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炎性因子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4-11-08 03:19饶鸣皋
安徽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支原体炎性入院

饶鸣皋

(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巢湖 238000)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得不到缓解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该类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病程较长且肺内病变加重,甚至容易引起各种肺外并发症[1],此外,近年来儿童RMPP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目前临床上缺乏该类患儿的早期判别方法,有研究指出,RMPP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3],而血清炎性因子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研究从血清炎性因子入手,分析血清炎性因子在该类患者中变化情况,旨在进一步探究RMPP患儿的早期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共40 例,其中男性 28 例(70.0%),女性12例(30.0%);年龄在1~13岁,平均年龄(5.3±1.6)岁,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中关于的相关诊断标准[4]。分组:将19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之一的 MPP患儿,设为RMPP组:(1)发生脱水的患儿;(2)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3)经X线胸片显示双侧多肺叶受累;(4)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发热症状持续10 d以上的患儿。普通MPP组:剩下的21例作为普通MPP组。对照组:同时纳入21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2)使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剂或糖皮质激素患儿;(3)近期急性感染病史、过敏性和免疫相关疾病者。三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入院时RMPP组与普通MPP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2 mL,作为实验标本,经3 000 r·min-1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并保存在温度为-80℃的冰箱中待检测,同时,抽取对照组的血液样本2 mL,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含量,此外,RMPP组与普通MPP组治疗后,按同样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实验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均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并由同一专业检验师进行检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相关指标数据,主要为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均通过正态性检验,三组间的比较为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其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对比 入院时三组的血清炎性因子 IL-4、IL-6、IL-10、IFN-γ 等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MPP组的IL-4、IL-10等指标显著高于普通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IL-2、IL-6、IFN-γ及 TNF-α等的表达相比较其差异不显著,见表1。

表1 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对比/ng·L-1

2.2 普通MPP组与RMPP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RMPP组治疗后的IL-10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IL-2、IL-4、IL-6、IFN-γ 及 TNF-α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普通MPP组治疗后 IL-4、IL-6、IL-10、IFN-γ等指标,分别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普通MPP组与、RMPP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

表2 普通MPP组与、RMPP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

注:各组治疗前后差值的(±s)未在表中列示。前后比较为配对t检验。

指标RMPP组(n=19)普通MPP组(n=21)入院时 治疗后t P 入院时 治疗后t P 56 1.73±0.40 1.132 0.265 IL-4 3.72±0.88 3.56±0.71 0.617 0.542 3.29±1.10 1.22±0.31 8.300 0.000 IL-6 9.78±6.31 8.14±3.32 1.003 0.325 8.10±3.38 4.83±1.69 3.965 0.000 IL-10 7.89±2.11 4.33±1.10 6.521 0.000 4.32±1.11 2.69±0.62 5.875 0.000 IFN-γ 13.21±3.30 12.01±3.13 1.150 0.258 10.51±3.22 7.91±1.88 3.195 0.003 TNF-α 2.66±0.89 2.52±0.79 0.513 0.611 2.49±0.75 2.IL-2 1.86±0.51 1.71±0.43 0.980 0.334 1.90±0.39±0.98 0.371 0.71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 w后,病情仍无明显好转,则往往容易发展为RMPP,此外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肾脏等重要器官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则病程往往大于3 w,严重者甚至导致迁延不愈[4],进而成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RMPP的发生及发展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5],而对免疫功能紊乱发生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原因,尚有诸多不明之处。

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2、IFN-γ是由T淋巴细胞体系中的Th1细胞分泌的,与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等有关,而IL-4、IL-6、IL-10则是由Th2细胞所产生的,不同的血清炎性因子产生相互影响,共同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三组研究对象之间的血清炎性因子 IL-4、IL-6、IL-10、IFN-γ 等指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Th1细胞与Th2细胞的免疫反应,均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RMPP组的IL-4、IL-10等指标显著高于普通MPP组,这与施弦等[6]的报道结果相符合,表明IL-4、IL-10等指标在判别RMPP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RMPP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的表达差异显著,故IL-10可能作为评估RMPP的疗效指标。实际上IL-4属于多功能细胞因子,它不仅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而且还能够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IL-10则是一种抗炎因子,通过抑制促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RMPP组IL-4、IL-10等的表达高于普通MPP组的原因。而 Martín-Loeches[7]及 Martínez[8]等均指出,IL-6 与抗感染中的过度免疫反应有关,可以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情况等的指标。此外,在孙立锋等[9]的研究中显示,IFN-γ在MPP急性期感染的患儿中,出现明显的升高,在本次研究中,普通MPP组与RMPP组的IFN-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亦出现显著的上升,但普通MPP组与RMPP组的差异并不显著,且治疗前后RMPP组患儿的IFN-γ的变化并不显著,故建议IFN-γ不宜作为评估RMPP病情及疗效的指标。而从IL-2、TNF-α等方面看,本研究中的三组中的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乔红梅等[10]的报道不相符,可能是由于在机体免疫反应中,IL-2、TNF-α未能起到主导作用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RMPP病情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与IL-4、IL-6、IL-10、IFN-γ等变化有关,IL-4、IL-10等指标可以作为判别RMPP的指标,而IL-10可能作为评估RMPP的疗效指标。

[1] Pereyre S,Renaudin H,Charron A,et al.Clonal spread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primary school,Bordeaux,France [J].Emerg Infect Dis,2012,18(2):343-345.

[2] 孙汉庆.2006~2010年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2):222-224.

[3] Smith LG.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its complications[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0,24(1):57-60.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5] Shimizu T,Kica Y,Kuwano K.Cytoadherence-dependent induc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J].Immunology,2011,133(1):51-61.

[6] 施 弦,黄秋玲,郁 峰,等.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2):221-223.

[7] Martín-Loeches I,Solé-Violán J,Rodríguez de Castro F,et al.Variants at the promoter of the interleukin-6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pneumococc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Intensive Care Med,2012,38(2):256-262.

[8] Martínez R,Menéndez R,Reyes 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cytokine pattern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Eur Respir J,2011,37(2):393-399.

[9] 孙立锋,鞠云飞,陈 星,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49):49-50.

[10]乔红梅,庞焕香,张云峰,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IL-6、IL-10、TNF-α 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59-61.

猜你喜欢
支原体炎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