。自理是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完好而需要自己采取的自我照顾行为[9]。我科对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理论的讲述,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中来,建立正确的护理意识,战胜疾病,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意识到积极参与到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以加快患者的康复。
随着个体健康状况的恢复或当个体已学会如何进行自理时,个体对护理的需要也就逐渐减少或消失。该理论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10]。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文献中还罕有报道,因此如何更好的将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妇产科术后临床实践,还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摸索和不断完善,以促进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总之,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1] 樊 兴.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55-556.
[2] 韩丽芳.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8-69.
[3] 顾云程.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112-113.
[4] 魏运芳,李碧娴,彭巧华.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313-314.
[5] 黄群华,黄海珊.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4-116.
[6] 邓会先.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73.
[7] 马朋朋,张春林,苏 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截肢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5):2251-2252.
[8] 冯 静.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117-118.
[9] 丁 兰,师俊华.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障碍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68-369.
[10]尹冬梅,王 娟,薛梅彦,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ICU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3):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