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申
首次奖品是几颗糖
1922年1月,高芝兰先生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幼年随双亲移居上海。父亲虽只是普通公务员,文化水平不高,但喜欢接受新事物,他发现女儿喜欢唱歌,就特意买了台五个电子管的收音机,在当时这台收音机是地道的奢侈品。高先生早年接受我的采访时曾回忆说:“记得我读小学时,收音机里经常播放法国、德国、美国的音乐,这些音乐很优雅,和我在学校里学到的像黎锦晖的《可怜的秋香》这样的曲子完全不同,加上姐姐知道我喜欢看美国电影,总是想尽办法带我去看,就这样,我对音乐的爱好一点点培养起来了。”
说起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情景,她回忆说:“那是在初中时,通过电台听到有歌唱比赛的消息我去参加,后来还得奖了,奖品是几颗糖,我们这些获奖的孩子高兴得不得了。”高先生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顿时感染了我。
十五岁那年,因为高芝兰喜欢穿着晚礼服唱歌,更喜欢用外语唱歌,父亲觉得这是高雅的事情,就让她考入国立上海音专。虽说当时同学中并不乏嗓音比她出色者,但声乐专业的俄国老师苏石林教授更看重她那与生俱来的音乐感,并给予她悉心指点。善于动脑的高芝兰接受能力很强,又有一股钻劲,为了唱好一首歌剧咏叹调,有时不惜苦练数月,这让她的歌唱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
1943年是高芝兰踏出校门的第二年,她在兰心大戏院成功举行了首场独唱音乐会。次年,当时上海的俄国歌剧团看中高芝兰的音乐才华,盛情邀她饰演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主角安东尼娅,演出再获轰动。
1944年至1946年间,她先后饰演了威尔第《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弄臣》中的吉尔达、《浮士德》中的玛格丽特、《露易丝》中的露易丝,由此,她成了最早在西洋歌剧中担任主角的中国歌唱家之一。她那优美且极富弹性的音色,加之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而产生出的丰富情感,让爱乐者对她的前途普遍看好,将其誉为“具有美丽温暖的女高音嗓音”和“有银铃般动听嗓音的明星”。
正当歌唱事业渐入佳境时,高芝兰却准备赴海外继续深造,“我不能因为此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地自满起来,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我所不清楚的,趁着年轻,我应该尽快去国外学习。”
于是她以举行多场独唱音乐会的方式,自筹三千美金旅费与学费,几经周折,终于进入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在那里,她师从派帕尔(Edith Piper)与泰特(Maggie Teyte)两位名家,之后又获得曼尼斯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转投纽森(Frances Newsom)教授门下。其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麦克米伦剧院举行独唱会,人们纷纷惊讶于这颇为纯正的女高音竟出自一位来自中国的歌唱家。
为人师表,低调而尽责
“回国的原因是我在纽约认识了我的先生,因为双方父母都
在国内,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犹豫便回来了。”
回国后,高芝兰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面对专业程度不一的学生,她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尽可能让他们学有所成。她培养出来的郑倜、吴逸文等人,目前都是上音声乐系的著名教授。声乐教学就是通过像高芝兰先生这样的教育家一代代传承,才逐步走向今日的辉煌。
