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田洋之春

2014-11-07 15:53钟泳天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11期

20世纪提起牛田洋,不能不说,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团11138名指战员战天斗地、筑堤拦海造田的英雄壮举;不能不说,1969年抗击“7·28”台风、英勇献身的470名部队官兵和83名到生产基地锻炼的大学生。这片热土,曾培育出近百名军(部)级、近千名师(厅)级和上万名团(处)级干部。其中,共和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是从牛田洋走出的大学生连战士;张万年上将、邢世忠上将、雷鸣球上将等高级将领也曾在牛田洋生活和战斗过。

21世纪提起牛田洋,不能不说,林文贵董事长和他率领的“老兵企业”——南海洋福(国际)集团。他们研发的原生态绿色系列海珍——“南海洋福”品牌,名扬四海。同时,林董事长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他带领大家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牛田洋精神,投巨资谱写“牛田洋之春”,誉满人间。

白云在蓝天流动,海鸥在水面轻翔,一望无际的汪洋,昔日的军垦农场,现今已变成大型的海产养殖基地。历史的车轮日夜在运转,时代的步伐一息也不曾停歇,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牛田洋人唱响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凯歌。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西郊的牛田洋,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它坎坷的成长道路。这里曾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有欢笑,有眼泪,有豪言壮语,有生离死别。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在这里定格,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是那“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牛田洋精神。

如今,一条十多公里长的防潮大堤已屹立在南海之滨。除险工程已全面竣工,长堤傲岸不屈,固若金汤,困扰了几代牛田洋人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大堤上,十座形状各异而又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各展风姿,各擅胜场,既是灌溉排涝的水闸,又是旅游观光的景点,此一创意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十个亭阁中,6号闸上的亭阁独具风格。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粉墙绿窗,红瓦飞檐,从表面上看,与北京天安门城楼有点相似,故被大家称之为“小天安门”。

2009年1月22日,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小天安门”城楼上空,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而各色彩旗则在楼檐上、水闸周围到处飘舞。南海洋福(国际)集团林文贵董事长西装笔挺,精神抖擞地正在等待着尊贵的客人。而员工们也穿戴整齐、神情兴奋,仿若过节。上午10时许,庞大的车队从东面驶来,军警车开道,鱼贯而至,停在楼前的旷埕上。随从人员打开轿车车门,一位风采堂堂的长者从车里出来。他身穿鲜红色外套,戴着太阳镜,老远就叫着林文贵的名字。因林文贵身材高大,气宇轩昂,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林文贵趋前握着长者的手,“首长好!”三个字代表了他心中的千言万语。这位长者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这次他偕同夫人南下视察,受到地方领导的热情接待,今天陪同他前来的是汕头市党政军领导一行。

迟浩田说:“林文贵,我找你好几天了,老首长交代我到广东来一定得来看你。”虽是第一次见面,迟浩田的话让他的心好一阵热。一会儿迟浩田又细声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回部队授衔?如果你回部队授衔,一定很有前途的。老首长经常思念夸奖你,说你为人厚道,正义感强,工作勤勤恳恳,富有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当年有几篇新闻报道写得很好。”林文贵说:“谢谢首长牵挂!我在这里挺好的,你看这里就像天堂。”迟浩田微笑,点头称是。

可不是么?当你站在堤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鱼塘,远处有帆影点点,岸边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在垂钓,水面上偶尔有鱼虾跳跃,客人们一阵欢欣。时值早春,北方正是天寒地冻,这里却是暖洋洋的太阳,迎面吹来的是那略带咸味的海风。

林文贵介绍说:“牛田洋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湿地,也是潮汕一大水产摇篮。6号闸所辖水域面积约有五千亩,除了自营的两千亩大塘水域外,还与当地一百多户渔民和村民合作经营,改造精养鱼塘面积约三千亩。第一年合作,养殖户心里没底气,为增强他们的信心,我们尽量给他们优惠的条件。情况令人欣慰,养殖户由此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有许多人盖起了洋楼,购买了小轿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

林文贵见首长及其他领导人都在听得很认真,更是兴奋地谈起这十年来的创业历程,还向大家介绍这里出产的各种优质海鲜,特别强调这些产品都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海珍品。

在林文贵的陪同下,迟浩田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周围的景色,从水闸到鱼塘,还有花木扶疏的园圃。职工们有的在开蚝作业,有的在撒网捕鱼……浓烈的生活气息让这位年逾八旬的将军长者意趣盎然。一会儿他登上“小天安门”城楼,放眼远眺;一会儿他又与大家合影。老人家笑容满面,不断地称赞“这里风景秀丽,如春如画。”

看到那些捕鱼的船只,老将军便有一种好奇心。林文贵叫来一艘鱼船,上面是活蹦乱跳的捕获物,鳞光闪闪,尽是些不曾见过的鱼种。迟浩田非常高兴,对身边时任汕头市副秘书长、接待办主任蔡婵英(现任汕头市政协副主席)说:“小蔡,把这些鱼全都买下来,中午由我请客。”博得大家一阵欢笑。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两个小时。老将军还在问这问那,显得很开心。

