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肥胖

2014-11-03 16:33杨昆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肥胖者脂肪体重

杨昆

肥胖是一种全球流行病

地球上每4人中就有1人过于肥胖。具体而言,全球3.12亿人体重超标,17亿人应该减肥。“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肥胖人口已超过饥饿人口,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包括中国。

作为高热量“垃圾食品”的发源地,美国仍是肥胖问题凸显的国度,2/3美国人体重超标。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运转,使高热量食品生产厂迅速蔓延到全球。廉价美味的高热量食品唾手可得,加剧了肥胖病在全球的蔓延。

“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政策主管内维尔·里格比说:“发展中国家尤其要负担扼止肥胖趋势的重担。甚至现在在印度都看到了青少年肥胖现象,它已经完全成为全球流行病。”

运动量的减少也是导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把更多时间花在汽车内,电脑和电视前。

据统计,全球将近1/3的死亡案例与肥胖、缺乏锻炼和吸烟相关。全球每年有三百多万人死于与肥胖有关的2型糖尿病。这种病症通常导致心脏病和肾功能失调,目前,患病人群已经达到1.54亿,超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内,这一数字还可能翻一番。

我国肥胖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肥胖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成人超重人群达2.66亿(占人口总数27.8%),肥胖人群达到5300万(占人口总数5.5%)。肥胖和超重人数的迅速增加,伴随着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的增加。以2型糖尿病为例,我国今年在美国医学会公布的数据非常惊人:在我国近10万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前期高达50.1%。据此推算,我国目前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3亿,约4.93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边缘。

我国青少年和儿童的肥胖患病情况更为严峻。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患病率约为12%,肥胖患病率约8%。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的肥胖和超重预示着这些病人成年以后会更早地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肥胖和超重患者中脂肪肝比例高达70%~80%,同时伴随血脂紊乱和高血压比例升高。近年来还发现了肥胖患者中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比如:乳腺癌、大肠癌、胆囊癌和肝癌等,另外,肥胖无论在男性和女性都会引起生殖能力下降。

肥胖在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病。一项全国平均膳食脂肪摄入量调查显示,全国许多地方的人群营养过剩。北京人饮食中脂肪摄入比重超过总热量的31%,天津是30%,上海是31%,江苏和广东是33%,而理想的脂肪摄入量应是20%。

有资料显示,1994年我国已有3600万糖尿病患者,比1984年增加了3倍。而高血压患者我国在9年前已超过了1亿。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体重每减少5%,就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状况,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量。中国人的肥胖观念需要调整。有的人认为胖是福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胖”不是福气的象征,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温床。当然,如果为减肥而过分控制饮食,又会导致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减少,这对健康也不利。

肥胖是“万恶之源”。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即腰围每增一英寸,患癌症风险就增加8倍;而每增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的几率将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毫不夸张地说,肥胖已成为潜伏在人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肥胖不仅影响公民健康和生命,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法国国家疾病保险公司调查显示,肥胖成年人支出的医疗费用比体重正常者平均多27%。如果中国未来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大幅上升,医疗卫生资源消耗加剧,经济发展势头势必受拖累。

肥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应当面对的巨大挑战。因为肥胖给各个国家造成的巨大压力和惊人的社会成本不容忽视,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死亡率升高。每年至少有30万美国人的死亡归因于肥胖症,肥胖症每年给美国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70亿美元。这样的数字让各国政府不得不严肃对待肥胖问题。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将美国当前的形势称为“全国性的肥胖症流行”,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发起了一场针对肥胖的“战争”。近日,欧盟也就如何在公众中推广平衡饮食、如何通过各种媒体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如何鼓励公众参加体育锻炼等问题集思广益,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肥胖症蔓延。

事实上,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迅速上升,防治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寻找“肥胖”基因

