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014-11-04 15:42邹红蔡朝晖苏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28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邹红 蔡朝晖 苏丹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应转型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针对软件工程教育现状,以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为例,结合地方企业软件人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以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将工程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实践锻炼,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从理论到应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人才;软件工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701-03

1 概述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关键环节[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时表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一部分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2]。这种低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状况,不仅直接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影响数百万家庭的民生福祉,因此必须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的经验,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当前转型的院校正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转型,重新确立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是这些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地方企业的需求,找准定位,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实践锻炼,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

2 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从招聘需求分析,软件行业除了大型企业外,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由于需求缺口较大,很多学历等门槛性指标,在软件行业招聘需求中占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换言之软件行业是一个凭技术实力吃饭的行业。但软件行业的特性是团队作战,除个人能力以外,企業更强调团队精神与抗压能力等心理层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希望投身于软件行业的人员来说,学历或许能为你争取得到机会,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行业对经验技能的要求将成为人才评判的主要标准。

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分高、中、低三个层面。大型企业主要选择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学习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应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主要选择掌握某种开发工具或开发平台、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立即创造价值的软件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要针对自身生源、人力、财力等特点定位,为大型企业输送软件人才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更适于中小企业就业,学生在学校能够学会一种开发工具或开发平台,但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培养模式及方法,校企联合,按照企业需求定制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从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让学生真正实现毕业即能够就业的目标。

3 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转型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枯燥、抽象、不连贯,实践也大都是知识点的验证,学生往往不知所学知识如何应用。所以在教学理念方面,应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即由过去的理论灌输变为多方位的启发引导,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师单项传递信息变为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3]。

未来几年,软件人才仍会是炙手可热的技能人才,但时代不断变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手机与互联网给当今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随着云计算、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软件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C++、Java软件工程师的就业率在近两年因为人才过多或者是技术不够完善被拒之门外,而安卓软件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设计师等职位的就业率一直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学生未毕业就被录用的局面。以往软件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更多是面向理论型人才培养而制定的,对于地方性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研究能力不足,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导致这类学生求职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重新找准定位,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旨在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4 构建从理论到应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入学门槛高;课程体系基础扎实;课程多、作业重、考试单一;理论知识点离散或脱离实际;教材更新过慢、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知识灌输多,解惑及独立思考少;对工程能力及软件开发方法培养不够。所以,要发展软件产业,这种教育现状必须进行改变。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和软件行业的需要,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人员、软件项目策划和管理人员、系统架构师等是靠工作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4],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面向工程应用,培养从事软件应用和开发的中、低级软件工程师,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应围绕着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将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及工程经验为教学主体,弱化理论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来突出实践技能即工程能力培养。

今年我校按照计算机大类招生,采用“1.5+1.5+1”模式(即一年半基础课、一年半专业核心课、一年企业实践课),针对新的培养目标构建的课程体系为“平台+模块”(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模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实训三个阶段的培养,可以直接面向企业就业。由于大类招生,前一年半进行基础教育,主要完成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的教学,每个学期都安排企业讲座、专业介绍等,第二、三学期再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对专业有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对计算机各专业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选择专业,避免盲目选择。但这样也会导致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必须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软件开发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学习时间缩短了,但强化了能力锻炼,课程优化的框架如图1所示。

采用1-2个项目把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贯穿起来,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四个模块,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用软件开发技术模块的课程对软件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建立设计模型,用程序语言模块的课程进行代码编写,用网络和数据库模块的课程进行网络设置和数据库设计,用Web技术模块的课程进行Web界面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进行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以往各门课程独立开设,学生学到的都是离散的知识点,这样通过1-2项目把离散的知识连续起来,把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学完了课程也就学会了项目开发方法,开设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并锻炼良好的体魄和外语能力;用专业基础课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以素质拓展训练综合素质;再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应用软件开发实践训练等,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又拓展了应用技能,学生最后经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训,获得了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

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学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培养的自学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能满足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IT行业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可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试卷不再是主要考核形式,以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及效果为主要考核手段,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用阶段报告和答辩等方法综合考察每位学生,切实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其中,发挥各自所长,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职业导向指引,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的岗位。

5 结论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即软件项目开发经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能力),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学生做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其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工程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工程素质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解决软件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软件人才是否具备软件工程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软件人才接受包括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等全过程的软件工程实际工作的训练,才能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改革将细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能真正具备软件项目开发能力,适应企业需求。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改革的实施,改善在校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其职业生涯中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健,李颖新, 孟欣. 关于我国软件产业的战略思考[J].中国信息年鉴,2002.

[2] 鲁昕.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J].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2014.

[3] 徐世军,范伟,黄贤英.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13(13):22-25.

[4] 邹红,王振福,王健.地方高校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3).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