午餐宴会上,老将军迟浩田向林文贵董事长敬酒,并对大家说:“我眼前这个小林,三十多年前在我老首长身边工作,他搞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但很有名气,首长经常夸他。我今天到了现场,确实干得不错,环境管理好,原生态海珍研发工作也干得好,我活到今年八十多岁,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鱼、虾、蚝,还有大金蟹,让我大饱口福,真是三生有幸。这充分证明‘老兵有新作。”

老将军的话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一人又一人都过来与林文贵碰杯,气氛热烈。

迟浩田上将留给林文贵的墨宝是:“南海洋福海珍美,儒文老兵有新作。”

军垦戍边,在我国古已有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体现了亦军亦农的治军方略。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海南、北大荒均建设了大型的军垦农场,为世人所熟知,而牛田洋军垦生产基地,则是围海造田。向海夺粮的历史壮举,在我国军垦的历史上,成为特殊的篇章。

牛田洋地处韩江支流梅溪与榕江入海交汇处。自1962年9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接受上级的指示,调动了一万多名官兵,在这里执行筑堤拦海任务,经过指战员们的艰苦奋斗,建造了牛田洋围。堤围长18.7公里,其中临海干堤长14.2公里,原为土堤外加干砌石,以防海浪,围内有荒滩土地面积约有两万多亩。

为了在垦荒的土地里种植水稻,部队靠人拉犁耙的方法开垦围内的土地。但因海田碱性大,部队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综合治理盐碱的经验,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做了大量改造降低海田盐分的工作,完成了当时认为要用三至五年才能做完的工作,创造了海田当年围成并当年种植的奇迹。

昔日的海滩,长出庄稼。解放军用滴滴汗水灌溉了庄稼,禾苗茁壮成长,夺得丰收。1964年春,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王震来到牛田洋,看到生产基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慨地说:“这里不就是359旅开辟南泥湾的业绩再现吗?”1966年1月,国防部长罗瑞卿来到牛田洋视察,作出高度评价:“牛田洋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是部队生产的榜样。”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看了总后勤部关于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中作为典型范例的牛田洋事迹之后,备受感动,大笔一挥:“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所大学校……”由此,牛田洋是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发祥地。

1968年8月,李肇星、陈健、马振纲等2183名大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牛田洋。

1969年7月28日,一场悲剧在这里发生了。

是时,汕头市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和大海潮的正面袭击。飓风横扫,地动山摇,茫茫大地汪洋一片。为了保护大堤,解放军指战员和大学生们顶风冒雨开赴海堤,在暴风雨大海潮中奋力拼搏。他们呼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人在大堤在”的口号,手臂连着手臂,肩膀靠着肩膀,形成巨大的“人墙”……

台风登陆时,风力达12级以上,风速每秒53米,这天恰好又是农历六月十五涨大潮,风助水势,海潮猛涨。牛田洋生产基地东、西侧的韩江和榕江洪水猛泻,与暴涨的大海潮相撞,形成十几米高的浪峰,猛烈冲击拦海大堤,台风登陆时又带来倾盆大雨,不到一小时,牛田洋十多公里海堤全线漫水,被冲开缺口62处。围内两万多亩土地和生产设施全部被海水淹没。

在这场人与大自然的殊死搏斗中,伟大的解放军和大学生指战员们发扬无私无畏的精神,万众一心,壮志成城,英勇奋战,有效地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转移。然而,却有五百多位解放军官兵和大学生牺牲在抗洪救灾的战场上。

岁月不居,斗转星移,悲惨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冲淡,每每念及当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那些可爱的年青人,人们不禁扼腕唏嘘……

在这场大灾难的三十周年祭,在当年青年们战斗过的地方,竖起了一座巍巍的烈士纪念碑。当年参与战斗的大学生后任汕头大学党委书记黄赞发撰写碑记。石碑后面,镌刻着全体烈士的英名,其中有陆军第55军高炮团48名,陆军第55军步兵第164师422名,地方大学生83名。青山碧海见证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牛田洋的后来者记住了这段历史,化悲痛为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

经过这一场洗礼而走出去的牛田洋人,成就大事业者如星罗棋布,众星闪耀,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共和国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雷鸣球上将、新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赵宝珍……

中共汕头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锦庭,也是当年在这里战斗的大学生,为了历史地、真实地反映牛田洋人当年战天斗地的情景,弘扬牛田洋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组织当年的战友们写回忆文章和抒情文章,汇编成《风雨牛田洋》一书,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本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扣人心弦的牛田洋纪事和纪念文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林文贵读完这本书之后百感交集。作为新一代的牛田洋人,他要在这片热土上谱写新的篇章。他多次组织活动,让广大文艺工作者了解牛田洋,抒写牛田洋,继而他将汇编成《牛田洋之春》一书,让世人看到牛田洋在新时代的风貌。

