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路径选择

2014-11-07 01:15李婷婷
学理论·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

李婷婷

摘 要: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独立和成长成才中,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期采用以依靠灌输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而与之相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进入学术界关注的视野。首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做出论述,其次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作用,最后着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70-0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培养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高校的教育者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采用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却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与含义

提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要追溯到1968年美国的教育学家P·W·Jackson(注:中文译为菲利普·杰克逊)出版的LifeinClassroom(注:中文译为《班级生活》或《课堂生活》)一书。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随后,由于对隐性课程相关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学者们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点,即:学生从隐性课程中习得的态度、习惯、价值、规则等不仅仅只是蕴含于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播交流之中,也隐含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之中,由此,逐渐演化产生了“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在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用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由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被提出并使用。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一致的结论,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其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教育者为达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获得良好品德规范和人格情操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大作用

过去漫长的历史表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例如采用的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教育过程中主体间性不明显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教育目的潜隐、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多样等独特的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克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期采用的“灌输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苍白无力。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却可以凭借着其广泛的教育资源、新颖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愉悦互动的教育过程等优点克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在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不只涉及单纯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隐含于大学生求学、生活的全部环境和氛围之中,可以说是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和强化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主体意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他们的主题意识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尤其是目前90后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意识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较为强烈,有着成长成才的渴望,希望能够被认可。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明显增强,就使得他们渴望通过亲身观察、感受和判断加以消化和吸收某些观念看法,再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教育方法要进行创新,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能使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做出自己的判断,通过切身体验来达到某种肯定和赞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教育的目的、内容等巧妙地隐藏在其中,使大学生亲自感悟,并使其做出价值判断,这样可以减少甚至能够避免因正面说教而导致的逆反心理和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大力开发及充分利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校内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齐抓共管,以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优势,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开发及利用

校园环境是在校大学生接受教育至关重要的环境之一,因此,对校园环境蕴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是非常关键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由一定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构成的,它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导向、约束和教育等功能,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1]。因此,不管是校园的物化环境还是非物化环境,都可以借由非强制性的途径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影响。这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潜存于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囊括了在高校各方面的活动。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方方面面起作用,从而塑造学生的品格。

2.校园网络的开发

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载体和其他载体,有着广泛性和隐蔽性的无可取代的显著优势。由此,高校要更加注重建设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并有意识地在其他网页渗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能够无意识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实践活动,如开展网页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Flash制作比赛等,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上调查、模拟实践等方式在网上举行多种网络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感染。

3.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第16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2]所以,各高校应积极开发符合社会要求、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高校隐性课程,倡导相关的专业课教师把专业教育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编写相应的隐性教育所用的书籍,并开设有关隐性课程。这样会有利于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大学生从中获益。

(二)建立健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规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领导、人员队伍、资金场所、手段方式等方面条件保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计划得到落实。”[3]高校要顺利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在此之后,还要不断地使之健全,从而保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该保障机制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出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贯彻这些科学的教育理念。然后可以从制度、组织、物质、评估、反馈等环节着手建立健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效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能够言传身教。在大学校园当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同时也还是大学生的朋友,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各方面的表现,如他们的品德修养、气质谈吐、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等,在对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以及三观(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各方面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示范,以其特有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这些古训都说明了教师道德的影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高校教职员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就应严于律己,应当尽自己所能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施加正向积极的影响。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社会实践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提供了环境基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学校的教育内容。西方许多的发达国家就非常看重这种实践形式的教育,比如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大学会在一定的时期向学生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使社会实践的隐性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我国高校可以学习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然后立足我国的国情和各高校的校情来组织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收获。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感受社会,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现实和感悟人生。由于这种体会和感受是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所以就会更有利于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它有着巨大而独特的优势,切实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们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但绝不意味着排斥显性教育的主体地位。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对高校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也能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宁娜.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05.

[3]何会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4]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35.

猜你喜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友谊的真正含义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浅析微博视角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实践性教学探析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虚荣的真正含义
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