教学的同时,高芝兰也不放弃舞台的展示,她认为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只说不练是纸上谈兵,因为教和授都需要亲历亲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高芝兰多次参与“上海之春”的演出,并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团中的一员,在罗马尼亚、波兰、民主德国等国演出,受到了当地爱乐者们的赞誉。
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唱片,高芝兰录制的唱片数量不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外国歌剧选曲》,后来高芝兰还获得了首届“中国金唱片奖”的称号。这张慢转唱片共收录了她用中文演唱的《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阿依达》《卡门》《乡村骑士》等八部西方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以及她演唱的《曲蔓地》《在米纳通卡湖畔》等曲目,至今成为她为后世留下的一块艺术瑰宝,在声乐学习者和爱乐者间广为流传。
我早年曾经收藏过文汇报1962年5月18日的报纸,评论家芮霖写道:“高芝兰昨晚演唱的外国歌曲,是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春潮》和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62年所作的歌剧《命运的力量》中里奥诺拉的咏叹调《上帝,让我安静》。后者是一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描写了贵族少女里奥诺拉因为与爱人阿尔瓦罗失散,避居深山古寺修道后缅怀已往、祈求上帝赐予她幸福安宁的情景。这一歌曲情绪变化复杂,演唱技巧要求高,从演唱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高芝兰在描音设情上的特色。”
说到蜚声乐坛的胡晓平,就不得不再提高芝兰先生,因为没有高芝兰,就不会有胡晓平。“文革”期间,胡晓平是位纺织女工,其父亲找到高芝兰,希望女儿能跟她学习声乐。高芝兰听了胡晓平的演唱,认为她嗓子先天条件好,不抓紧学习有点可惜。在
当时的环境下,这位声乐教育家把胡晓平领到家中,像当年自己的恩师苏石林一样,从发声方法、语言、风格、情感到对待艺术的态度,一一教授给胡晓平,这一教便是十几年,且不收学费。
后来,胡晓平从匈牙利载誉而归,她说:“赛前,老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袭漂亮的湖蓝色长纱裙送给我,最终我成为首位在世界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的中国歌唱家。”策划人王小虹说:“为了这次纪念高先生的音乐会,胡晓平推掉了多个已安排好的演出,并积极配合音乐会安排。我后来知道她那期间非常忙,最重要的是她和她的老师一样很低调,即便是非常合理的要求也从不提,一切都听从安排。”
王小虹还透露说:“ 2006年,胡晓平受聘为宁波大学教授后,全心投入到美声教学与研究中。此外,她还将高先生的教学理念升华,即将出版她数十年间潜心研究的美声笔记,以此纪念高先生的栽培之恩。”
高先生的另一位学生汪燕燕在第十二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中获三项最高奖,当别人向高芝兰道贺时,她还是以一颗平常心谦逊地说:“取得这些成绩是学生的努力,我只是尽我的教师的责任而已。”endprint
如今活跃在欧洲乐坛的孙秀苇动情地回忆恩师道:“当老师得知我接连在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歌剧大赛等七项国际赛事中获得大奖后,将首次亮相华盛顿歌剧院主演普契尼《图兰朵》时,不顾年高体弱,执意在他人的陪同下乘飞机到现场观看演出。那份沉甸甸的爱至今包围着我,而且会温暖我的一生。”
高芝兰曾经和到美国探望自己的学生聊天时说:“往瓶子里装东西时,如果你先装石头,装满了还可以再往里面装细沙;如果你先装满细沙,就不能再往里面装石头了。人生其实也一样,装东西也要讲究先后顺序,你得先装大的东西,比如人格、观念、理想、方向等,然后再装细的东西,比如习惯、技能、步骤、方法等,如果反过来,就很难装进去了!”