林文贵,于1956年出生在广东省陆丰县与海丰县交界处一个穷乡僻壤。林文贵出生时家里很穷,童年的他,又逢自然灾害,可说是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的。但林文贵的家族有两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林文贵的曾祖父在满清时是个巨商,对国家对社会有重大贡献。他在乡里盖了一座大祠堂,一方面为了光宗耀祖,一方面是为乡贤族亲提供一个聚会的好去处。在那门楣焕彩的年代,曾祖父尽力造福于民,做了很多好事,是一位深得民众爱戴的大慈善家。到了林文贵祖父这一代,正逢大革命时期,革命家彭湃带领海陆丰农民闹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彭湃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他为了让农民翻身,带头烧田契,被家里当成逆子,因此他革命活动的中心便转移到陆丰这边来,林氏宗祠便成为赤卫队的队部。林文贵的祖父是赤卫队队长,祖父有几兄弟还有亲人,都是赤卫队的队员。大革命失败,彭湃英勇就义,林文贵的祖父几兄弟也都壮烈牺牲。大祠堂被烧得片瓦不留,奶奶哭瞎了眼睛,林氏成为一门忠烈。

到了父亲这一代,只能给地主当长工。当年革命的火种在南国燎原,父亲在精神上也传承了前代人的薪火。他在给地主当长工时偷偷地学一些手艺,为了日后能独立谋生。更重要的是父亲自小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又富同情心,这种性格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林文贵自小便形成了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和敢为人先的鲜明个性。

林文贵兄姐弟妹众多,一家人靠父亲做点生意难以糊口,小小林文贵决心到外面赚点钱帮助家用读书费用。他没有别的赚钱门路,只能租用单车载客,但个子太小,便骑坐在车杆上,客人坐在后座上。那时他才十一岁。

有一次,几个调皮的学生要欺负小学的女校长,原因是校长制止他们破坏学校墙上的雕刻。林文贵路见不平,斥责他们不得无礼。几个人都走近来要联手打林文贵,林文贵已学了一些祖传武功,有恃无恐,便说:“你们那么多人要打我一个人,说得过去吗?有本事就一个一个来。”那些小孩见他威武的架势,不敢惹他,一个个溜掉了。

少年林文贵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潭东小学教语文的丘老师是“右派分子”,“文革”期间日子难度,每天被迫挂牌戴高帽,背诵毛主席语录。林文贵知道丘老师是个象棋好手,一心想拜他为师,便想了个办法:每天代他挂牌戴帽背语录。红卫兵们觉得好玩,丘老师却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收他为徒。

少年时候发生在林文贵身上的故事太多了,说他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到了十六岁时,他已出落成一个棒小伙子。这时的他,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而且打得一手好排球,得到带兵首长的喜欢和特殊关照。这一年,他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离开父母,离开老师同学,离开那难忘的故乡,当上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林文贵到了部队,由于他聪明好学,又能刻苦,深得领导的喜爱。加上他出身于革命家庭,根正苗红,屡被提升。

从专职排球队到空军地勤部队,从一名士兵到新闻工作者,后来他又被送到省电台进修新闻报道,又被送到省电视台专学摄影,直至他被任命为空军某部政治部报道组组长。他干一行,熟一行,所到之处,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大潮席卷大江南北,部队也搞经济建设。经济建设需要一批有经营能力又能审时度势的人才,上级领导看好林文贵。

广州──祖国的南大门,繁荣的现代化都市,南方的经济中心,是搞经济建设的战略要地。林文贵被广州军区司令部企业局任命为南方超级商场的总经理,地点则是在广州东山三育路原广州军区的三寓宾馆。占有最好的位置,最豪华的大堂,更重要的是这家商场拥有两张特殊的许可证,即“罚没烟经营许可证”和“进口药品经营许可证”。在全军办企业的有利形势下,得到军区领导的支持,开业时他们都前来参加剪彩仪式。天时地利人和,林文贵如驭春风。

商场全称为:广州嘉禾企业集团南方超级商场,经营烟、酒、药品、服装、电器、珠宝等高档商品。深圳、汕头、汕尾、惠州、湛江等市的海关缉私办、边防、公安、工商检查站等执法机关所抓获的走私烟,都可由该商场凭证收购。经营方式包括零售批发,单零售每天最高的营业额便达近十万元,生意红红火火。

1992年年底,广州军区领导看好惠州房地产开发的发展潜力,决定成立广州军区南方商住房产开发总公司。鉴于林文贵这些年经营南方超级商场有功,再次委他以重任,让他担任广州军区南方商住房产开发总公司的总经理。

1997年,部队企业机制改革。有一天,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上将对林文贵说:“小林,部队不能办企业了,你有什么打算,是否打算再回部队?”林文贵说:“我听从首长安排。”李希林一向重视人才,尤其这些年来发现林文贵诚实可靠,经营理念较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提出让他到汕头牛田洋基地创业的建议,林文贵欣然应诺,但首长说:“那地方情况比较复杂,你要多动脑筋,公平竞争,以理服人。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干出一番业绩来的。”首长语重心长的嘱咐,林文贵谨记在心,他坚定地说:“请首长放心!”

