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建高标准基本农田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安徽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48万亩,省级财政将“以奖代补”30多亿元。
安徽省要求,本次建设各地要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北京
农科城网络服务中心助推“一城两区百园”信息化建设
据北京市科委消息,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北京农科城网络服务中心在信息资源、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对全国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一城两区百园”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北京农科城网络中心围绕“N+1+N”布局,主要开展了农业科技网络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工作,研究出了农业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自动汇聚与发布、视频多媒体交互式服务、农业信息服务随需定制等技术,打通了三网融合服务通道,为北京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等提供大量云端信息服务软件产品,覆盖精准农业、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设施园艺、农机调度管理、农技推广、农资监管、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
截至2013年年底,北京农科城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已在京郊8个区县的14个基地、48家农资门店、80家农业观光园以及山东、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上海等12个省市53个农业科技园区、生产基地、农业企业等得到落地应用。同时,通过歌华有线网络为500万北京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涉农信息服务,特别是在北京通州种业园区、山东东营科技园区、新疆昌吉科技园区等地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多次开展宣传报道,2012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交流人员近3000人次,为推动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生产经营,信息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
国家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系统质检中心正式成立
据江苏省科技厅消息,为进一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国家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日前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三合一”评审和授权,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正式成立。
该中心由江苏省科技厅直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负责组建,建有电磁兼容、无线通信、多媒体整机、元器件、环境适应性、有毒有害物质、系统安全等7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业检测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环境试验设备;国际标准3米、5米、10米电波暗室等电磁兼容性测试装置;网络安全测试装置等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展基础传感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验证试验、无线传输产品的无线发射特性型号核准与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测试、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系统集成资质企业的认证服务等工作。
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中心将在标准技术研究、检测认证、监督检验等方面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服务,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广西
重视推广粉垄耕作技术
据广西农科院消息,近日,广西农业科学院白先进院长在自治区农业界政协委员政治协商会议上作提案发言指出,粉垄耕作技术(简称“粉垄技术”)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发的高效农业新技术。在不新增投入的条件下采用粉垄技术,不论是旱地作物还是水田作物增产都在10%~30%。其中在区内试验种植的水稻平均增产10%以上,甘蔗增产10%~20%。推广粉垄技术,有利于保障广西自治区粮食安全,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机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建设。白先进建议自治区重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先期在粮食和甘蔗主产区实施示范工程。制定扶持政策,对购置粉垄机械进行农机补贴,对区内定点生产粉垄机械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和减免税收;支持农民成立粉垄耕作专业合作社,免费培训粉垄耕作技术人员;对使用粉垄技术的农田给予政策性补贴。加强技术研究,建议将广西农科院粉垄技术工程研发中心专项科研经费列入自治区级财政预算。整合应用技术,建议国土部门对占补平衡新开垦的土地使用粉垄技术进行深旋耕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