高先生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付出汗水的,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不相信投机取巧,只相信努力,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潜质,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你也一样,说你行你就行。困难都是安排来锤炼你的使者,你反而要去善待它。”
在发声技术上,高芝兰总结的经验是应该追求气息与喉头状态的良好搭配。她不主张单纯的练气或者单纯的放喉头、打开喉咙,而是应该配合起来练,搭上了气的打哈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她还认为一个声乐学生应该对自己始终有更高的要求,否则不但上不去,还会倒退。
活到老学到老
高芝兰的女儿也是音乐工作者,她回忆母亲时说:“妈妈在美国期间,和我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音乐和艺术。”
“文革”结束后,年近六旬且有十余年未登台演唱的高芝兰克服年龄的限制,积极恢复练习,使嗓音保持圆润、优美的特质。1978年,她再度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后又应邀在斯义桂先生的讲学音乐会中演唱舒曼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1980年10月,她再次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独唱会。
之后,高芝兰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重访母校,充分汲取新鲜的艺术养料,利用各种机会去欣赏当代名家的演唱。回国后,她将所知所感用于教学,再创辉煌。短短的几年里,她两度出任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1990年还当选为著名的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芝兰先生退休后赴美国加州安
享晚年。每当有机会回国,她总会为同行带上国内罕见的乐谱与音像资料。学生前往探望或打来电话,她谈论最多的仍是关于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操办这次音乐会的王小虹是上音声乐系第一位声乐硕士毕业生,也是高芝兰的高徒,她热情地给我看了一份美国记者采访高先生的文章,文中高先生对记者回忆道:“我对音乐的追求很认真很执着,这也是我在专业上进步很快的原因。当年的《茶花女》演出,原来的女主角临时要换人,剧组希望我一周后演出,我的老师知道后吓了一跳,他觉得里面有很多曲目很‘花腔,经验不足很难胜任。面对老师的担心,我只对自己说了句:‘机会来临,我怎能拒绝。结果我花了六天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对家人说:‘除了吃饭,你们别打扰我。于是,我坐在钢琴前从头到尾练了四天,还请了位意大利人教授我台词,纠正我的发音,到了第五天,我就和钢琴合,第六天和乐队合,第七天上台演出,结果引起了轰动。其实,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很多优秀演员都做得到。我想说的是搞艺术就要吃苦,要尽责尽力,由不得半点功利心。我们那时候很单纯,整体的艺术风气也很朴素,不像现在那么浮躁。
“现在美国的生活很悠闲,这是我最满足的。我一个人住在这套老人公寓里,房间不错,设施很齐全,左邻右里很和睦,每天早上听听音乐、看看书,这是我感到最满意的。我丈夫1983年就去世了,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一个在国内经商,一个在硅谷当电脑工程师,女儿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钢琴专业,现在在密歇根州教授钢琴。她的学生每年在钢琴夏令营都获第一名,他们对我都很好。第三代里没有学声乐的,我从来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什么,只是鼓励他们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凡事尽力就行,这也是我一直所坚持的。”
高芝兰先生做人很低调,以至于现在许多声乐学子对她渐渐忘却,然而,我觉得高芝兰先生仿佛一辈子都像是在喝茶,水是沸的,心却是静的。
2013年4月12日,高芝兰先生地在美国的老年公寓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我想引用一段话对众人敬仰的高芝兰先生做一个评价:人的力量变强时,她反而会变得沉静、收敛、从容、不自以为是、不显山露水、不与人争锋……他人的评价已无足轻重,她虽能洞悉他人伪装与本性,却视若不见,她只日夜兼程,寻找自己的星辰。
学生眼中的她
在我二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一直影响我的人就是高芝兰老师。她博学厚德,孜孜不倦,记得第一堂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她,给我做那么漂亮的声音示范,让我这个骄傲的小女生崇拜得五体投地,让我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深深地崇拜上了她。
——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
当年来上海求学,第一次唱给高先生听,她就决定收我这个学生。跟随她学了几个月后,考入上音本科,正式成为她的弟子。她上课极为严格,任何达不到要求的地方坚决不放过,所以我们去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不敢马虎,因此也让我们养成了在今后的歌唱生涯中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她上课虽然很严厉,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很慈祥、很单纯。那时我们周末经常到她家聚会,她开心得像个孩子,我们在她家包饺子、开玩笑、讲故事,有一次,她一开心,居然当场表演起功夫,像芭蕾舞演员那样一下子把单腿举过头顶,让我们大为惊讶。那时候她已经六十开外,可以看出她年轻的时候多么刻苦练功。
——上海歌剧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
2014年4月13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高歌余韵,芝兰留香”高芝兰纪念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将高芝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弟子汇聚一堂,其中包括胡晓平、孙秀苇、李怡萍、张倩、张丽慧、迟立明、丁丽华、陈光辉等,同时还特邀了小提琴演奏家黄滨和男低音歌唱家丁羔。现场除了优美的旋律外,还穿插了多组LED视频,追忆高芝兰为音乐事业奉献的传奇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