牛田洋原是广州军区后勤部属下的汕头企业局所管,由承包户经营,林文贵的到来,无疑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因此他们对林文贵处处抵制,想方设法要把他撵走。

从广州到汕头,林文贵带了近百名老兵,大家兴致勃勃地要来这里开始第二次创业,但一到这里便遇到重重困难。林文贵指挥若定,军心不乱,何况他这个团队兼有各方面人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他粗中带细,绵里藏针,以一个军人的执着和坚韧,坚持着在新的环境里立足,再打造一番新的天地。

这些老兵依旧保持部队作风,严格作息制度,正常军事操课制度,严明纪律,提高素质,熟悉业务,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林文贵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修工房建宿舍。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他请来省渔业专家吕子铁,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经历了三年的潜心摸索,他终于找到了南海涨潮与韩江水交汇的最佳结合点,使6号闸大塘咸淡水完全适应鱼、虾、蟹自然生长的条件。吕子铁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建议引进珠海银坑、深圳沙井、广西北海等地的优质蚝苗放入大塘养殖,林文贵予以采纳。此举不但丰富了大塘的海产品种,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后,又请汕头海洋研究所的赖所长、李所长和王宏亮技术员前来指导投放海藻苗种,加强大塘内的净化功能,有效地改良了水质。

林文贵在这里的事业初见成效,决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要浓墨重彩地谱写牛田洋之春。上级批准他成立南海洋福(国际)集团并任命他为董事长。

在一次宴会上,某夜总会老板见林文贵气度非凡且颇有来头,便想方设法巴结林文贵。他先毕恭毕敬地递上名片,然后说:“董事长,您是个大忙人,但很多大忙人都懂得忙中偷闲,什么时候也到我们那里休闲休闲呀?”林文贵只报以微笑。过后这位刘老板又几次三番打电话邀请,林文贵是一个懂礼貌重感情的人,碍于情面,答应到他那里看一看。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秋风习习,令人舒爽。城市的夜生活开始了,市街上灯火辉煌,各式的霓虹灯闪射变幻着各种炫目的广告。林文贵开着一辆宝马轿车,来到了夜总会门口。刘老板早已满脸挂笑在那里恭候。

“欢迎欢迎,董事长大驾光临,兄弟三生有幸!”说了一番恭维话,刘老板便把他带到他的私人会客室。

在大城市生活那么久,林文贵什么都见过,这种灯红酒绿的场合也很平常,他今晚的到来,只是一种应酬,没想到刘老板开门见山就说:

“董事长,承蒙惠顾。我这里有很多玩的种类,这样吧,我带您到一个地方,把我这里的五十个靓女个个都让您过目,您喜欢谁就留下谁,如果您不喜欢也无所谓。”说着他掏出一叠钞票,“这里是五千元,您每见一个不喜欢,就给她一张,别让人家太难堪。”

林文贵啼笑皆非,本来他只想到各处参观一下,但事已至此,也只好随意一点了。

刘老板见机行事,把他带到一个大房间。房间四面都是暗绿色,墙上挂着几幅很有挑逗性的外国美女照片。大沙发上是很多靠背的枕头,茶几上有咖啡壶、工夫茶具、中华牌香烟,还有红酒洋酒,右手边似还有房间……总之是一个宁静又不失高雅的地方,而那美妙的小提琴曲和墙上的画又往往令人浮想联翩。

林文贵在沙发上坐下来,这个环境并不像某些夜总会那样低俗。刘老板见他表情平静,心中暗喜,冲上一泡茶便借故溜了出去。

有人在轻轻敲门。

“请进!”

进来的是一个浓妆艳抹异常性感的女子。她穿着一条很短很短的白短裤,上身只穿一件黑背心,脑后高高地挽着发髻。她一见林文贵就像熟人,叫了声“董事长您好!”便挨着林文贵的身边坐下。林文贵微笑,也不跟她搭话,从口袋里抽了一张钞票给她。

第一个走后又进来第二个。这个女子面容姣好,风情万种。她像第一个一样叫了声“董事长您好!”便挨着他的身边坐下。林文贵微笑,不跟她搭话,又从口袋里抽了一张钞票给她。

第二个走后又进来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就这样进来一个又一个,林文贵始终微笑,没有厌烦或不礼貌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绅士风度。而这些女子的装扮、排列以及入门之后的做法,仿佛都是刘老板经过精心策划的,只可惜他找错了对象。

林文贵终于把口袋里的钞票分发完了,刘老板满脸挂笑地走进来:“董事长的要求真高啊,我老刘只好到天上请下一个仙女来服伺您了!”说完便哈哈大笑,林文贵也跟着笑。两人抽了烟喝了茶,一会儿刘老板换了个口气,颇带神秘地说:“这样吧,我这里今天来了个学生,很年轻,董事长有没有兴趣认识一下?”话未说完他就起身出去,不一会儿便带进来一个怯生生的女孩。

这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相貌清秀,打扮很一般,甚至她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大称身,好像是临时向谁借来穿上去的。脸上没有涂抹脂粉,站在那里手足无措,显然眼前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

林文贵用一种异样的目光观察着她,并开始和她说话,刘老板见机脚底抹油──溜了。

“你可跟刚才那些小姐不一样,你不像是和她们一伙的呀。”

“我、我、我……”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江莲花。”

“今年几岁了?”

“十六岁。”

“哦?这么小怎么不读书呢?”

“因为家里穷,初中毕业后读不起高中就不读了。”

“那么多工作都可以做,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是你自愿的?”

