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类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探讨
——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例∗

2014-11-07 10:45畅军亮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心理

畅军亮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6)

矿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行业使命感的从业人才。矿业类高校本着“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因矿业类学生构成等有其突出特点,在心理健康方面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例,对以上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矿业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一、矿业类专业学生现状调查

结合对我国矿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调研分析成果[1−2],矿业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中矿业特色最为明显的学院,为此本文选择该院2007—2013届的2 20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化访谈的同时,对其中的2010—2013届学生构成、就业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类专业学生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显著特点:性别构成方面,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比例约为13﹕1(女生约占学生总数的7%);生源构成方面,农村学生比例较高,与我国高校近年来农村学生比例逐年减少的趋势呈逆行状态;就业去向方面,矿业类专业学生从事主体专业的比例较高,同时反映出学科专业性较强以及就业对口方向较窄。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类专业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

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学生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对2013年度共1 416名在校本科生(其中女生68名)采用上海吴文源等引进修订的精神状况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为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用统一填表方式的指导语言,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独立完成,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该量表共计90个问题,分别按1、2、3、4、5等5级计分分类,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基本因子。统计分析以各因子是否到达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即大于等于3为标准划分学生有无心理问题的界限。

由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矿业类学生各类因子的检出率在8.16%33.6%之间,心理问题中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和抑郁的检出率较高,说明矿业类学生中这四类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同时,矿业类学生的各类因子均呈现超标的现象,说明矿业学院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表2 SCL-90各因子检出率与常模比较

二、矿业类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样本调查发现,矿业类学生心理现状呈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现有采矿工程、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和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研究所四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人数约为210、50、50、30,分别占全院每年新生总人数的60%、15%、15%、10%。采矿工程专业属于艰苦行业类别,由于职业习惯和国家保护女性避免过强工作负荷相关政策等原因,在招生计划中,一般规定采矿工程专业不招收女生。交通运输和工业工程可招收女生,但由于受传统工科专业的影响,女生生源比例不高,仅为20%。以上原因综合导致了矿业工程学院学生整体男女比例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比例高达13﹕1。加之本科生就读年龄为17~23周岁,正处于青年初、中期,身体发育进入性成熟阶段,和异性正常平等交流的客观条件得不到满足,接受性别教育的效果也通常因系统不够健全而不理想,导致了学生心理失衡,逐渐演变为心理问题。

处于性别比例过重失衡的群体,个体对于自我认知极易产生偏差[3]。青年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二者处于矛盾统一的状态,青年的自我意识在不断调整理想自我和完善现实自我中得到发展[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0%的矿业类学生对于自我的表现不满意,说明自我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首先他们会将现实自我融入不合理的理想自我中来,从而形成偏高的自我认知;其次,他们往往习惯于无限合理化现实自我,逐步自我意识模糊,于自我达到错误的平衡统一,形成偏低的自我认知,自负或者自卑就是这种自我认知失衡的表象。在结构化调查中,我们发现约有56.9%的矿业类学生认为时常不自信或容易感到自卑。有42%的学生对于当前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感到压抑,而且找不到正确的方式缓解。

处在青年阶段的男女,通常会格外在乎异性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由于异性存在形成的约束力在性别失衡的矿业类专业中,影响力甚微。导致了部分自我约束力差的同学自我要求更低,引起自我放纵,不论从言语还是行为方面都表现得不文明,非常不利于自身修养。在男生占到压倒性绝大多数的群体里,由于客观环境接触到女生较为困难,而产生更强烈的对于女生的求索欲望,一方面,可能形成自我的女性内化特征,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衣着言语举止女性特征明显,有同性恋、双性恋的性取向;另一方面,是对情感寄托的不正常追求,对情感看待较为极端,容易造成情感困扰,特别是失恋造成的心理困扰。

(二)原生家庭环境造就两极分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生源结构不断变化,农村学生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类专业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较高,与我国高校近年来的趋势呈逆行状态。据调查,矿业工程学院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占到一半以上,申请助学贷款的比例也高达40%以上。以上统计数据折射了矿业类本科生源结构中贫富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的现状,而学生中心理状况的人际敏感因子部分偏高与此关系密切。加之,部分学生本科期间才开始适应异地求学的集体生活,由于家庭和地域原因引起的孤僻和自卑感增强,外在表现为在班级、宿舍的小环境中有较为明显的孤立个体现象。归纳总结,这类同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焦虑。部分学生通常为学费、生活费担忧,怕因此而失学,且贷款的学生中存在对还款忧虑的现象;另外这部分学生往往家庭负担较重,在学习的同时还担心家人的经济状况,思想包袱重,压力重重,易感到焦躁不安。这种持续或者过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诱发心理问题。

(2)自卑。贫富差距的比较导致贫困学生更容易觉得自己穷苦寒酸,自信匮乏。自卑感极易伴随内心敏感多疑和异化的强烈自尊心。如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性格的健全。

