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指数法评价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

2014-11-07 10:58杨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罗田县

杨晶

摘 要: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耕地安全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 罗田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5-0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乃至社会安定。近年来,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保持耕地安全以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佳的效益[1],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耕地的安全。

土地评价主要是针对一定用途的土地,对其质量的高低进行鉴定的过程[2]。在耕地质量评价实际工作中,由于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说明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建立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特尔菲法是主观预测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其重点在于对大量非技术性的难以定量分析的要素估算概率。通过问卷形式对相关的专家组进行征询,多次的重复,使先前分散的评估概率结果逐渐趋于集中。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多因子评价权重的另一实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出既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并可给出误差分析,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较好的结合。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效益的一种方法。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质量越好。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罗田县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属中纬度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m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海拔1404m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m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罗田县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

根据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1年末罗田县耕地占农用地的总面积的19.60%;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6%。2011年罗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2.9亿元,财政收入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2.9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年均增长17.2%和11.8%。全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重由2006年末的29∶31—40调整为23∶44∶33。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92万亩,新增耕地1.43万亩。

该文的数据来源于《罗田县统计年鉴2009》、《罗田县统计年鉴2012》、2009年《罗田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罗田县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罗田县测土配方调查数据》。

2 耕地安全评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关于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为了追求区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前提下的最优化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指标体系[4],本研究从耕地质量因素、耕地数量因素、耕地生态因素三方面选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养分等13个对耕地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结合罗田县自身的特点,利用特尔菲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建立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2.2 评价结果分析

2.2.1 标准化处理

在耕地安全评价中,各参评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由于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其实际数量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起。为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首先对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公式如下所示。

正指标:

逆指标:

3.2.2 评价结果处理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鉴于综合指数法[5]的优点,建立如下评价模型。经计算各乡镇的耕地安全综合指数,结果见表3。然后借助SPSS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罗田县的耕地划分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3类。

Y=

式中:Y—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n—指标层数的指标个数;Xk—指标层标准化值;Rk—指标层权重。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罗田县各乡镇的耕地综合指数总体差别不大。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正因为上述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人口聚居,密度较大,经济活动较多。而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地因其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生态脆弱,处于不安全状态。

3 结语

耕地作为土地中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精华,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6]。不同区域的耕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耕地安全。丘陵山地区保持耕地安全的措施重点是要相对的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保持生态安全,保持耕地质量。对于山间盆地区相对平坦区要创造条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加以人工干预,兴修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

应对罗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以尽量避免因人们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对耕地的损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区,因地制宜加布局产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耕地质量恶化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耕地,实现罗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朝,吕昌河.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018-2029.

[2]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1):70-75.

[3] 陈美球,黄靓,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土地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2):170-175.

[4]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325-329.

[5]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3):393-400.

[6] 朱明仓.农用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endprint

摘 要: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耕地安全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 罗田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5-0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乃至社会安定。近年来,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保持耕地安全以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佳的效益[1],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耕地的安全。

土地评价主要是针对一定用途的土地,对其质量的高低进行鉴定的过程[2]。在耕地质量评价实际工作中,由于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说明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建立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特尔菲法是主观预测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其重点在于对大量非技术性的难以定量分析的要素估算概率。通过问卷形式对相关的专家组进行征询,多次的重复,使先前分散的评估概率结果逐渐趋于集中。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多因子评价权重的另一实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出既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并可给出误差分析,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较好的结合。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效益的一种方法。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质量越好。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罗田县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属中纬度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m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海拔1404m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m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罗田县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

根据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1年末罗田县耕地占农用地的总面积的19.60%;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6%。2011年罗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2.9亿元,财政收入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2.9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年均增长17.2%和11.8%。全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重由2006年末的29∶31—40调整为23∶44∶33。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92万亩,新增耕地1.43万亩。

该文的数据来源于《罗田县统计年鉴2009》、《罗田县统计年鉴2012》、2009年《罗田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罗田县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罗田县测土配方调查数据》。

2 耕地安全评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关于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为了追求区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前提下的最优化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指标体系[4],本研究从耕地质量因素、耕地数量因素、耕地生态因素三方面选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养分等13个对耕地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结合罗田县自身的特点,利用特尔菲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建立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2.2 评价结果分析

