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的乒乓世界

2014-11-07 08:47李美多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继科男单锦标赛

李美多

[人物链接]

张继科,生于1988年,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打球。2000年进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2003年1月进入国家队。2008年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以全胜战绩为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之后,在男单比赛中连胜两名奥运冠军马琳、王励勤,以及奥运亚军王皓,一举获得男单冠军。2011年5月15日,张继科赢得首个世乒赛男单冠军。2011年11月13日首度加冕世界杯赛冠军。2012年获得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乒乓球男单金牌和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2013年世乒赛成功卫冕。

11∶ 9,拿下最后一分后,他振臂低吼,短促有力。几秒钟之后,脸上恢复平静,宠辱不惊。他就这样简单地庆祝自己来之不易的胜利。领奖台上,在这张还尚显稚嫩的脸上,你甚至无法找到一丝兴奋的痕迹。

镜头定格在2008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场上的最后一幕,故事的男主角叫张继科,20岁,血气方刚的年龄。全国锦标赛上,他一场未败,帮助解放军队夺得男团冠军,也为自己赢下了第一个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解放军队主教练王涛说:“张继科的单打冠军货真价实,1/4决赛赢了马琳,半决赛赢了王励勤,决赛赢了王皓,中国队顶尖的高手都被他打掉了。”

中国足球输给也门,张继科改打乒乓球

现在回想起来,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觉得儿子走上乒乓球这条路颇有些“曲折”。张传铭是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的主力,也是个铁杆足球迷,他希望有一天儿子能替自己圆了绿茵梦。父亲喜欢巴西足球名将济科,正好儿子是“继”字辈儿,于是有了“张继科”这个名字。

1993年,伊尔比德,黑色三分钟,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惨败给也门队。那一年,张继科5岁,整天抱着足球在自家不足20平方米的院里踢来踢去。他不知道这场千里之外的比赛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输给了也门队,我很失望,就让他改打乒乓球了,”张传铭说,“他一开始不愿意打,我逼着他打。乒乓球是国球,打好了是为国争光,而且我可以天天陪他打,打好了给他奖励。”在父亲的“威逼利诱”下,张继科扔掉足球,站在了乒乓球台前。

张家有两个房间,大一点的腾出来当球室。从握拍到上台,父亲手把手教着儿子,日复一日,一教就是6年。也许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遗传,张继科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

“儿子爆发力、协调性和手感都还不错,是块材料,”张传铭这样说,“而我这个人,干什么事不干则已,要干就一定要干好。所以我对他要求比较严。”张继科从小训练就比别的孩子刻苦得多。除了大年初一,他每天都要至少打两个小时球,只有发烧到40度以上才能休息。如果一个动作完成得不好,父亲最多说两遍,第三遍就要上升到“武力”解决问题。上小学后,张继科每天放学后到青岛第二体育场训练。回到家,爸爸要再陪他练上一会儿,看看哪个动作完成得不好,质量不到位,就强化一下。

在父亲专业而严格的教育下,张继科在同龄人中的表现很抢眼。还在他上幼儿园时,参加了青岛市小学生比赛,第一次参赛就打了个第6。第二年,小学一年级的张继科拿了冠军。之后省里、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冠军他几乎没丢过。只要他拿了冠军,父亲就给他奖励,足球、自行车、好看的衣服,喜欢什么买什么。时间长了,张继科对乒乓球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一次在上海比赛,张继科打了第二。回到青岛时教练问他,你爸来不来接你?他撒谎说来接。教练走了,他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回家。到家时早上6点多,爸爸和妈妈还没起床呢,一进门他把包往地上一放,就哭了,特委屈,说自己没完成任务。

张继科从小打球就有股倔劲,无论和谁打,都不轻易认输。6岁时他和一个老年组冠军打比赛,三局两胜,张继科2比0赢了。大人说再打一局我肯定赢你,他说不可能。大人打球比较“油”,张继科输了一局,大人说再打一局我还赢你,张继科又输了。“再来一局!”张继科尖声尖气地喊,结果2比3败北,为此回家哭了一路。再过两年,那个“老冠军”就打不过张继科了。12岁时,爸爸也不是他的对手了。13岁时,张继科已获得全国少年总决赛团体冠军。

2002年3月,刚满14岁的张继科凭借在集训队的出色表现,被国家队教练一眼相中。到了国家二队,他一直是重点培养对象,得到了很多参赛机会,拿了一堆国际青少年比赛的冠军。“马龙和他是同一批的,当时和他没法比。”多年之后,马龙的主管教练秦志戬这样说。不到一年,张继科凭借队内大循环的优异成绩进入一队。

