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乾坤 李梅 代新年 闫玮娟肖勇李远征 李顺铭
(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266071;2.青岛市平度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66700)
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魏乾坤1李梅2代新年1闫玮娟1肖勇1李远征1李顺铭1
(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266071;2.青岛市平度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66700)
目的 探讨冷疗联合徒手牵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上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冷疗联合徒手牵引治疗的方法可以改善其上肢痉挛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上肢痉挛;徒手牵引;冷疗
脑卒中后患者常会出现上肢痉挛(即达到BrunnstromⅢ阶段),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压抑的、皮层以下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常的反射运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紧张反射等[1]。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3],矫形器[4],手术[5]等。本文采用徒手牵引联合冷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06—2013-07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人。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并排除痉挛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6]。②年龄<70岁,发病14 d以上。③患者有上肢痉挛的症状,达到BrunnstromⅢ阶段。④有脑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物理因子治疗以及徒手牵引手法。具体方式为:①低强度长时间持续有力徒手牵引法。患者坐位,治疗者站在患者患肢侧,患者患肢外展,治疗者握住患者的手腕部进行低强度长时间持续有力地牵引。在牵引的过程中,运用推拿中的抖法,抖动患肢,5~10 min/次,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②利用滚筒进行患肢的牵引法。患者坐位,Bobath握手,双手在滚筒上尽量前伸,臀部稍离座椅,治疗者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嘱咐患者下坐,利用患者的自身力量进行牵引,2~3 min/次,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③冷疗法。采取上述两种牵引法进行关节松动、关节牵伸等功能锻炼后立即给予冰袋冷敷10~15 min。冰袋放于患肢的拮抗肌侧,冰袋与皮肤之间应隔以一层毛巾,冷敷时间不能超过20 min,在神经比较表浅的部位,冷敷时间不应超过10 min[7]。原因在于冰袋在皮肤上进行直接、长时间的冷敷有可能引起皮肤冻伤或神经损伤。
1.4 疗效标准 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8],评定工作由不参与治疗的同一治疗师进行,基本痊愈:改良的Ashworth评级恢复至0级;明显好转:改良的Ashworth评级下降2级;好转:改良的Ashworth评级恢复至1级;无效:改良的Ashworth评级无变化。
1.5 疗效标准指标 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例患者均在治疗后好转。经随访3个月以上,按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标准以及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Ashworth评测结果(n)
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其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偏瘫侧痉挛和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采用徒手牵引,牵引力既可以作用到上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有利于加大关节的间隙,从而增大关节的活动度,牵引力又可作用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有利于拉长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改善或重新获得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逐步缓解痉挛的肌肉。冷疗法是康复医学临床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低温可以使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阻滞作用,可阻断或抑制各种病理兴奋灶,故有镇痛解痉等作用[9]。冷疗以患肢的拮抗肌侧为主,冷疗不仅减轻了患者肢体的疼痛,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肢体的痉挛。冷敷降低或抑制神经冲动信号传导速度、减少神经电位活动,降低肌梭活性、减轻肌肉痉挛,提高了疼痛阈值,相对降低疼痛程度,既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也减轻了疼痛对全身的影响。疼痛减轻同时对肌肉痉挛也有缓解作用。同样,冷疗使肌肉的收缩期、舒张期的潜伏期延长,降低肌张力及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速度,肌肉的兴奋性减弱,因而有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10]。患者肢体的疼痛和肌肉痉挛的减轻,有利于滑利关节、抑制偏瘫侧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的方法,增加肢体运动的协调,减少不随意运动,使肘关节伸展、前臂自然下垂、手指放松,改善了上肢运动功能。本文采用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肢疼痛得到了缓解,痉挛的肌肉得到松解,从而增加了关节的活动范围,调节肌张力,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
[1]吉学群,张智龙.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12):961-965.
[2]Traversa R,CicinelliP,BassiA,etal.Mapping ofmotor corticalreorganization afterstroke.A brain stimulation study with focal magnetic pulses[J].Stroke,1997,28(1):110-117.
[3]罗曙光,王进,吴小平,等.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9):817-820.
[4]张进华,王玉霞,杨正,等.动态与静态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45-48.
[5]林成杰,梁娟.脑卒中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9-182.
[6]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7]曹志坤,井永敏,张静,等.10%盐水冰袋冷敷对关节功能障碍恢复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1,25(2):313-314.
[8]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
[9]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67.
[10]朱其秀,王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痉挛的治疗对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6):559-560.
2014-02-18)
1005-619X(2014)08-0710-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