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8例疗效观察

2014-11-06 09:30周丰宝张少麟杜翠翠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丹毒复发率下肢

周丰宝张少麟杜翠翠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266071;2.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三科,26607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8例疗效观察

周丰宝1张少麟1杜翠翠2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266071;2.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三科,266071)

目的 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11—2012-11我院中医科诊治的丹毒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以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下肢丹毒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够进行综合调理,显著提高疗效,且根治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丹毒;中西医;疗效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58例,均符合下肢丹毒诊断标准,并排除静脉曲张合并淤积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者。病案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6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临床表现为下肢局部片状红斑,颜色鲜红,压之褪色,灼热,肿胀疼痛,红斑边缘清楚并微隆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红斑上有时可出现水疱、紫斑,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全身症状多为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体格检查可见患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首选青霉素800万U加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青霉素皮试过敏者改用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有足癣者外搽达克宁霜。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法,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方药:黄柏20 g、玄参30 g、双花20 g、连翘30 g、蒲公英50 g、地丁30 g、苍术20 g、薏米30 g、生地30 g、牡丹皮30 g、赤芍30 g、丹参30 g、红藤30 g、川牛膝30 g、陈皮20 g、甘草15 g。加减:初期皮肤温度高加黄芩30 g、柴胡20 g;高热者加生石膏50 g(先煎)、知母20 g;后期皮肤色变紫黯者加川芎30 g、当归20 g;便秘者加生大黄10 g(后下)、桑白皮20 g;食欲不振者加焦山楂30 g、香附20 g、厚朴20 g。剂量可视年龄、体质不同适当调整。1剂/d,水煎取汁600 mL,早中晚各温服200 mL。

以上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此外,在治疗期间为了降低复发率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忌食牛羊肉、螃蟹、油炸烧烤等腥荤之品;少食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红肿灼痛等症状消退;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灼痛明显减轻或消退,患肢肿胀仍存;无效:全身症状虽改善,下肢红肿灼痛无明显改善,或丹毒病灶结毒化脓者。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4.2 两组1年后复发率比较(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1年后复发率比较

5 讨论

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学有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中医古代文献早有记载,隋《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侯》曰:“丹者,人身体忽然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唐《千金方·丹毒》亦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古代文献中对病因认识归结于火邪。本病病变蔓延快,且治愈后容易复发。丹毒反复发作,易导致淋巴管阻塞或淤滞,在含高蛋白淋巴液的刺激下,可能出现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等改变,甚至发展成“象皮肿”,或发生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一般首选青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优点为见效快,但不少患者用药后会出现皮肤红肿褪之不尽的“僵化”现象,而且会较长期存在,并且复发率较高。

祖国医学认为下肢丹毒属于流火范畴,其发生多因皮肤黏膜破损,火邪侵犯血分,热邪郁于肌肤而发或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壅滞而成;或因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热毒之气,爆发于皮肤之间,不得外泄,蕴热而发;或因体表失于卫固,邪毒乘隙而入。由此可见,本病为虚实错杂之证,其病因多与“风邪”、“湿热”、“火毒”、“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从风、湿、热、毒、瘀等方面入手,从而确立了应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法则。自拟中药方中,黄柏、玄参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且黄柏有增强清除下焦湿热的作用,玄参既能清除热毒,又可防止热邪伤阴;双花为内外科痈肿之要药,连翘为疮家圣药,配伍蒲公英、地丁、苍术、薏米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除湿邪之功,苍术燥湿健脾,用除生湿之源,薏米渗湿除痹,兼能清热;生地、牡丹皮、赤芍、丹参、红藤、川牛膝、陈皮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止痛、引药下行之功,甘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调合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还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清热药具有抗病原体、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炎症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其炎症反应;苦寒药、甘寒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炎、解毒等作用。活血消肿药物具有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淋巴水肿作用。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毒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标本兼治,既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又能治病求本,较单纯的西药治疗,确能起到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金起凤,周德瑛.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00.

[2]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4.

[3]余薇.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3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2):856-857.

[4]王小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1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5):36.

[5]周园龙,陈存龙,樊园园,等.234首丹毒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2,44(9):64-66.

2014-03-14)

1005-619X(2014)08-0714-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27

杜翠翠

猜你喜欢
丹毒复发率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 请做好丹毒防治措施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