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平
王波平,湖北荆州教育学院教师。责任编校:秦晓燕
童趣绝句写童时的乐趣,细致入微,生动真实,塑造了可爱的儿童形象:玩童、牧童和盗童。描绘了可感的童真童趣:天真、伶俐和好奇。勾起了我们可味的童年记忆:值得永藏心底。
童趣绝句中主要有三类儿童形象:玩童、牧童和盗童。玩童属儿童天性形象,牧童是儿童劳作本质展示,盗童为儿童不良品质初露。
(一)玩童。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玩中乐,在玩中成长。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儿童除读书之外,都在玩耍中度过,充满着童真和童趣。春天,可以放风筝、捉蝴蝶和捉柳花。放风筝,童心如春风浩荡。高鼎《村居》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孩子散学归来,趁着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东风,将风筝放飞于蓝天之上,身心俱宜。捉蝴蝶,童心似蝶舞灵动。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扑蝶,“急走”、“追”两词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刻画得惟妙,而“无处寻”三字使画面静止,在一片金黄菜花地,一幅搔首踟蹰、怅然若失的儿童特写。捉柳花,童心若柳絮飘忽。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天,可以玩水、钓鱼和捉蝉。玩水,性属嬉戏,杜甫在《进艇》诗中有“晴看稚子浴清江”,童孩戏水兴奋。钓鱼,事有所趣。有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细节传神,妙趣横生。“蓬头”为其野态,“侧坐”为其野姿,“遥招手”为其神态,“怕得鱼惊”为其心态,前二句绘其形,后二句传其神,小儿全神贯注盼鱼儿上钩的心情与神情栩栩如生,认真与天真俱在,童心与童趣盎然。捕蝉,情实专注。有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中先写牧童之动,高坐牛背、大声唱歌,气派何等散淡;后写牧童之静,屏住呼吸、眼盯鸣蝉,神情多么专注!秋天,可以捉蟋蟀。有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句写出了儿童提灯绕篱寻蟋蟀的有趣玩耍,似归故里,犹回童年。“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与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让客居他乡的游子油然而生充满意趣的儿时趣事。冬天,可以玩冰雪。有杨万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罄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动情,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形状上,以圆形为主,“金盆”脱出“银钲”;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声音上,“玉罄穿林”之高亢忽转“玻璃碎地”之清脆;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常年玩耍间,顽童亦有悠然大人者和嚣然孩提者。悠然者,辛弃疾云“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孩子解馋吃莲蓬,悠然自得地翘着双腿,俨然小大人一个。嚣然者,属“顽童”之类,无赖至极,如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儿索啼树上莺。”小儿哭闹着想要树上黄莺,无理而有趣,亦为山野之家添生机。
(二)牧童。玩耍之余,为父母帮衬学习劳作之事,亦能锻炼生活能力,如捡谷锄禾,能知晓盘餐之辛,“妇女窥篱看,儿童拾穗歌”(陆游),“妇女忧蚕租叶去,儿童耘麦荷锄归”(陆游),如喂鹅赶鸭,有胜任劳作之乐,“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邵亨贞),“鹅鸭出栏去,儿童临水驱”(梅尧臣)。儿童玩耍中力所能及之事最普遍者莫若放牛,所以牧童形象最为经典。牧童中热情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敬业者,“鉏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陆游)。亦有悠闲者,雷震 《村晚》所写:“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牛背横坐,自然归家,短笛信吹,不成曲调,悠闲自在,乐趣无尽。还有怡然者,有杨万里《安乐坊牧童》:“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放牛时,牧童乘柳阴酣睡,牛儿亦趁机过界偷吃,真是其乐融融。更有超然者,有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超然世外吹天籁,胜却世间追名逐利人。
(三)盗童。玩耍之中,有时自然流露一种不良习性。儿时,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天真活泼的小娃撑着一只小船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懂隐藏自己踪迹,荡开的浮萍中有一条水道船尾闪现,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读来温馨可爱,孩子憨态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杨万里有 “风从独树忽然来,雨去前山远却回。留许枝间慰愁恨,儿童抵死打黄梅。”孩子嘴谗偷梅子,无遮拦地死命疯闹,真乃野孩子一个。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成长间充满童真童趣,游戏玩耍时显露着质朴稚气的天真、活泼聪明的伶俐和懵懂纯洁的好奇。
(一)游戏玩耍之天真。质朴无邪儿童是生命力的精灵,玩耍游戏间稚气十足。逃学戏水,疯劲十足。游戏总比学习更有兴趣,顽皮的天性是与无趣的学堂相抵触的。刘克庄有《鸟石山》“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此淋漓尽致。活泼好动,野性十足。范成大在《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放燕飞,一解可为开门放燕,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一解可为“像燕子飞”跑(走路),儿童活泼好动急欲了解外面世界的心态神情毕现。好动好客,稚气十足。崔道融《村溪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得天然之趣,显天真之致。
(二)游戏玩耍之伶俐。杨万里《舟过安仁》写道:“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浅白如话,充满稚趣。孩子是天生的游戏专家,能将一艘船、一把伞演绎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或鼓风,或摇桨。游戏激发灵感智慧,玩耍透露聪明伶俐,如此奇思妙想,灵性与情趣俱在,纯真与伶俐共有。
(三)游戏玩耍之好奇。好奇心是儿童探索事物的欲望,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和情感体验。劳作方面,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儿童玩耍之余,学父母干农事,树下墙角栽种瓜秧,农活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孩子的懂事与好奇皆俱。情致方面,学拜月。施肩吾《幼女》:“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房下堂间,小朋友“过家家”,煞是真地,十分认真,一招一式俨然大人无二,然深情稚嫩,童趣十足。
童年应是游戏的、玩乐的,童年应是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应是可贵、可味的。童心如花,绽放之蕾艳丽,童心似玉,琢磨之质绚烂,童心是芽,勃发郁然,童心为金,光亮灿然。
(一)童心无羁绊。天真无邪的岁月,自然生活一切可爱。李白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小孩子对月的感受:圆盘和镜子,形似而可想象,虽远却可亲近,自然亲切,天真烂漫。轻松安然的时刻,周遭万物无不有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直似世外桃源般生活;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与自然放松。
(二)童趣能回味。歌曲《童年》的旋律不经意间萦绕耳畔:“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童年有许多值得回味的稚趣,有时,也许有些任性,“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小家伙刚能听懂大人讲话,就咿咿呀呀学说不停,还因贪玩小车不肯睡觉,更为花衣上少绣了金线花而哭闹。这是韦庄的《与小女》,诗中小女孩儿活泼任性,学话、贪玩、爱漂亮、以哭撒娇的行为特征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