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振兴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

2014-11-07 12:02吴洪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10期

吴洪芹��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继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入手。文言文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录方式,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目前来看,文言文教学距离贯彻振兴文化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灌输教学以及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解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界定概念,理清思路

对于“文言文”这一概念来说,周庆元教授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描述,文言是以先秦的语言书写格式为标准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也是我国主要的古典文学语言,而文言文就是用文言的方式书写成的文章。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比较容易将白话文与文言文混淆。从字面来看,白话文的写作方式更偏重于口语一类通俗文种,用白话的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编写描述。例如出现在唐代的变文以及从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近代的话本、小说等都不属于文言文,而是早期的白话文形式。

高中时期的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对社会以及历史开始有了比较成熟的认知,所以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通教学方法,配合学生开阔的思维以传承和振兴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所说的高中文言文,是广义的文言文,包含了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一类的古文。

二、品味语言,运用创作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经典的文学表达方式,相比较于现代的语言表达习惯来说,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论以何种教学理念为依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都要立足于让学生读懂,其次在读懂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融入其中,吸收作者的思想以及美的东西,批判丑恶。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入手,就是让学生去细细品读文言文,而品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选择从关键词入手,也可以从句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

如我们学习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歌之后,分析诗人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自然景观?学生回答是夸张。然后引导学生来思考,诗人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自然景观能够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激烈讨论,认识到诗人采取这样一种夸张的描述手法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将一幅瀑布从悬崖宣泄而下的壮阔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银河从非常高的地方流落下来,将动描写到极致。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来揣测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一步步深入的引导,能够由浅到深地带动学生对古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细细品味,彰显出文言表达手法的魅力,让学生被这种魅力所吸引,接受文言文承载的传统思想文化。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式要从懂入手,但是要继承文言文的传统表达手法,就需要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应用。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文言,而这种引用并不是一种技术,是建立在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不断对各种类型句式的品味以及研读下,充分理解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和应用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引申或引用的手法。

高中文言文多是以单元来划分的,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或是同一主题,或者是同一朝代的作品。教师在进行完一个单元文言文内容教学之后,可以布置同一类型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课下写作,让学生对该单元学习的文言文词句进行引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并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引用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引用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就会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这种引用能够说明学生对该文言句式或者表达方式的认同,是更深意义上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振兴。

三、专题学习,深入研究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可以大胆一些,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为学生创造更大舞台的方式,使其畅所欲言地深入探讨文言文。比如开展专题学习探讨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形成振兴传统的文化理念。

在专题学习中教师依然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自主从文言文入手,发现和辨别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不断加深自身的理解和体会。例如,从苏轼有名的词《水调歌头》中引出对中国传统节日发展趋势以及传统节日的意义的讨论,从李贺的《致酒行》中引出我国历史上的大作家大诗人应对人生困境的方式探讨等等。

文言文与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周围的人、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抽象的道理蕴含于形象的表达之中,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在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对文言文描写手法、表达方式的探讨,还要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和研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专题研究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四、汲取智慧,揣摩思维

写作能力的核心是作者的思维。由于高中生刚开始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成熟运用能力,因此在作文中会出现很多毛病,比如审题不明确、内容跑题,文章没有很好的布局以及用词不当等等。这些毛病的背后都是高中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而这种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理解文意、发现和解决问题之基础。而从文言文入手,借鉴古人的思维模式不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我们所提倡的振兴传统文化的理念之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民族思维和民族智慧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古代的很多文人,做文的思维方式别具一格,很能体现古人的智慧。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时就可以去挖掘辛弃疾的创新思维,抓住其中的类比联想。再比如学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就可以去体味文章中欲擒故纵,反话正说的技巧。

从饱受非议的现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都缺乏实用性,没有继承古代“起、承、转、合”的章法,而正是这一章法在古代培养出了数以百计的大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锻炼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品读、运用,让他们学会分析和判断,学习古人深邃的思想。

总之,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来自各种文化冲击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作为承载振兴传统文化重大使命的阵地,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从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及最终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这样一条主线来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方式转变,方能更好地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