张继科不仅是张传铭生命的延续,也是张传铭乒乓球事业的继承人。在张继科身上,父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希望。从张继科打球那天起,只要是重要的比赛,父亲都会陪在儿子身边,教练说完了,他要再说两句。张传铭说直到现在,比赛之前父子都要打电话交流一下。父亲为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从他出生时几斤几两重,加营养时吃的什么菜,到打球的技战术、心理调整……现在已有二十四五万字。

一度消沉的张继科,被尹霄骂醒

一切美好终结于2004年的中秋之夜。那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张继科突然出现在父母面前。“你怎么回来了?”父亲问。“腰不好,回家看看。”张继科回答得很简单。“我们真信了,我当时就给他找了专家。”直到第二天清晨国家队的一个电话,才让张传铭明白了儿子回家的真实原因。张继科因为违反队规被调整回省队,强烈的自尊和恐惧让他说了谎话。“那段时间特低迷,之前一直走得很顺,自我感觉很好,突然成了这样,一下子连自己都接受不了,曾经有过不想打球的念头,”但是,最终他选择继续打球,“我的球又不比他们差,我就不信我回不来。”

虽然在张继科的嘴里,那段弯路被轻描淡写地描述。但是对父亲张传铭来讲,那次违规不仅仅是让儿子在省队多打了两年球。时至今日他仍然不愿提起儿子走过的那段灰色岁月。记了16年的笔记再也没有继续。“刚出事的那一段时间,我很伤心,晚上不喝酒就睡不着觉,脑子里老想这事。那几年和他交流得少,一打电话他就说‘好、行、知道了、放心吧。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给我们打电话,我以为他那边一片阳光呢……谁知道当时是这样的状态啊。”父亲说起这个就忍不住自责。

刚回到家的那几天,家里的亲戚朋友挨个找张继科谈话,鼓励他。可是他一句话都不说,整天看着天花板发呆。“我真怕这孩子出什么毛病,”张传铭说自己脾气这么暴,那次都没动儿子一个指头,“说实话,我真害怕有一天他说不想再打球了。”于是想尽办法把张继科拉回到乒乓球上来。他给儿子买了很多励志的书,讲陈玘三进两出国家队的例子,苦口婆心。

一个星期后,张继科回到了山东鲁能俱乐部。“刚开始他情绪还是不好,每天站队集合之后扭头就回屋了,早饭也不吃。”张传铭回忆道,队里的教练挨个找他谈话,可效果不大,谁拿他都没办法。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半个月。

张继科说幸亏儿子遇到了尹霄——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别的教练都是本地教练,和我太熟了,都不敢骂他。”张传铭说只有尹霄能治得了他。有时在众人面前,尹霄不给张继科留一点情面,故意让他下不来台:“你还是不是男人,整天这副样子算怎么回事?!有本事你自己打回去啊!”

这一骂把整日混沌的张继科骂醒了,倔劲儿上来了。从那时起张继科心里就铆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打回来。“省队的训练条件毕竟不比国家队,对抗性也没那么强。我能做的就是每天练得比别人多一点,别人练两堂课,我练三堂课。”张继科训练刻苦,不光对自己,如果对手失误或者不认真,他还会给队友摆脸色。那时他即使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加上经验丰富的尹霄的悉心栽培,在省队那两年,他不但没退步,反而长球了。

那段时间尹霄经常把张继科单独约出来谈心,给他讲人生哲理,用故事启发他。慢慢地张继科明白了:球的境界和做人的境界是成正比的。“要想打好球,先做好人。”这句话张继科一直铭刻在心。

半年后的一天,张继科来到爸爸妈妈面前,郑重地说:“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要打回国家队,不让你们失望。”在张传铭眼里,儿子从来都是少说多做的人。“他有什么想法,一般不说出来,总是用行动去实现。”让父亲感动的不只是儿子的一句承诺。“他好像一下子懂事了。”一年后,张继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以2006年全国锦标赛男单第5的成绩重返国家队。他用勇气证明自己是条汉子。

“现在想想,有那段经历也不是坏事,能让自己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张继科沉思片刻,“让我学会了珍惜。我不会因为一件事让自己一直难受下去。过去就过去了,我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我会反思。”

两本日记,一本给教练,一本“独家秘笈”

可以想象:重回国家队的张继科已练就金刚不败之身,并已暗自发誓,收起顽劣,从头再来。2007年,他和姚彦搭档混双亮相萨格勒布世乒赛;2008年初卡塔尔公开赛,他打入4强;备战北京奥运期间,队内大循环中多次打第一;2008乒超联赛,更是以12胜3负的战绩排名前三;2008年全国锦标赛摘得男团、男单双冠……但看似顺理成章的背后,是他两年来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超越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意志。