2.2.1 标准化处理

在耕地安全评价中,各参评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由于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其实际数量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起。为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首先对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公式如下所示。

正指标:

逆指标:

3.2.2 评价结果处理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鉴于综合指数法[5]的优点,建立如下评价模型。经计算各乡镇的耕地安全综合指数,结果见表3。然后借助SPSS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罗田县的耕地划分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3类。

Y=

式中:Y—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n—指标层数的指标个数;Xk—指标层标准化值;Rk—指标层权重。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罗田县各乡镇的耕地综合指数总体差别不大。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正因为上述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人口聚居,密度较大,经济活动较多。而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地因其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生态脆弱,处于不安全状态。

3 结语

耕地作为土地中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精华,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6]。不同区域的耕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耕地安全。丘陵山地区保持耕地安全的措施重点是要相对的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保持生态安全,保持耕地质量。对于山间盆地区相对平坦区要创造条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加以人工干预,兴修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

应对罗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以尽量避免因人们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对耕地的损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区,因地制宜加布局产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耕地质量恶化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耕地,实现罗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朝,吕昌河.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018-2029.

[2]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1):70-75.

[3] 陈美球,黄靓,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土地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2):170-175.

[4]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325-329.

[5]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3):393-400.

[6] 朱明仓.农用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endprint

摘 要: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耕地安全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 罗田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5-0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乃至社会安定。近年来,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保持耕地安全以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佳的效益[1],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耕地的安全。

土地评价主要是针对一定用途的土地,对其质量的高低进行鉴定的过程[2]。在耕地质量评价实际工作中,由于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说明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建立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特尔菲法是主观预测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其重点在于对大量非技术性的难以定量分析的要素估算概率。通过问卷形式对相关的专家组进行征询,多次的重复,使先前分散的评估概率结果逐渐趋于集中。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多因子评价权重的另一实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出既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并可给出误差分析,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较好的结合。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效益的一种方法。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质量越好。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罗田县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属中纬度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m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海拔1404m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m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罗田县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

根据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1年末罗田县耕地占农用地的总面积的19.60%;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6%。2011年罗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2.9亿元,财政收入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2.9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年均增长17.2%和11.8%。全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重由2006年末的29∶31—40调整为23∶44∶33。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92万亩,新增耕地1.43万亩。

该文的数据来源于《罗田县统计年鉴2009》、《罗田县统计年鉴2012》、2009年《罗田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罗田县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罗田县测土配方调查数据》。

2 耕地安全评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关于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为了追求区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前提下的最优化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指标体系[4],本研究从耕地质量因素、耕地数量因素、耕地生态因素三方面选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养分等13个对耕地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结合罗田县自身的特点,利用特尔菲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建立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2.2 评价结果分析

2.2.1 标准化处理

在耕地安全评价中,各参评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由于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其实际数量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起。为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首先对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公式如下所示。

正指标:

逆指标:

3.2.2 评价结果处理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鉴于综合指数法[5]的优点,建立如下评价模型。经计算各乡镇的耕地安全综合指数,结果见表3。然后借助SPSS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罗田县的耕地划分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3类。

Y=

式中:Y—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n—指标层数的指标个数;Xk—指标层标准化值;Rk—指标层权重。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罗田县各乡镇的耕地综合指数总体差别不大。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正因为上述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人口聚居,密度较大,经济活动较多。而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地因其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生态脆弱,处于不安全状态。

3 结语

耕地作为土地中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精华,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6]。不同区域的耕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耕地安全。丘陵山地区保持耕地安全的措施重点是要相对的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保持生态安全,保持耕地质量。对于山间盆地区相对平坦区要创造条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加以人工干预,兴修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

应对罗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以尽量避免因人们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对耕地的损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区,因地制宜加布局产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耕地质量恶化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耕地,实现罗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朝,吕昌河.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018-2029.

[2]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1):70-75.

[3] 陈美球,黄靓,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土地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2):170-175.

[4]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325-329.

[5]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3):393-400.

[6] 朱明仓.农用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田县
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罗田县旅游空间结构的点轴理论研究
声 音
精准扶贫背景下罗田县乡村旅游发展调研
主编《罗田县志》感怀
因环保督察整改不力 湖北黄冈多位官员被问责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简介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基于罗田县休闲农业的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