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启示

2014-11-07 10:25:50王继承
学理论·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国梦圆梦中国梦

摘 要:美国梦集中体现了美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美国梦的若干特色长期以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美国梦在受众对象上既包括美国人民,还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成功激励憧憬美好未来的人民追求幸福,造就了无数属于美国这片热土才能成就的奇迹。大學生中国梦方兴未艾,美国梦的若干特色对大学生中国梦圆梦有所启示。

关键词:美国梦;大学生;中国梦;圆梦;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029-02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阐明“中国梦”的深厚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自此响彻神州大地,大学生中国梦也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北大举行的庆祝五四95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勉励全国各族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学生中国梦再次备受社会瞩目。

当前我国大学生正意气风发地实现伟大中国梦,但少数大学生也出现了“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的特征。“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是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某些大学生国家集体利益意识日益淡薄,与传统家国一体梦、集体主义观和群体社会关系渐行渐远,失去家国责任,疏离国家梦、民族梦、社会梦,却只为个人梦而努力”[2]。美国梦历史悠久,借鉴美国梦的些许有益之处为实现大学生中国梦提供积极支持,对克服“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助推大学生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美国梦的主要特色

美国梦的历史嬗变见证了一个大国崛起的奇迹,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丽诗篇。美国梦先于美国这个国家而存在,它的形成与美国一致,都是得益于移民文化。美国梦“至少可以追溯到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木帆船登上美洲新大陆的十年之后,温思罗普关于清教徒对‘山巅之城即‘希望之乡的寻找的布道文”[3]。此后,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美国梦的内涵得以丰富,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每个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便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理想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4]。美国梦为美国人民指明了追求幸福的道路,将天道酬勤和公平正义理念融入美国社会,赋予了美国人民“明天会比今天更好,一代会比一代更强”的青出于蓝的信念,激励美国人民不断通过勤奋努力实现自身梦想。具体而言,美国梦的主要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若干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价值观奠定了美国梦的价值基调,尊重公民个人价值和幸福自由成为美国梦的精要。以人为本价值观奠定了美国梦的价值基调,从而使得美国梦的以人为本价值观成为美国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美国梦使英国清教徒为坚守自己的信仰,躲避宗教迫害而远渡重洋来到美洲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清教徒怀揣着以人为本的自由思想,因此美国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以人为本的观念。美国梦之精华在于它是一个人民的梦,正如普罗泰格拉所认为的那样:“人是万物的尺度”,故而以人为本,尊重公民个人价值,促进公民个人发展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在影响对象上,美国梦不仅影响了美国公民,还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据美国媒体报道,全球每年移民美国获得绿卡者在100万人左右,入籍人数在60万人以上[4]。由此可见,美国梦的以人为本价值观已然在全球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得许多美国人将个人价值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激励了美国人民追求个人幸福,也加深了美国人民对美国梦以人为本价值基调的认同。

第二,天道酬勤理念是“美国梦”的主题,它铸就了美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天道酬勤”理念强调埋头苦干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必然性,即所谓每个人的埋头苦干都会公正地得到相应的回报。埋头苦干是一个被众多底层美国人民普遍尊崇的信念,即以刻苦的努力和工作,每个人都可以梦想成真。美国梦不是白日做梦,而是自身要有艰苦努力,踔厉奋发,才能有回报。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后,兴起大规模由普通民众参与国家建设的“西进运动”,这场运动奠定了天道酬勤理念成为美国梦的主题的基础。在西进运动中,美国梦的拓荒者们白手起家,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不仅在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荒芜之地上建立起定居点,解决了拓荒者们的衣食住行问题,还将美国西部广大荒蛮之地建设成为“石油之国”、“钢铁之国”、“粮牧之国”,座座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在本来荒芜之地拔地而起。西部运动的世代开拓者们依靠埋头苦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自此以后,天道酬勤理念渗透到美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成为美国梦的主题,坚韧不拔的意志也得以融入美国人民血肉,成为支持美国发展的精神支柱。

