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及对策

2014-11-06 00:17罗双发
老区建设 2014年1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

罗双发

提 要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状况值得关注。文章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师生关系、教育资源期待五个维度衡量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在广东省河源市G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行为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同时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

一、前言

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现象,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变得日益尖锐和突出。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而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占全国12.13%,规模达434万,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而产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群体的共同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力图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要求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体系。

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差异仍然很明显,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旨在通过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研,试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G村地处广东省河源市的城乡结合部,全村有一所学校,在校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共380多人,共有在编教师16人,很多学生因父母亲常年在珠三角打工而成为了“留守儿童”。同时,该村居民因几年前政府征地而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教育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问题仍较为严重,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待改善。作者于2013年8月组织大学生对该村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共派发48份问卷,调研对象包括留守儿童和当地的小学教师。其中针对留守儿童派发学生问卷38份,收回35份,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92.1%,有效率100%;针对当地小学教师派发问卷10份,收回10份,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另外,我们还对2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入户访谈。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师生关系、教育资源期待”等五个维度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对留守儿童和老师进行调查,以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以及倾向。在针对儿童的问卷设计中,我们用“是否听老师的话”和“是否刻苦学习”两个指标来反应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问卷调查显示,51%的受访儿童认为自己听老师的话,比较刻苦地学习;43%的受访儿童认为自己不爱听老师的话,刻苦程度一般;3%的受访儿童认为自己也不爱听老师的话,也不努力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受访儿童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持久积极地学习。但也有接近一半的受访儿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是需要我们正视的。

而通过访谈和差异化分析,我们发现学习态度较差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一些学生对待学习完全是自由放任和无所谓态度,课堂纪律较差,课后作业完成率低,这可能与这部分儿童处于叛逆期有关。

(二)学习能力

我们用“能否听懂课堂内容”和“作业完成情况”两个指标来反映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能否听懂课堂内容”方面,问卷调查显示,55%的受访儿童表示上课听不懂课堂内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老师对课堂内容的讲解不到位;2、学生上课不认真开小差;3、学生没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上课的效率非常低,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在老师不留意的时候与同学聊天、嬉闹。课后他们对课堂内容并不了解,作业也不能顺利完成,而且这种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同学中都存在。

在“作业完成情况”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的受访者是独立完成的, 72%的受访者是与家长或老师、同学共同完成,另有17%的受访者则是抄袭。通过访谈我们得知,一些学生的作业完成度非常低是因为根本不会做,于是,他们要么是乱写,要么是第二天回学校抄袭,或者干脆不做。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又在外务工,孩子在家里基本上与祖辈们一起生活,而这些老人们由于文化程度也不高,不能每日监督并且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如果将“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46%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一般或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与“学习能力”指标做综合分析,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上课效率和纪律很大部分决定于学习态度。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也直接导致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学习,上课纪律差,无法听懂课堂内容。

(三)学习行为

通过针对孩子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4.3%的孩子有上课开小差、经常不交作业、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而在这些不良行为中,上课经常开小差的高达54.3%,早恋的占14.3%,经常不交作业、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者各占8.6%,经常逃课去网吧的占5.7%。通过访谈我们得知,成绩优良的学生通常不存在明显的不良行为习惯,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令人堪忧的是,早恋、打架斗殴等较为严重的行为有年轻化的趋势,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中就开始存在这些问题。

而同样的问题针对当地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0%的老师认为所教学生存在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60%的老师认为学生存在厌学的问题,而20%的老师认为有早恋问题,仅有10%的是打架斗殴。这一结果对与学生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同时,老师提出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开导教育,阻止问题的严重化。老师应该严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四)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学生和老师双方的感觉,我们从主观评价和客观上老师的家访次数两方面来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从定性分析来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的受访儿童表示“喜欢”老师,51.4%的受访儿童对老师“没什么感觉”,14.3%的受访儿童“害怕”老师,另有14.3%的受访儿童则表示“讨厌”老师。这说明,从学生的角度,孩子们对老师的感觉总体上并不乐观,师生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但是针对学校教师的调查数据则显示, 80%的老师认为自己和学生关系相处融洽,20%老师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由此可见,从教师的角度,认为师生关系还是良好的,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从定量分析来看,我们用老师家访次数来衡量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师平均家访次数还不超过0.5次,认为老师在一个学期中一次家访都没有的达71%,仅有29%的学生表示有老师家访过。但同样的问题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则有较大出入,认为自己每学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次数有一次的老师占50%,家访两次的占20%,家访两次以上的占30%。因此,从教师的回答来看,老师的家访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导致两个调查数据间的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1.学生对老师家访的次数记忆模糊,回答有错。2.老师没有对所有学生进行家访,所以出现部分学生反映没有家访。3.老师填写问卷时有部分隐瞒。

由于该村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孩子们的父母亲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教师家访时也不能与家长见面沟通,这样导致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不足。我们认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有利于双方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困难。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沟通交流。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多沟通交流,拉近距离。

(五)教育资源期待

我们用“教育资源期待”来反映学生希望学校或老师能从哪些方面为自己的学习提供资源和帮助,在问卷设计中用多选题的形式体现。问卷数据显示,60%的受访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 48.6%的受访学生希望能增加教师数量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0%的受访学生希望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65.7%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多的关心和辅导,40%的学生老师能帮忙协调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0%的老师认为学校存在教学资源、设备不足和老师人手不足的问题,50%的老师希望能改善校园风气,40%的老师希望能提高待遇。同时通过对老师的访谈我们得知,该校的确存在老师人手不足的问题,基本每个老师都身兼几职,任教科目均为两科以上,老师的教学压力较重。

四、问题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需要引导矫正

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存在着以下的逻辑关系,即:动机—态度—行为—结果,就是说人的动机决定了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进而产生某种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受访儿童在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进而导致在学习行为上不够积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所致。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之所以不足,与当地的外部氛围和“榜样”的影响有关。孩子们的父母或亲戚朋友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是在外打工也能赚钱,这无形中就会在孩子们的心里产生一种“学习不重要”,“不行就外出打工”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 2 学校或社会机构可组织孩子去工厂实地参观,感受父辈们工作的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普遍缺失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然而,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原本是为了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尽可能接受较好的教育,但是由于他们只想到城里赚钱而置子女的要求和情感于不顾,甚至有人外出多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孩子,平时和孩子的联系也很少,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3 本次调查同样反映出这个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农忙季节、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或借助电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三)留守儿童与老师的关系有待改善

调查显示,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让人担忧,与老师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对老师的评价也不是很正面,而且与老师对师生关系的判断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差,这说明老师可能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部分孩子的内心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还不够。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应该是一种具体性和个体性关怀,由于每个留守儿童的具体生活处境不同的,教师在对留守儿童群体给予关注和关怀的基础上,更需要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生活背景,满足他们各自对心灵关怀的需求,而且这种关怀应该是持续性的。 4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四)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有待加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受访学生还是老师,都觉得本地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是不足的,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明显。这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广东省政府也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 2009 26号),提出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师资均衡配置,以进一步推进省内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林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J .广东农业科学,2012(7).

2 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 J .教学与管理,2012(6).

3 范先佐.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

4 马多秀 朱小蔓.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研究:学校教育视角 J .中国教育学刊,2012(7).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