张继科回来了,他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主管教练钟金勇说:“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查房时,他都是按点休息。”鲁能男队的主教练谷青成这样评价:“他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他训练自觉性差,现在特别自觉,可以说是我们队的榜样,大家都说张继科太能练了。”乒超联赛期间,他给自己定的训练量往往超出了教练的安排,有时候中午给自己补课,饭都顾不上吃,让队友帮他把饭打回来。“我回去了,就要有所改变嘛,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待不了多长时间,刘指导(刘国梁)又要把我罚回去了。”

他的努力赢得了教练组对他的信任。2007年,张继科参加了自己平生第一次大赛——萨格勒布世乒赛混双比赛。然而那一次他的成绩并不理想,未能进入第三轮。也许人们只恍惚记得有个叫张继科的小孩和他怯怯的眼神。“回来以后刘指导严厉地批评我。说这个机会给你还不如给别人呢。”他也自觉理亏,平时不善于和女孩说话的他,在场上“无法和搭档交流”。但他马上明白:“教练说你就是对你还抱有希望,如果对你失望了,教练也不会再说你了。”

“每次刘指导说完我以后,我都是憋足一股气。我知道他是为我好,他说完我,我回去就记到本子上。”熟悉张继科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本“独家秘笈”。一般的比赛总结他会记在正常的训练日记本里,这个是需要上交的。还有一本是自己看的,从对手、自我的分析,到平时看到听到的收获,只要是有用的东西,统统收纳到这本“秘笈”中。他的队友李陟说:“他的电脑里装的都是技术录像,没事他就在屋里看。”

“这样我在场上才会觉得比较安心,无论是打得顺了,还是遇到困难,自己都能把握住场上的局面。”

张继科说他会在第一时间把比赛记到本子上,刚打完的记忆是最深的。全国锦标赛张继科男单夺冠一个多小时后,张传铭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我赢了。”“我知道,儿子!你打得很好。”“爸我不想和你聊了。”“为什么?”“我想静一静,回顾一下比赛。你不要给我打电话,也不要给我发信息,我关机了。”

用张继科自己的话说“累积多了,就会有爆发”。2008年的乒超联赛,张继科爆发了。“2008年他成熟了很多,该赢的肯定能赢下来,和高水平的打也能冲,和2007年相比简直判若两人。2007年他不太稳定,前面赢对手那么多,到了后面却谁都赢不了。发挥失常,好多场上风球都丢了。”谷青成这样说。

张继科自己也觉得越来越会打比赛了。“不管状态好还是不好,我都能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心理承受力也厚实了,打得不顺的时候,第一招不行我就换第二招。不像以前,状态好了就赢,状态不好或者遇到困难,就不行了。”他把平稳的状态也归功于记笔记,“2007年我打得好就记,打得不好就不记了。2008年乒超每场球我都坚持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每场球我都会尝试自己总结新东西,慢慢地我就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了。”

一到状态不稳的时候,他就会用钟金勇打的比方提醒自己:“一个剑客,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前后左右上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冒出来人要杀他,但照样来一个,撂倒一个。这就是最高手,张继科,人家要杀你的时候,你的剑还没拔出来,你有再高的武艺有什么用?关键是得亮剑。”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全国锦标赛上,张继科不仅没有倒下,还成功亮剑。“他最大的突破就是半决赛赢了王励勤,”谷青成说,“超级联赛中有一次他和王励勤打,10∶3领先被逆转。这次他丝毫没受影响,打得很有气势。4比1赢得很顺利。”

进入决赛,张继科蠢蠢欲动。“我打了四年锦标赛,第一年是64进32输的,第二年是32进16输的,2006年并列第五,2007年第三。今年能不能再出现一个单数啊?”张继科心中的这个单数就是1。

和王皓的决赛打得惊心动魄,张继科开局不错,2比0。第3局5∶0领先,“走了一下神”的工夫,被王皓追至7平,一个小意外让局面发生了变化。张继科的球板磕到了球台,虽然不用换拍,但情绪受到了影响。王皓趁势连扳3局。第6局开局张继科0∶3落后,他叫了一个暂停。“再这么打下去,我就输了。”再度上场时他一口气连赢6个。“那一局赢完以后,我的气上来了,我们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一半一半。”赛后钟金勇说:“要是以前,他往往就会出现问题,但这次他扛住了。第6局能坚持住,就已经很棒了。”