第三,“美国梦”有着浓厚的宗教情结,倡导乐善好施精神。乐善好施精神是美国早期清教徒文化发展至今的集中体现,是现代美国梦精神的精华所在。美国梦和美国“乐善好施精神”的核心,一是强调汲取的必需性和回报的重要性。汲取是为了完成上帝赋予的成功创业、发财致富等实现自身幸福的使命,而回报则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须之选。二是深刻理解乐善好施精神的价值。美国的公益慈善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的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造就了企业家的乐善好施品格、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品格等企业家精神必须具备的要素。被公认为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之一的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Andrew Carnegie),于1889年发表的题为《财富的福音》一文已成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经典之作。他说:“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来的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 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们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美国现代私人慈善事业的奠基者、石油巨子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也明确地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力归因于自己对基督教浸礼会根深蒂固的信仰。他多次公开宣称他对财富的厌恶,而且一直践行着基督教义所倡导的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并在去世前将其绝大多数财富捐赠出来[5]。上述企业巨子有着浓厚的宗教情结,倡导乐善好施精神,均主张有成就的企业家在有生之年应捐献出自己的财富,将企业家的精神和能力用于慈善事业,报答社会曾经给予他们圆了美国梦的机会,实现美国人民实现美国梦机会的均等化。

二、美国梦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几点启示

美国梦激励了美国大学生大胆追求自身幸福,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所具有的以人为本、青出于蓝、天道酬勤、公平正义理念,更是深入美国大学生内心。但美国梦本质上说是个人主义梦,不可避免带有自私性,而大学生中国梦是集体主义梦,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梦。鉴于此,在学习美国梦的过程中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尊重大学生个人的梦想。尊重大学生个人幸福是大学生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民梦,更是亿万大学生的梦。实现大学生中国梦最核心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悉心体察大学生利益诉求,切实保障和改善大學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激发大学生的潜力来实现中国梦。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化背景下,唯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大学生个人的利益诉求才是解决正道。要不断坚持增权原则,稳健地提供大学生更多实现中国梦所必需的物质支持。

第二,建立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提升阶层流动的顺畅性。社会阶层流动机制越完善,社会流动率越高,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低层社会成员的奋斗积极性就越高,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上升流动到更高社会阶层的愿望就越强烈。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在客观上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既是现代社会开放性的特征,也是美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6]。社会阶层流动的顺畅性,是社会永葆生机与富有凝聚力的源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更是实现大学生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营造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加快社会流动的频率,公平分配一切能帮助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大学生阶层流动的顺畅性,促使弱势群体大学生走出复制式社会的轮回,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大学生都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全社会需协同培育具有乐善好施精神的社会支持系统。乐善好施精神“是一种公平、平等的价值观,而且是一种忠于国家、热爱公民、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心无愧的深层次信念上的许诺”[7]。社会支持系统即个人在其生活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的整个系统的总和[8]。在美国,乐善好施的社会支持系统意味着出身寒微的社会底层人士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智慧和正当手段在具有包容性、正义性、给予性的社会中来提升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过上体面、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元主体理应协同培育具有乐善好施精神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包容性,促使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三、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立足中国国情,借鉴美国梦的有益之处,为大学生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积极支持。大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前行,踔厉奋发,必然能够与祖国、与时代同进步,共享人生梦想成真的机会,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中国梦[J].教育革新,2013(4).

[2]王继承.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的成因与风险[J].文教资料,2014(12).

[3]徐崇温.“美国梦”变成了虚幻的神话——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梦”[J].红旗文稿,2012(21).

[4]周显信,卞浩■.“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5]李申申,吕旭峰.宗教信仰:美国教育捐赠的基本动因[J].比较教育研究,2010(7).

[6]刘艳.论教育对二战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7(1).

[7]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张庆辉.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华章,2012(18).

猜你喜欢
美国梦圆梦中国梦
追梦 筑梦 圆梦
治穷致富路上的圆梦人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14
圆梦路上 你我同行
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 17:38:29
敢做梦 勇追梦 能圆梦
中国火炬(2013年6期)2013-07-24 14:11:54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