“是,不、不是。”江莲花自相矛盾地回答,“是我表姐叫我来的。”

林文贵后来才知道:江莲花的家乡是重庆一个农村,因家里穷来到汕头打工,但汕头没有熟人,只有一个在夜总会打工的表姐。江莲花寄人篱下总觉得不自在,急于找工作,表姐就将她介绍给刘老板。刘老板见她年轻,面貌端正,俗话说,三成人七成打扮,这个女孩好好打扮一番,野鸡也会变成金凤凰。刘老板就叫她来试试看,今天晚上是她的第一堂“实习课”。

“小江,你知道吗?你看起来那么纯真,要好好珍惜你的前途,路就在自己脚下,要靠自己去走,去争取的。”林文贵点燃一支烟,沉吟有顷,说:“这样吧,我给你两千元做路费回家,不要再到这里来了。”

江莲花说:“我是在家里熬不下去才跑出来的呀!你让我回去,过几天把钱用完了,我还是要出来寻找出路的。再说,我们初次见面,就拿你的钱,无功不可受禄。”

林文贵一边吸烟一边听江莲花诉说。她说的也是,一个无依无助远离家乡的弱女子实在有她的难处。林文贵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他理解江莲花的处境,决定为她安排一份工作。南海洋福集团不是正在发展吗?这么大一个集团公司难道就容不下一个江莲花?

林文贵凭他的直觉,感觉出江莲花是一个聪明且可塑性强的女孩子,如果好好培养也许日后就是一个人才。她是一块璞玉啊!

江莲花怎么也没有想到,改变她人生命运的地方,是在远离家乡的汕头,是在夜总会!林文贵在她心目中显得很高大。是啊,当他站起来握着她的手,当他答应不需要经过任何政审手续就可以接纳她成为公司的员工,当她听到他那亲切的语调,要她好好干,干出一番事业来的时候,她无比感动!他是那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几句话都说到她的心坎上,人世间竟有这样的好人!对于江莲花来说,是绝路逢生;对于林文贵来说,却是慧眼识珠。

江莲花自此剪了短发,穿上迷彩服,每天参加军训、上课、田间劳动,闲时还帮厨。她和女同事们一起住集体宿舍,有说有笑,热热闹闹,非常开心。每天起来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衣物用具排放有序,像部队一样的内务。她每天穿好衣服,扣紧风纪扣,英姿飒爽,俨然一个女兵。

江莲花珍惜林文贵对她的拯救和帮助,在新的环境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成为军训中心一名文武兼修的合格学员并转为正式职员。她对林文贵董事长忠诚不二,与单位的同事同心同德,一起闯关创业,成为林文贵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林文贵就这样多方发现人才,壮大实力。

江莲花现任南海洋福(国际)集团办公室主任。

近期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少女与老兵》,由广东省优秀期刊《潮声》杂志选载,同年她加入了汕头市作家协会。江莲花的故事在文艺界传为佳话。

“商从一地,带富一村”。这是林文贵东进牛田洋的一个梦想。十年之后,许多渔民由此发财致富。

6号闸水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潮涨潮落,江水海水在这里汇合,林文贵和他的团队借势发力,一面打开闸门,让江海中的鱼、虾、蟹苗和饵料随潮水一并涌入大塘;一面强化质量意识,使一批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优化品种在广阔浩淼的水域中自然生长,成为纯天然原生态海珍品。

经汕头大学专家及多位水产研究专家考察认定,牛田洋6号闸水域是一块水产品科研和开发的黄金宝地,水质优良,温度适宜,环境纯化,饵料丰富,是众多野生江海鱼、虾、蟹栖息、繁衍的“乐园”。

为了确保大塘中的鱼虾类得到不间断繁殖,林文贵和专家团队研究决定,不能像别处一样排干捕捞,因此该大塘已坚持连续十多年没有排干鱼塘里的水。此举虽然企业有所损失,但保证了水域里各种鱼虾处于纯天然生态管养状态。企业还投入资金绿化美化环境,修路筑堤,引进和培植海珍苗种……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拼搏,逐渐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汕头地处海滨,每年都要面临台风的严峻考验。林文贵的师兄、全国政协委员、“东方奇人”候希贵大师曾受邀来到牛田洋考察。候大师运用周易原理指导环境布局;为协调阴阳地理,他指点在6号涵闸右侧(白虎旁)建筑一座坚固的房屋,平时供女员工居住,一举化解了涵头不能居住女性的禁忌,台风来临时,又可成为抗灾指挥部,保障留守人员的安全。

2001年7月6日,“尤特”台风横扫而来,风力超过12级,暴潮水位漫过原有的堤坎顶端,这情景让林文贵恍如走进时光隧道,走进1969年“7·28”台风中的牛田洋。6号水闸堤段险象环生,牛田洋处于危急之中。但时代不同了,人们再不是在灾难面前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地进行防御、抢修。林文贵带领放暑假来牛田洋锻炼的儿子林武雄及二十多名青壮年组成了抗灾突击队坚守现场。在部分堤坝被海浪冲塌的危难之际,时任汕头警备区副参谋长的郭兰跃上校奉命带领一千多名官兵和几十台大卡车沙包赶到受灾现场。他果断地指挥众官兵和6号闸守闸人员将沙包摆放到石堤顶端,挡住海水灌冲,然后将垮塌的泥土结合新运去的沙包修复坡堤,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大堤,避免了“7·28”悲剧的重演。

