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病医院扫描

2014-11-05 08:08席春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护工老年病北京市

■本刊记者 席春慧

实习记者 袁昊绪 马昊楠

▲老年专科病房里的患者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北京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在2000年已经步入老龄化,当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全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12.5%,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8%。此后的十几年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也逐年加深。由此,老年人医疗养老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愈发严重。

“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面对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20%为60岁以上人口的预测,这座古老的城市感觉到了不安,而在这种不安中,一批特殊的医院正在崛起,他们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现代社会中忙碌的家庭分担起照护的重任;同时他们也渐渐感到来自自身、体制和社会的压力。日前,本刊记者走进北京市多家老年病医院走访,了解了老年病医院成立的过程、运营的现状,以及工作人员和住院病人的生活情况等。文中记述的老年病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信心和担忧,以及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长期住院的老人们的渴望与艰辛……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五味杂陈的心情,还有更深的思考。

产生

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筹建老年病专科医院。经过一年的改扩建后,6家专门治疗老年病的医院陆续成立了,有位于海淀区温泉的北京老年医院(原北京胸科医院);位于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的东城区老年病院(北京市隆福医院);位于西城区宣武门油坊胡同44号的西城区老年病院(北京市第二医院);位于崇文区(现为东城区)永外大街130号的崇文区老年病院(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宣武区(现为西城区)广外三义里甲2号的宣武区老年病院(宣武区广外医院);位于通州区新华北街永顺东街152号的通州区老年病院。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告诉记者,北京老年医院的前身是北京胸科医院,2001年10月25日挂牌改建为老年病医院,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属老年病医院。

▲2001年10月25日,北京老年医院揭牌成立

2004年,北京市在原有的6家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基础上,又新、改、扩建了18所区级老年病医院。到“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共建设了区县级以上老年病医院21所。2010年,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预计设立老年中长期护理床位5000张。

问题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指出,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老年病医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准缺失,对什么是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院的人员配置还很模糊。2013年,关于老年病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科的建设标准初稿已提交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对老年医学研究时间短,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三是社会对老年病医院的认知度不高,医保没有制定相应的付费标准。此外,老年病医务人员的培训还需规范化。

陈峥院长认为,老人住院后除了所在科专业医生查房外,其他相关专业的医生、康复师、营养师、药师、心理医师、专科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小组也应当参与查房,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达成团队共识的诊疗和护理方案。 陈峥院长说,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应该超出医疗的概念,把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与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相互衔接;老年病医院的服务模式也应从单一的生物治疗扩展到心理、社会、环境等领域,从老年人就医到出院,再延伸到社区家庭的计划管理,医院要提供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综合服务。

现状

北京市现有的老年病医院主要由市属三级医院,如北京老年医院;区属医院,如西城区老年病医院(北京市第二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和一些私立的老年病医院构成。其中,有些从开始建立时就是老年病医院,一些则是由于医疗需求的转变和医院转型改成了老年病医院。

北京老年医院位于海淀区温泉镇显龙山旁,地处西山脚下、京密引水渠畔,前身分别是华北局干部疗养院、北京结核病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曾在战后干部保健、结核病控制、SARS治疗和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老年医院目前占地17万平方米,有编制床位600张,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8和3∶5,同时拥有各种检查设备260多台。在科室建设上,北京老年医院除了常规门诊外,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置了跌倒门诊、记忆减退门诊、疼痛门诊、睡眠门诊等;在病区方面,逐步建设了具有国际标准的第三代脑卒中单元、精神心理科、康复中心、生命关怀病房、社会工作部等。为了降低老年人的重复就诊及费用,医院对患病老人采用从短期反复治疗延展到长期过程干预,把局部单一诊治扩充到整体综合诊治,制定了老年健康综合评估体系。他们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和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而医院社会工作部就是通过个案和小组等工作方法,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学人文关怀,协助患者及家属共同解决因疾病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家庭和经济等问题,促使“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还首创了老年病医院临终宗教关怀服务,以满足临终老人宗教信仰的精神慰籍需要,帮助他们平静和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北京香山老年病医院(又称北京香山医院)坐落在京西著名的香山风景区,紧邻卧佛寺、植物园,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该院配备了从高档套间到三人间五种规格的病床200余张,每个房间都配有24小时固定护理员;对于药房没有的药品,患者可带药住院治疗。由于该院为一级医院,诊断治疗设备不太完善,需要院方协调安排去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治,费用则由患者承担。据了解,因该院床位比较紧张,老年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安排出院,不支持继续留院疗养,如患者家属坚持,则治疗、护理完全按照自费处理,并收取一天80~200元不等的床位费。

北京康复中心的前身是北京工人疗养院,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1955年建成,是供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医疗和休养的医疗性疗养院。2013年4月扩建更名为北京康复中心,现该院老年康复中心由内科、外科、肿瘤科和ICU四个科室组成,共设有病床68张,并配备了认知功能训练软件系统、手功能训练设备、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语言治疗系统等康复治疗设备、评测设备及理疗设备。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北京康复中心的住院患者多是享受公费医疗的离休干部,在他们躯体的病得到治疗后,通过办理一系列手续,患者无需出院即可以长期留院疗养,中心会安排24小时的护理人员给老人提供全面的生活起居照顾,如果患者要求自带护理人员的话,需缴纳每天20元的护理费。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要收治老年期各种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期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如老年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老年期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紧张、多疑等精神症状。医院共设有三个病区,固定床位150张。由于老年患者多表现记忆障碍、痴呆、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多疑和行为异常等特点,所以北京回龙观医院对老年患者的医疗和生活护理相对于其他普通的躯体病老年患者,要求更为细致、严格,除了常规护理外,还要保证日常的生活护理,照看患者吃饭、服药、睡觉和娱乐活动,并严格防止自杀、外逃、噎食、藏药等行为出现。

