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9月,送女儿上大学。
1米75的女儿在我这个母亲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永远都不懂事,永远都不会照顾自己,我担心女儿离了我,生活会一团糟。
从得知被录取那一刻起,我的嘴便像老母鸡啄米一样,叨叨不停,恨不能将半生体悟和那点生活小智慧煲成一碗汤,灌给女儿。
女儿说自己去学校就可以了,我怎能放心?我得去她的学校看看。我一手带大的宝贝女儿,从此就交给学校了,我神经质般地觉得学校掠夺了我的女儿。
坚持送她,先生开着大车,载着大箱大箱的行李,女儿可能用到的一切细软,全部带上。买新的?不合适,女儿随我,恋旧,担心她用不惯,家里的永远最好,带着家的温暖与妈妈的关怀,无可替代。
女儿宿舍里四位同学,四位妈妈在宿舍里铺床叠被,谁说美国妈妈不管孩子?我看天下的妈妈都一样的,连叮嘱,都大同小异。
一位妈妈叮嘱孩子:早睡早起,早餐要吃好,多喝清水,不要喝太多饮料,容易肥胖。
另一位妈妈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不要成天打游戏瞎玩闹;谈恋爱要专一,脚踏几只船会累了自己;不要去酒吧喝酒;不迟到旷课,每门成绩争取拿A。
第三位妈妈的叮嘱比较啰嗦:不要乱花钱,不要随意网购,少玩手机,多读书,跟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少吃零食,开车注意安全,讲究卫生,不要空腹喝啤酒,记得定期给妈妈写邮件,圣诞节别忘记寄卡片……可能是黑人的缘故,最后还加一句:相信奥巴马。
相对来说,三位妈妈的叮嘱比较简单,我觉得我一生从来没有说过这么多话,连续半个月滔滔不绝后,到了最后一站 ——宿舍,还好像有很多话没有交待。老公开玩笑说,明年帮我申请来上大学算了,守着女儿。
妈妈们忙活完,纷纷跟孩子告别,这话别还真能体现出东西方差异来。
三位美国妈妈的话别之辞比较相似:与孩子拥抱亲吻,然后一脸郑重地说:祝贺你,自由了!然后一脸轻松地说,我也自由了,回家开party,然后旅游去。一副刑满释放的样子。而我刚好相反,离了孩子,仿佛入了牢笼。有强烈的失落感,好像私有财产被侵占了似地,等新年放假,孩子回来才有心情开par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