在张继科的回忆中,还有这样一个小细节:“场地内有个收声用的话筒,毛茸茸的,我觉得好玩,上场前就摸了一下。第6局暂停之后上场时我又摸了一下,果然那局就赢了,还打了俩擦边。第7局我又摸了一下……”

赛后,他一定在自己的“秘笈”中记上了类似这样的一句话:还是比赛经验少,场上所有的问题我都准备到了,就是磕板没想到。

极限训练的极限时刻,边跑边喊“伦敦”

北京南二环玉蜓桥东的天坛公寓,在北京时张继科就住在这里。无论什么时候,他的房间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放得整整齐齐。“性格很北方”的张继科生活中“很南方”,很细致,细到“你想不到的东西,我都能做到”。外出比赛时衣服拍套放哪,鞋、胶水放哪,他闭着眼睛就能找到。

赛场外的张继科话不多,除了和几个玩得来的队友闹闹,多数是一个人安静地上网、看技术录像,要不就是鼓捣他的“兵器”。“他没事儿就研究板儿啊,海绵啊,看怎么样才能把他的武器调整得更好打。有一场联赛打完,他对海绵不太满意,连夜就回北京调去了,第二天又回来接着训练。”谷青成说。

“他平时话不多,有时一天都听不到他说话,总好像有心事似的。吃饭时很少大声说笑,总是默默地吃,”王涛说,平时大家相处关系都很融洽,但当你想和他更近一步的时候总感觉有面墙挡着你,“他好像怕你特别了解他。”全国锦标赛单项赛前一天晚上,王涛找张继科聊,从11点聊到凌晨两点多,王涛说得口干舌燥,一个人喝了三壶水,而张继科除了听,就是不停地烧水。

张继科说这可能是自己的倔强和固执在作祟。“原来我不会随便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我们是第一次接触,我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有人给我的一些建议,如果我觉得没用就不会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球技的提高,张继科懂得了有些东西是要坚持的,而有些是需要克服的,包括固执。“打球到了一定水平,想往上打,就需要从别人那儿学习好的东西,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沟通是必须的。如果我不把问题暴露给他们,他们怎么能帮助我呢?”

某次拍封面时,摄影师孙亚利看到他第一眼就说:“这小伙,像唱摇滚的。”孙老师不知道,这个“不用导演,就透着忧郁气质的青年”打球时也会很有激情,也会目露凶光。只是一下场,他就又变成了“忧郁青年”。对于文章开头描述他夺冠后的平静,张继科是这样解释的:“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呢?路还长着呢,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大家问我:‘为什么不兴奋,不高兴啊?真的觉得没什么啊。”

极限训练时,张继科坚持不住,就边跑边喊:“伦敦!伦敦!”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他一个美好的梦。曾经,这个梦那么近,又那么远。现在,伦敦是他一切的源动力。“能够参加奥运会是运动员一生最大的荣幸,以前我不敢想,直到2008年初的一次训练,刘指导和我说,想参加伦敦奥运会,就要从现在开始准备。我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心里终于有了点踏实的感觉。”

几乎所有带过他的教练都说,张继科是个可塑之才,无论是在离开国家队前,还是回来后。“他绝对具备攀高峰的能力,悟性高,一点就透,有时候没点他就能想到。胆子大,比赛中敢变。我和他说这就像爬珠峰,一旦爬上去了,想下来也难。但是你知道爬上去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吗?”钟金勇经常把问号丢给张继科。对于这点,张继科是笃信的。他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

“钟指导说我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够,好一阵坏一阵。刘指导平时骂我比较多。刚开始我能听进去,时间一长就忘了。”他现在每天都在提醒自己,绝对不能有半点放松。“不然都对不起刘指导给我的那么多次机会。”“我还不够踏实,这点得向马龙好好学习。”虽然他害怕在比赛时碰到马龙,但谁都知道他心里不服,暗自较劲。

平时不看电影、电视剧的张继科,唯一的爱好是听摇滚乐,他最欣赏“冷血动物”的主唱谢天笑,打心眼里喜欢他在舞台上的张扬。队里他和陈玘比较要好,因为“欣赏陈玘张扬的性格”。

张继科说:“我认准一件事,就必须得做到。除非我确实能力有限,丧失信心。但打球,2006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丧失过前进的动力。”在属于他自己的舞台上,“别人是一步一个脚印,我就得一步一个坑”。

(摘自《乒乓世界》200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张继科男单锦标赛
“披萨锦标赛”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好眼力锦标赛
Some IQ quizzes
球队的灵魂,球场上的一股激情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