是时台风不但摧垮了工房和男员工宿舍,而且将所有生产用具、家用电器及员工日常用品毁于一旦,2000亩大塘水域一夜之间改变颜色,水面上浮起一层白白的死鱼死虾……

军旅生涯铸就林文贵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坚强性格。他沉着地指挥大家重建工房和宿舍,尽快恢复生产,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天降福祉。“尤特”台风冲垮了牛田洋多处大堤土坡,也引来了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状呈剑形、全身金光闪闪的鱼类涌入大塘。经省海洋研究所专家考证,该野生鱼种肉质洁白嫩滑,口感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被命名为“黄金甲鱼”。五星级酒店名厨林百浚、江炳辉等烹饪专家将它制作成可以媲美“鱼翅”的海珍佳肴黄金甲鱼茸羹,还与郑记百年工艺的食品厂联合研发,将它制作成“洋福黄金甲鱼丸”,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

与黄金甲鱼一道自然生长和备受保护的还有白玉虾、长须虾、金沙虾、洋福龙鲷鱼、洋福黄鲷鱼、洋福金乌鱼、洋福乌尖鱼等等,个个肉质香甜,美味可口。而被精心放养的牡蛎,其个头大、肉质美、营养丰富,可与“澳洲蚝”媲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牛田洋6号闸大塘出产的鱼、虾、蟹进行抽样检测,认定其品质是出口海产品中最好的一种,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南海洋福”的原生态海珍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为使牛田洋湿地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尽快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类,2010年6月,林文贵董事长向国家工商总局递交了“南海洋福”商标申请,2011年9月底获得批准。从此,南海洋福(国际)集团拥有了自己的完全品牌。

江苏有阳澄湖大闸蟹,广东有南海洋福大金蟹;日本有牡丹虾、水晶虾,中国有南海洋福的长须虾、白玉虾……牛田洋的珍稀海产品,足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的物质追求趋向于优质名牌。据媒体介绍,两只阳澄湖的大闸蟹(一公一母)其价格数以万计,而黑龙江上的野生鱼,一斤也要上千元,大兴安岭农家养殖的野猪,其猪肉要比普通猪肉贵上两三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已不同昔日,牛田洋的珍稀海鲜,正是应运而生。

眼下,林文贵正在酝酿一个宏大的计划:建立联合营销体系,通过打造“南海洋福”品牌,提升牛田洋水产品的价值,不断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提高知名度。

命运之神往往眷顾虔诚和顽强的追求者,而在求索中人生才能闪耀出光辉。林文贵,一个坚强的中国男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他都在追求中。他所追求的是奉献,以及人世间的真、善、美。

2011年11月4日,广州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牛田洋上耀眼的星》。最近,《战士文艺》2011年第5期也刊载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是“牛田洋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这颗耀眼的明星,就是林文贵董事长。

愿春天长驻牛田洋

林继宗

王勃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牛田洋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是英才辈出的沃土。先不说外交部长李肇星,高级将领雷鸣球,著名诗人黄赞发……单单本文主人公林文贵董事长就有着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地灵呼唤着人杰,牛田洋和林董事长与我有着并不偶然的缘分。

与林董事长交往愈久,了解愈深,就愈加感叹。他从军、从文、从商、从政,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扮演过多个角色,无不得心应手。他事业有成,也人脉深广,上达京城首长,下连民间百姓,和谐人心,九流三教,皆可为座上宾。

令人费解的是,在当今许多人拼命追逐财富渴求功利的热潮中,他却逆流而行,甘心放下资产达十几亿的广州大型超市和房地产开发事业,跑到汕头西郊牛田洋,开始了苦行僧式的第二次创业,并已经坚持了十多年。这是为什么?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林文贵既智且仁,所以他爱上了这江海交汇、神奇美妙的水域,他曾经“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十几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知注入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资金。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初识其庐山真面目。看——景美、鱼肥、人欢、心醉,一派生态乐园、人间仙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林董事长编织的梦境,理想的天堂。于是,休闲垂钓者来了,美食家来了,海洋专家来了,作家诗人来了,书画艺术家来了,中央军委领导人也来了,大家赞颂这里的环境如诗如画,青蓝争艳;赞颂这里原生态鱼虾琳琅满目、丰硕可爱;大家还特别赞扬林董事长环保海珍研发工程干得好,“老兵”有新作。去年金秋,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共中央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上将专程来到这里,他视察、检阅老部属林文贵领头组建的南海洋福(国际)集团,在这里开发原生态海珍工程的丰硕成果后,欣然题词:“南海洋福好品质,老兵企业有新作”。《战士报》、《战士文艺》等报刊杂志更是刊登长篇文章,专题报道他的创业与育人事迹,称他为“牛田洋上耀眼的明星”。正如民俗青年作家林广宇所作《赞老兵林文贵董事长》诗:“从戎年壮到羊城,解甲牛洋战海滨。洋福之春多烂漫,老兵新业更光明。”

