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记者 张文娟 图/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管理局
浐灞:让流域休养生息
□ 文 /本刊记者 张文娟图/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管理局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两千多年前,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这样描摹长安城八水相逐的盛景,“八水绕长安”从此成为这座城市的专指。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八水相逐的美景不再, 其中受污染最严重的就是浐河和灞河。
从2004年开始,西安市设立浐灞城市生态型新区,这是全国最先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浐灞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十年来,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导向”,一改河流污染、垃圾成山、沙坑遍地的荒凉景象,一座“大水大绿”的现代化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西安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城市东北方向发展主轴上,范围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南接秦岭北麓,北连渭河,是西安市九宫格局中的城市生态功能区。浐灞生态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浐灞生态区成立之初,即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古时水草丰茂、风景秀丽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古时灞柳飞雪的景观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定格在西安人远古的记忆中……
浐灞生态新区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在浐灞生态区成立之时,西安市就确定了城市建设生态优先、先治理后开发的原则,制定了“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
五大生态工程实现了这里的生态治理。一是浐河碧水工程:沿浐河两岸滨河路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导入污水处理厂。总长23公里的浐河城市段已实现全面截污,25个排污口被封堵截流。完成截污后的浐河水质,各项指标由劣Ⅴ类上升到地表水Ⅲ类类标准,基本达到西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二是桃花潭景观工程:桃花潭原为西安市的米家崖垃圾场。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已被辟出800多亩湖面,利用部分建筑垃圾堆出了150亩的湖心岛,岛上遍植桃花,取名“桃花岛”。如今的桃花潭公园,已为市民开放,成为不少市民的休闲观景新选择。三是雁鸣湖千亩湖泊湿地工程:对原田家湾和马腾空的垃圾场实施改造,垃圾分类处理后,就地堆山挖湖,建成千亩湖泊湿地,涵养水源。四广运潭生态工程:将灞河右岸砂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作洲,引来灞河之水,形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并在砂坑上覆土绿化,种植了桃树、杏树等经济林。五是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工程,这是陕西省首批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和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一道,形成西安东北部新的绿色屏障。
目前,浐灞生态区累计完成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重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完成河道整治提升,已拥有湿地及景观水面17000多亩,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3.2%;栽种乔木30.5万株,累计形成林地近1371.6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4%,区域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8平方米,西安市主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因浐灞而增加了2.24平方米。经过恢复和治理,浐灞“杨柳含烟灞岸春”的风貌重现。数十年未曾见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等也在浐灞生态区被再次发现。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如今,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安新名片。
浐灞斜拉桥
驱车浐灞生态区,路畅景美的新区景象让人心旷神怡,“灞上烟柳长堤”的诗意画面扑面而来。成年柳树黝黑的躯干,新发柳枝袅娜的身姿,生态护堤的姹紫嫣红,粉嫩嫩地开着的杏花,吐露着芳香的樱花,娇艳满目的桃花,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让人似乎游走于花的天堂。这里的水和绿,异于园林式建设的生硬和堆砌,带着浓浓郊野风貌,人在其间,更感自然的博大与生趣。
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接连带来重大机遇。浐灞生态区在持续不断的生态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建设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本着“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经济及循环经济为重点,有条不紊地发展金融、旅游、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浐灞生态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国内外的投资商循迹而来。
新加坡淡马锡、德国麦德龙、香港中新、上海绿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区落户;香江国际财富中心、苏陕金融中心以及奔驰、凯迪拉克、大众等10多个汽车品牌在内的汽车主题公园等企业纷纷入驻;从2007年起,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浐灞。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欧亚经济论坛,让浐灞生态区这个集绿色、生态与现代化为一体的新城开始向全世界崭露头角;浐灞生态区被评为“2009~2010年度中国十大最受关注会议目的地”,成为西北唯一的获奖区;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全国金融高峰论坛等活动的举办,让浐灞生态区的发展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2010年1月,浐灞金融商务区被正式命名为西安金融商务区。
2011年4月至10,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浐灞生态区举办。世园会是探索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具体实践,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这场园林艺术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盛会,凸显了西安绿色、时尚、现代的文化之城形象,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使浐灞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如今,浐灞已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与西安市支柱产业之间的循环和连接不断强化,形成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经过10年发展,浐灞的生态价值已步入兑现期,生态优势促进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以金融服务为核心,旅游休闲、会议会展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逐渐显山露水。
浐灞取得的成绩无疑是骄人的,但是,当初,如果不是决策者的果敢,浐灞或许难以奏响如今生态发展的华丽乐章。
21世纪初,随着城市的急速扩张,人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曾经的城市边缘。大家突然发现,在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居然有两条城市河流贯穿西安城东。于是在全国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的大潮之中,浐、灞河流经的灞桥、未央、雁塔三区也开始依托这两条河流做起了水的文章。两条天然的河流被分割为三段,每一段又被精挑细选出最精华的地方进行蓄水、造景,以便开发。河流治理仅仅是开发的手段和其中的附带结果,过强的商业色彩制约着真正的河流治理和生态保护。没有人去了解浐、灞河的生态现状,水面营造只管一点不及其余,开发商为了资金的回笼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只要不让环境恶化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先发展后治理,通常是世界上许多城市河流的现实选择。对西安这个GDP并不高的城市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更何况西安需要拓展,流域需要发展。
然而,西安市委市政府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04年9月,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统筹浐灞河城市段的综合治理工作。河流孕育了城市,城市也要反哺河流。129平方公里,对于急需发展用地的西安市来说,是多大的一块处女地?面对如此广袤的土地,急需拓展空间的西安市并没有急切地招投拍挂,而是停下了脚步,为河流休养生息,为西安休养生息。
做出这样的抉择,是为市民负责,为城市负责,为子孙负责,为自然负责,这也是浐灞生态区立区的基本要义。
浐灞生态区全景
浐灞生态区在寻找西安城市发展新的突破口!
穿越西安城的浐灞河,在河流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他区域形成错位发展,形成宜居宜创业的城市新区,则具备了改进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重大功能。
谋定而后动,是一种大智慧,有了明确的战略构想和高起点的规划,新区就不会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无序发展。以规划为纲,浐灞人把饱满的热情与集体的智慧,全部投入到默默的生态重建和流域治理之中。
浐灞管委会一反过去急于招商引资的常规,而是全面贯穿“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四化”城市理念,先从治理河道,生态绿化做起,从城市基础建设做起,从丰厚的区域历史文化深度发掘做起,栽下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反而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辉煌开局。对生态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尊重。大自然不会让热爱它、并懂得如何爱它的人失望。
浐灞生态区颠覆了“生态治理只投入不产出”的传统模式,“以流域治理促进新区发展,以区域开发支撑生态重建”的思路,无疑是对生态与发展矛盾固局的一种超越与创新,可以说是可操作意义上的最优选择。
浐灞不是自然保护区,但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片新天地。它是一个代表21世纪建城理念的新区域,其生态治理、城市风貌、人文关怀营造都与国际接轨,人与生态在此高度和谐。这里宜居又宜创业,它是新西安的亮点和标志,也是中国第三代新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