(3)不合群。自卑、不自信等因素,通常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乐群性差,外在表现为很少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性格向被动内向趋势发展。这对他们社会型人格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

(4)内心敏感。贫困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心理耐受度很低,在集体生活的摩擦中极易感到被针对,对自己和其他学生产生的误会,也易造成困扰,心理防线变的异常脆弱敏感。

对以上心理异常表现如果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并找到很好的渠道缓解压力,久而久之,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这非常不利于学校管理和社会稳定,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贫困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三)行业波动对在校学生的冲击

对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类学生专业选择意愿的调查发现,除了矿业工程学科实力世界一流外,采矿工程专业学费较其他专业低50%、毕业后基层就业的国家学费代偿政策、各类资助奖励的倾斜政策是来自贫困家庭,接受高等教育时存在经济困难的部分学生选择就读成本低、高转化率的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对专业的学习程度加深,逐渐了解到此类专业毕业后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就业单位多远离城市,生活不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同时又存在因水、火、瓦斯、煤尘、冒顶等矿井五大灾害带来的生命安全威胁[5];近几年来,煤炭利润下降甚至亏本经营,促使用人单位纷纷缩减招聘计划,并降低在职人员待遇等。这种冲击力对于存在经济困难和亟待就业解决家庭经济难题的学生,影响力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对专业学习的加深,这种矛盾心理会愈演愈烈,加之原本性格内向,不善释放压力,促使很多具有类似心理的学生出现专业认可度降低,导致厌学或者无心学业,进而形成“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这部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逐渐趋向于边缘化,一旦形成这种“瘾”,后续教师和家长的介入,往往成效甚微。此类学生中存在轻微“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抑郁因子的检出率约占9成。抑郁的主要外在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

与之相对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幼年时的生活环境便与矿业息息相关,或是原生家庭来自矿区,父辈或祖辈多从事采矿行业。这部分名副其实的“矿二代”对于专业的认可度较高,自小耳濡目染,对行业形成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诸如过分夸大“饮酒文化”以及观念偏驳的“煤炭暴利说”。他们往往心理超标因子中会呈现比较强烈的偏执特点。偏执多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爱嫉妒,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同时又很自卑,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等。

另外,从专业双向选择的角度,同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属于被调剂,矿业类专业对于他们而言实乃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部分学生有些以入学为前提,以专业学习为跳板,寻求转专业或者考研来规避对专业的认可和深入学习。这类学生多学习认真刻苦,目标明确,但通常习惯单独行动,不主动与周围同学接触,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以考研为借口在校外租房。他们对于环境、人际较为敏感,社会性较低。

三、矿业类专业学生心理干预对策探讨

(一)重组教学,实行差异化管理

男女比例因专业受限,但在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的阶段,可以通过与女生比例较大的学院分散重组教学,特别是体育课、讨论课等互动环节较多的课程。如此以来,既能消退一部分同学因为长期无法接触女生带来的社交障碍;同时有助于帮助他们站在不同的维度分析理解问题,从而更全面的接受高等教育。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差异化管理更能体现管理的高效性。对于矿业类专业学生的管理涉及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务教学管理的部分可以加大女性教师的比例。一方面,不管是女教师还是主体的男学生,彼此的敌对性要比同性管理低很多;另一方面,女性管理者可以从管理的细节,更好的削减失衡造成的心理偏差。同时建议试行学生导师制度,其目的鼓励优秀高年级本科生或硕士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心理等部分的帮扶和指导。优秀学生导师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向女生学生导师倾斜,特别是“女学霸”、“女学神”等典型更容易被当今大学生认可,这种异性标杆效应更能激起群体的正能量,对于矿业类学生的心理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二)重视资助,着力消除贫富差距

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资助强度不断加强、资助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在此基础之上,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鼓励与煤企结合,设置相应的企业奖学金,以弘扬企业文化与采矿精神为宗旨,激发贫困学生励志奋进,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的健全。另外,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开展资助工作和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应注意宏观调控,要避免因为资助工作失误产生更大的贫富差距。同时,可以设置班级或年级自我管理委员会,以集体受资助部分的5%和集体受资助部分作为流动基金,解决集体中出现的应急事件。采取这种调控方式,可以很好地形成集体凝聚力,产生集体的温暖,这对部分存在敏感、自卑心理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正面疏导。

(三)正确引导,树立健全的专业审视度

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开展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不妨请一些优秀的煤矿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知名学者对新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同时,对于学生管理的相关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得到对专业及时、客观、准确的解答。

其次,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同时是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对矿业类学生更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外延时事政治、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的政策课宣讲。通过理论的学习,形成内化的事物正确看待方式,也能更好地调节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总之,矿业类专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有关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情感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学习和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心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壤修复生态材料研究 黄占斌课题组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培训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