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之我见

2014-11-07 05:18于珈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建设

于珈

摘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科技人才,这需要着力建设好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该文以中关村“人才特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特区”为例,分析了其主要的建设举措,认为坚持和推进改革创新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动力,促进人才、科技以及产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则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科技人才 国家级 培养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12-01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正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需要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尤其需要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科技人才以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管理团队,从而实现科技人才的大发展。为此需要着力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1 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现状

最近几年以来,有多个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先后批准设立,如中关村“人才特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特区”等。

北京中关村“人才特区”按照“中关村创新平台”的需要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工作,采用跨层级联合审批的工作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并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先行先试等改革政策;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积极引才和聚才,由此探索出实现多渠道引才的工作模式;并努力打造了“中关村之家”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依托中关村未来科技城、科学城统筹“人才特区”内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尽量给科技人才施展其才华和抱负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扩大和优化。到2011年,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才数量从之前的9万多人上升到23万人;高端人才更显其优势,入选“千人计划”的人才有310名占到整个上海的比例达到91%以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拥有多个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张江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以吸引科技人才。

从2009年2月开始,在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在东湖高新区进行了“人才特区”的建设,以及“3551人才计划”得以实施的三年内,引进与培养了50多名具有站在国际领先低位而且引领产业发展前沿的高科技人才,以及1000多名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环保等产业。当前,东湖高新区通过大胆的机制创新,抢占人才高地,先后投入了科技专项资金达到4.06亿元,这其中用于人才项目的资金就有3.66亿元。因此,建设中的“人才特区”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且不断扩大其辐射效应。

2 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建设举措

2.1 工作机制创新、资源配置优化

为扎实稳定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建设,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市组建了“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特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组织与协调,而北京市则负责人才特区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此形成了人才特区建设的合力。为此,所搭建的“中关村创新平台”一起有19个国家部委和37名司局级与处级干部参与其中,而北京市31个有关的部门派驻了174名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平台简化了业务审批的程序,很好地整合了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的多项资源,由此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各部门通力构建了一个“政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平台。这一平台紧密围绕着人才优势的发挥这一中心目标,探索出新的工作举措,如人才引进绿色审批、开展“人才特区”内企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试点等等,这为中关村人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鲜血液。

而张江高新区则借助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时机,创新了工作机制,这尤其体现在高新区内优先试行技术移民的政策。根据上海市有关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要求,着力研究和制定了有关技术移民申请的指标体系。同时参照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根据需要每年都设立了相当比例的技术移民指标。而针对技术移民中的难题——亲属随迁,则建立了亲属随迁制度,这就使技术移民能够安心工作并吸引和留住了国际人才。而为了优化资源的配置,张江高新区建立了人才发现机制并做好有关的基础性工作,重点布局网络信息、生物医药、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等产业类型,由此还建立了紧缺人才专家库及其分布图等等。

2.2 服务体系营造、为高端人才服务

张江高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端人才,加强建设了人才服务的体系。建立了统一的人才服务网站,每天及时汇总和发布有关的人才政策,使各类高端人才都可以方便而及时地获取区内人才政策的信息。升级了张江核心园区内的人才服务中心,拓展了其服务功能,扩大其服务覆盖的范围,由此提高张江高新区人才服务的能级。高新区还积极对接上海市劳动人事部门,建设了人才服务热线。使其在吸引和服务高端人才上发挥重要功能,同时还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中关村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对接服务,专门搭建了“中关村创新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服务机制。这一平台根据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具体落实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解决,从而消除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中的困扰。

武汉东湖高新区实施了“人才项目专员服务”计划,这一计划已经招聘到人才服务专员11名,而这些人才服务专员则配备给高层次科技人才所创办的科技企业,让他们在其中担任行政助理,以帮助和处理这些企业的日常工作,给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周到而优质的服务。

3 结语

坚持和推进改革创新是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动力,促进人才、科技以及产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则是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路径。在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扎根长远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提出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构想,明确其战略定位与工作方向,找准科技人才资源在其创新创业中的着力点。因此,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具体分析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通过创新性的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麟,杨榕,严培和,等.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2):65-67,70.

[2] 刘武成,王进.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6.

[3] 陈满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成效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46-47,51.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建设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