而临终关怀医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老年病医院,其作用主要是缓解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恐惧,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很多家人都难以做到的优质关怀。有着27年历史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便是其中的代表。

该院隶属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集合了医院、福利院、敬老院的功能。医院地处京通快速线管庄处,正门不起眼,进入医院后则豁然开朗,院内绿 荫亭廊,病房安静敞亮,与院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松堂医院有病床约300张,医护人员30位,分3班24小时巡视病房。如果老年患者需要做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医护人员会陪同去综合三甲医院进行相应检查确诊。同时松堂医院还配有多名护理员,基本达到每间病房1名,他们24小时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喂饭、喂水、擦澡、辅助大小便等,全方位照顾老人。

此外,医院还会对老年患者进行身心综合治疗和康复。定期安排心理医生和志愿者与老年患者交谈,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并辅以康复减压技术来减轻老人由于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焦虑、抑郁、失眠等多种应激性心脑疾病。但目前松堂医院还不是医保定点医院,老年患者用药需按自费处理。所以,虽然自身配备药房,该院并不反对老人自带药住院。在住院方面,松堂医院提供了由包间至八人间多种住宿模式,价格在每月2820元~6930元之间。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说,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很多人长期住在病房,但其实对这些老人而言,最好的治疗方式应是在躯体病得到控制、精神症状平稳后,由家属接回家中康复治疗,把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与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衔接起来,这对他们的社会功能恢复十分有益。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点现在还难以实现。

滞留

86岁的赵奶奶已经住院三年了。当初因脑出血入院,治疗后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身体右侧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走路要依靠轮椅。行动虽然不便,但赵奶奶头脑却非常清楚。病情稳定之后,老人实际可以出院回家,但她却选择继续留在医院里,由护工照料生活起居。导致老人这一决定的原因就是家中无人照料,老伴儿去世,儿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的赵奶奶只能留在医院。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病区主任张兴理说:“病人难以出院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考虑老人护理问题、医院治疗特点、医疗保险、住院费用问题,甚至包括医院地理、环境因素等等。”采访中记者发现,北京市诸多老年病医院、老年病专科病房中都有长期压床的情况。北京医院病房里有很多老人由于子女在国外,或是工作忙而留在医院;还有的老人医保标准高,可以负担住院费用,家属为了依傍医院良好的医疗条件而选择让老人留在医院。此外,造成老年人长期住院的客观原因则是我国目前没有集基础治疗和专业护理于一身的疗养机构。正如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所说,我国老年病医院以治疗高龄患者疾病为主,而养老院则主要是为老人提供晚年生活照料,这中间缺少一种医养结合的缓冲性服务机构。

▲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护工长期护理

渴望

老年人长期住院,其精神生活质量如何保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位老先生今年77岁,当初是北京市陶瓷厂的职工,如今因肺矽病入院治疗已经五六年了。记者见到他时,老人坐着轮椅,独自在医院花园的核桃树下发呆。由于离家远,老先生的女儿一个月来探望两次,儿子一个月来探望一次。这些年来,老人连春节都不得不在医院度过。交谈中,老先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去年过年回家了!”但当记者问到在家里住了多久时,老人抿着嘴没有说话,只是竖起了一个手指。原来回家后,老人的病情恶化,春节在家里没呆多久,就又回到医院,继续漫长的治疗。

张兴理告诉记者:“我们医院在安排家属探视的时候,会考虑不要影响其他患者的情绪。有时候患者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常来探望,自己却没人来看,会感到难过,进而影响治疗。”北京老年医院临终关怀病房里贴着漂亮的窗花、喜气的“福”字,把房间布置得充满活力。在精神心理科,护士们会和患者一起唱歌、画图画、搭积木。但是,老年人精神情感的需求仅由医疗机构重视还远远不够,患者家庭、整个社会都应关注这一问题。

▲患者在院内食堂就餐

温情

虽然医院不能替代家庭给予老人亲情上的安慰,但病房里却从不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关怀。除医生、护士外,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时刻陪伴着患者,替老人的家属儿女尽职尽责,这些人就是护工。

▲核桃树下,老人独自发呆

记者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病区里,见到一位来自山东姓于的护工,他正推着负责护理的老人从走廊里经过。刚好,老人的妹妹前来探视。老人的妹妹对病区主任张兴理医生说:“自从他护理我哥之后,我哥的气色好多了!”记者随即同于大哥聊了起来。他说自己从老家过来打工,在护工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八年。有时候为了照顾老人,甚至连春节都不能回家。平日里时刻都要跟在照顾的患者身边,夜里睡觉也是在病床旁打临时铺。他说,这样的临时床他早就睡习惯了。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护工通常是外地进京的打工人员,以来自甘肃、宁夏者居多。他们属于独立于医院之外的护工公司。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守字告诉记者,护工通常是一个人介绍同乡来一起工作,所以不同医院里护工的来源地不同,但同一家医院里,大多是同一个地区的老乡。正是这些淳朴的护工,让孤独的老人身边有了陪伴,精神上有了慰藉。社会上虽然有许多工作可供选择,不过成为护工的人却很少改行跳槽,这或许与护工收入可观有关(据记者采访到的护工透露,其每日收入可达150~170元),但其中也不乏情感的牵绊。很多护工和患病老人之间经过多年照护,建立起的感情比亲情还深。于大哥就对记者说:“我原来照顾的人现在交给别人在护理,我还是挺惦记的”。

猜你喜欢
护工老年病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护工故事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模范护工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