他有着诗人般的想象力,还有着深深的文化情结。所以,他在这里,用心搞水产工程和商业工程,更用心在搞环境工程和文化工程。他让牛田洋春色宜人,物华天宝,更让牛田洋人价值凸显,和谐幸福,这就是他心中描绘的“牛田洋之春”。他说过,曾经的“风雨牛田洋”太凄凉,太让“牛友”们伤心,只有风调雨顺、阳光灿烂才能告慰为牛田洋建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报答全国各地的“牛友们”。2012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牛田洋围海造田50周年,作为献礼,他正投巨资谱写“牛田洋之春”,并策划邀请海内外人士一万名题写“牛田洋之春”和“南海洋福”,构成“万春图”和“万福图”。一呼百应,群情踊跃。特别是他卧病在床的这段日子,登门慰问题词者络绎不绝,战斗英雄麦贤得来了,著名作家王杏元来了,美国华侨来了,泰国华侨来了,当地党、政、军机关的领导来了,他与他的儿子一门两代兵的战友、文友来了,“牛友”们来了,揭阳诗人作家采风团来了,他原籍的父老乡亲们也来了。汕尾市人大常委会代主任林义君在百忙之中,还亲自率队专程来看望林文贵董事长,并代表汕尾市人民向他赠送慰问金和礼品,祝愿他早日康复;广东省爱国拥军促进会高级顾问邓明林将军和会长范俊龙率团来汕慰问;广州军区何耀东将军题字赞誉……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了解情况后,均欣然挥毫为其赋诗题词。到目前为止,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收集了一千多篇(幅)“春”与“福”墨宝。

林文贵董事长还和爱子林武雄军官创办了“文明互助家庭”。我曾经咏诗以赞:

林文贵与林武雄呀,

这亲密无间的父子俩,

这“文”字父辈与“武”字子辈,

正在酝酿创办“文武家族幸福家园”。

只是,这对父子的人生大爱哟,

又怎能限于家族的幸福家园?

父亲,广州军区司令部属下企业总经理,

创业有识,经营有责,管理有方。

精心开发了颇具特色的系列“洋福鱼”,

以智商与情商搞活了牛田洋。

从军数十年,以其大爱之情怀,

以其出色的智商与情商,

培育队伍,培育企业,培育儿子,

让大爱的热血流荡在武雄心间……

也正是基于林文贵董事长深深的文化情结和对文学艺术的执着与支持,我才有机会与之认识并深入交往。他的理想和信念,他的宽广胸怀,他为打造“牛田洋之春”所付出的心血,连同所取得的成绩着实让人钦佩。为此,在广东省潮汕文学院成立后,在《潮人文学》隆重创刊的时候,我们一致同意聘请林文贵董事长为文学院永久名誉院长和《潮人文学》杂志社编委会永久荣誉主任(永久荣誉总编),并在南海洋福牛田洋之春乐园开设创作基地。

潮汕文学院与南海洋福集团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紧密协作。我坚信:此举必将会有力地推动潮汕文学的发展,也会为“牛田洋之春”添上绚丽的一笔!

愿春天长驻牛田洋!

牛田洋日出

——由《梦圆牛田洋》说起

郭小东

我在颠簸的车上读完《梦圆牛田洋》。牛田洋对作者而言,的确是一个梦,这个梦有许多章节,此刻正处于梦醒时分。在噩梦发生的1969年,作者还没有出生,于是牛田洋噩梦一般的历史,成为了虚线上模糊的节点。由是,我想起了1979年5月,在“中大”《红豆》上读到陈海鹰的小说《黑海潮》。我珍藏了那一期《红豆》。多年之后,在汕头一家有知青意味的餐馆里,我见到了陈海鹰的姐姐,那时人多,未及细谈,我说起了《黑海潮》。

《黑海潮》应该是牛田洋的第一乐章。虽然这之前有南哨的长篇小说《牛田洋》,作者本名肖玉。肖玉临终之前,我曾在广州军区干休所与他畅饮,说起《牛田洋》旧事,肖玉沉默良久。这不是他的风格。

牛田洋,世界罕见的城边湿地,在河的出海口,在海的大湾流,小小的门户,却圈养起无垠的海水与海岸。夜夜潮汐、日日更新,草屿与渔火,牡蛎与蟛蜞、50、60年代还有巨大的海豚成群出没,那是上帝赐予潮汕的福地。海水与长山相连,良田与河水延绵。台风从来都是大自然派来的天使,它带来了雨水和充盈的生命,激活人间万物。它在无数个世纪中的一次偶然的表现、却在1969年被演说为天灾。

时至今日,我们还是陌生、轻慢牛田洋。我们在索取同时,并不尽知并不尊重牛田洋对人类的价值与意义。可是美国人很早就明白亚马逊河湿地于美国人生存的重要性和文化战略意义,它是美国人未来世纪的眼睛。而那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已失去类似的眼睛。

一座城市,对于蕴藏着如此巨大宝藏并隐含着无比丰富文化资源的人间天堂——湿地的冷漠,是令人吃惊的。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因此而受到质疑。而早在19世纪,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说过“(汕头是)远东唯一具有商业意义的港口”。它的历史文化不单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卓绝,文人辈出。

