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机制

2014-11-07 14:38王维艳
学理论·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现机制企业

王维艳

摘 要:企业道德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履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它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做保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义利统一的伦理化决策机制、清晰明确的制度化责任规范、民主开放的可操作监督机制。

关键词:企业;道德责任;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9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道德责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频频发生的诸如企业员工跳楼事件、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事件、偷排污水事件等关涉企业道德责任的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道德责任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简单地说,企业道德责任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履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是一种是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主要是承担对员工的责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并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在企业外部,主要是遵守商业道德、平等交易、诚实守信,以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节约资源能源等。

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机制保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义利统一的伦理化决策机制

“义”、“利”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大伦理问题。“义者,宜也”(《礼记·中庸》),“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尚书引义·禹贡》)。可见,“义”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利”是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条件,主要是指物质利益。“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为上”是儒家在义利关系上的主要观点,这对于今天的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1.以“义以生利”为指导,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间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义”是指与企业相关的公共利益,“利”则是企业的经济利益。义利统一的决策机制要求企业以道德责任为引导,把义利共生的道德追求融入每一个决策和执行过程,激发企业的良性行为。

“义以生利”,意思是说大行道义也能产生利。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如果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追求,那就不可取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履行道德责任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利益,“为了公共利益自愿花钱表面上看似乎是减少了利润,但从长远观点看,实际上却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1]企业履行道德责任是一种无形而有效的广告,它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2.以“见利思义”为准则,指导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儒家主张“见利思义”,即“利”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见利思义为现代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指明了方向。虽然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但利润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和使用正當的经营手段,必须受“义”的约束。“见利思义”要求企业诚信经营,信誉至上,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处处维护公共利益,做到“义然后取”,取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一个企业如果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其结果必然是自掘坟墓,自取灭亡。南京冠生园、三鹿集团、福喜公司就是这样。正因如此,被称为“日本近代工业之父”、《论语与算盘》一书的作者涩泽荣一先生说过:“真正的生财之道,当以仁义道德为基础,否则是不能长久的。”[2]

3.把“以义为上”作为评判企业经营价值和经营效益的道德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要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企业的私利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维护道义,维护公共利益,企业的私利让位于社会利益,做到“先义后利”,决不能“先利后义”。例如,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300多年来,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规,“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经营理念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在其他医药企业涨声一片的情况下,同仁堂坚持不涨价,保证市场供应,保证产品质量。正是这种“以义为上”的经营理念,使得同仁堂保持300多年的金字招牌屹立不倒。

反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可以给地方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但这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侵犯了公众的整体利益,危害当代,遗祸子孙。这样的企业背离了“以义为上”的道德标准,不可能长久地存在,更不可能长期发展。

二、清晰明确的制度化责任规范

企业应明确规定企业自身、管理层,以及员工的具体道德责任,并使其形成制度化的责任规范。P.普拉利指出:“在最低水平上,企业必须承担三种责任:对消费者的关心,比如能否满足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要求;对环境的关心;对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3]

1.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确保人民群众利益。最终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是企业最关键的外部利益相关人。一个企业能否让消费者满意,是企业伦理建设的核心。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主要是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危害了社会经济发展。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处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 500亿元—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4]。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道德责任。

2.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还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质归根结底都来自于自然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废弃物最终要靠自然界来消化;生产经营活动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因此,企业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十分重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耕地减少,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空气污染严重等。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而且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破坏。为此,企业必须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把关注自然作为必备的伦理理念。企业必须克服对待自然环境的实用主义态度和唯利是图行为,把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列为企业的伦理目标。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和人类的道德完善和道德进步,而且有利于整个地球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世界。

3.承担对员工的责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本管理,必须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尊重职工人格,关注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劳动合同,明确工时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能低于法律或行业最低标准,努力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且工资标准要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而提高;企业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对职工的素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规范职工自身行为;要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提高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持良好而稳定的劳资关系,同时也是对职工的有效激励,可以增进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三、民主开放的可操作监督机制

企业道德责任的落实必须有可操作的监督机制,否则,企业道德责任很容易成为“挂在墙上”的制度规范而流于形式。这种监督机制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1.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如果一个企业的运作符合道德标准,那么,它所建立的结构必然是能够鼓励和推动企业所有员工遵守道德标准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全方位的责任渠道与程序;必须畅通信息输入渠道,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其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的各种需求;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比如特派稽查员制度、道德热线制度;还可以设立公司道德问题办公室、设立道德委员会等,来解决企业的道德责任问题[5]。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良好的团隊机制,在一种友好合作、以诚相待的组织氛围中真正落实企业的道德责任。

2.企业外部的监督机制。从企业外部来看,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媒介、消费者协会、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充实政府力量对企业道德责任标准执行的影响,形成由法律强制、行政干预、经济调控、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方式相结合的一套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媒体要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积极传递正能量;而对于违背道德责任的企业行为要不留情面地进行曝光,促使企业承担其道德责任。特别是要动员公众参与对企业的监督,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态势。

在外部监督中,企业行规、标准制度的强制执行可以强化企业道德责任。1997年,全球第一个企业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推出,这是一个确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这一标准在发达国家得到积极推广,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本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在逐渐接受这一标准。这一标准的执行有利于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道德指数。

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强化企业道德责任,造就负责任的企业组织,既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繁荣,也关系到人际和谐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M].胡平,译.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566.

[2]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M].李建忠,译.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P.普拉利.商业伦理[M].洪成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98.

[4]唐兴华.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J].江汉论坛,2006(11):2-4.

[5]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3.

猜你喜欢
实现机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文科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实现机制探析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信息技术战略的实现机制探讨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