我的老家潮阳铜盂、客地达濠都在牛田洋边上。1967年,父亲因“文化大革命”而在河溪劳改,河溪就在牛田洋畔。在河溪的田阡上,我与父亲,遥望暮色苍茫中的牛田洋大堤。那时,离牛田洋惨剧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而1969年7月,牛田洋大海啸的那几天,我正乘坐著名的“光华轮”,与几千名潮汕知青一起,在海上漂了五天五夜才抵达海南。

1986年,我作为潮汕返乡顾问团的成员回汕考察(主要成员有秦牧、杨樾、黄雨、林紫、郭光豹、黄家教等等),当时我就萌生整肃“牛田洋文学”的想法,与时在宣传部工作的陈少粦多有交流。而口述历史是第一步。亲历者的言说在那时是可能的。这种可能却因为时势而搁置。亲历者大多在领导岗位上,他们不便接受采访,也讳莫如深。故去的将是历史的真相,而留存下来的可能是后人的所谓真实。

这座城市永不能忘怀牛田洋。

牛田洋还是这座城市的一颗闪耀人文之光的璀璨明珠。由南哨(肖玉)、陈海鹰、李硕涛、黄建斌、刘锦庭以及华师大牛田洋课题组,更重要的是牛田洋真正的守望者林文贵和他的同仁们形成的牛田洋文化链,已然使这座城市感到愧疚。而《牛田洋》、《黑海潮》、《韩江渔火》、《牛田洋记忆》、《牛田洋风潮》、《牛田洋灾难亲历记》、《风雨牛田洋,不应遗忘的历史》以及散见于民间的关于牛田洋的资料,包括肖玉和广州军区汇编的各种资料文本,不管它们的立场是正面还是侧面,这些都已构成“牛田洋文学”和“牛田洋文化”的雏形。而近期钟泳天、林继宗、陈坤达、黄春龙等关于牛田洋的报告文学、诗文,使上述两个文化概念获得了活泼泼的生命力,牛田洋文化圈正在形成。

这座城市的下一个关注点,必将是牛田洋。如果不是,那只能怪老天瞎眼。没有悲剧就没有喜剧或正剧。汕头市是牛田洋之子,而不是相反。牛田洋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智慧与文明。

在荒凉而寂寞的海堤上行走,堤里的石滩中不时有年青战士、学生的生命溢出。从喧闹凋零肮脏的一号大堤,到四野无人、空落静谧的六号大堤,漫长的堤路,风光声息渐次凋敝。在离城市不到几千米的地方,已恍若隔世。咸咸的海风灌进大堤上塔楼的窗口,更增添几分寂寥的焦虑。老兵林文贵和他的数十名同仁,从90年代守护到今天。人们慕名而来,而牛田洋依然寂寞,尽管它产出了最好最安全的海鲜。海流日日在更新着它的血液,可是,它的宝贵、富态还处于休眠之中。牛田洋不应是一个梦,它是城市活生生的肺叶,失去肺叶的人将会怎样?

牛田洋的诗意与神性,惟林文贵自知。他对牛田洋之爱,正如他对收养的儿女们之爱,外人难以窥探。牛田洋的温厚敦实和潜伏在海风中的旖旎,早已把林文贵,从一个年青的大兵,颐养成一个仙风道骨的逸者。逸在人生边上,却依然枕在牛田洋的胸怀,做着牛田洋的梦。但愿“梦圆牛田洋”不是春天的童话,而将为秋实之硕果。

《梦圆牛田洋》写道:“牛田洋拥有湿地植物268种,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节点之一,每年在保护区内栖息的候鸟如大白鹭、海鸥和水禽如水鸭达5万只以上……2004年被联合国批准为中国首个GEF湿地国际示范区。由于极具生物多样性特色,一度有‘北有珍宝岛,南有牛田洋之称。”

林文贵应该欣然。他多年的梦想,历年的拼搏,无须仙人指点,早已形胜于心田。这座城市正在翻侧,明眸对视不会太久。

近日,与林文贵多有接触,他是个极能坚持的人。我无法为他破解牛田洋困局,却笑说腌牛田洋咸蠔的方法。二个多月后邂逅,他捧出了制作精美的“南海洋福牛田洋咸蠔”,他融会贯通了潮汕诸种生腌技艺,把四年蠔、五年蠔、十五年蠔各各囊入瓶中,予时间、予岁月,独特的配方,独特的风味,当即在诸友聚会的餐桌上显示,众食客无不雀跃,誉为人间极品。一个个大蠔金黄肥腴,在多种调味品中,与酒一起酝酿了几个月,竟包藏了牛田洋的千古格致,万般风月。我一路呼朋唤友,一路散播享用林文贵之“南海洋福牛田洋咸蠔”,所到之处,欢迎的已不是敝人,而是牛田洋咸蠔了。

我与林文贵合记的“南海洋福牛田洋咸蠔”,将成潮汕又一风靡于世之美食。一笑。

面对牛田洋,我和林文贵一起相信,不是奇迹,胜似奇迹。你看牛田洋日出,日日有七色弯弓,弓于五彩之中。

责任编辑/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