科学家近期揭示:人类的进化过程决定了我们逃脱不了肥胖病。

导致美国和全世界肥胖人口剧增现象有很多因素,不过饮食结构的彻底改变当数头号原因。尽管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期,但已清楚地表明如果改变进食脂肪和其他营养物的数量就可以通过激活某些基因而影响大脑里的化学物质,从而指导着我们的进食取向。由于我们一直吃一定量的精加工、高脂肪、高糖食物,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个危险的实验,其长期后果现在才显露出来。

肥胖是一个潜在杀手

国际国内医学界认为,肥胖是非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潜在杀手,它会悄悄让肥胖者出现糖及脂质代谢紊乱、心血管病与脂肪肝病等,直至死亡。

肥胖首先危及人的呼吸。众所周知,当人的体重增加时,肺部就必须输送更多的氧气供给人体,然而,肺不会因为人的体重增加而相应变大。此外,下腹部肥厚的脂肪也会限制肺的呼吸活动。

其次为危及血压。高血压易发生在肥胖者身上,如不及时给予纠正,可能会导致中风,肾与心脏等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再次是危及心脏。人的身体越重,心脏的负荷就越大,所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当脂肪沉淀于心肌中或心膜下时,会形成脂肪心而使心功能紊乱。endprint

还有危及血管。过多的脂肪堆积于动脉管壁上,会使血管变小,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进而导致中风或心脏病突发。

另外,肥胖还会危及肝功能。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长期酗酒及患有糖尿病、肥胖者等都会造成脂肪肝,进而引起肝细胞坏死,导致肝硬化。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减肥没有灵丹妙药

单一减肥技术和产品最大的缺陷是成功率低,但反弹率却很高。人们过于盲目地追求减肥效果,结果短时间内减下去了,可没过几天肉又长回来了,而且时间长了还有后遗症。比如,单一选择减肥药,可能会伴有便秘或油便、厌食、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单一选择保健品,会减掉水分和蛋白营养,大量服用可能会脾胃虚弱,引起习惯性腹泻;单一选择运动减肥容易引起疲劳和食欲增加,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否则前功尽弃;单一选择控食减肥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导致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单一的减肥技术和产品都不能彻底解决肥胖和反弹问题。

每一种减肥方法都以最动听的解说和最令人信服的语气引经据典,让减肥者闻之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其实,国际上对减肥虽然探索了几十年,目前仍无十分理想的办法,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减肥方式和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实际效果不佳。因此,绝不能认为减肥药就是减肥的灵丹妙药,减肥的关键是饮食结构的科学合理,同时注意体力活动,减肥产品只能起一些辅助作用。

节食与运动是减肥的关键

减肥必须节食,这是所有想减肥的人必须明白的。节制饮食是各种减肥方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行的方法。毫不夸张地说:能否节制饮食是减肥成败的关键。

要减肥,其首要目标应该是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美,这两者关系一定要处理恰当。国际医学界制订的“不厌食、不腹泻、不乏力”的三项安全性减肥标准,所有减肥者当切记之,谨遵之。

另外,在节食减肥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加运动锻炼。因为“节食”是为了减少摄入的能量,使肥胖者失去肥胖的“物质基础”,而“运动”则是为了更快捷、更有效的消耗多余脂肪。

专家指出,若每日坚持锻炼20~30分钟,使热能消耗达300千卡左右,约1~2周即可使体重减轻500克左右。锻炼的方式有打球、跳绳、爬山、跑步、游泳等,上下楼梯、散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肥锻炼方式。值得提醒的是,有氧代谢运动应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废。如果锻炼中途停止,则脂肪细胞体积又会增大,而使体重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甚至反弹至比原来还胖。

据测定,消耗3500千卡热能,就可减少体重0.5公斤。如果饮食不增加,每天步行1个小时,1个月就能消耗热能3600千卡,体重就能下降0.5公斤,一年就是6公斤。endprint

猜你喜欢
肥胖者脂肪体重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脂肪的前世今生
称体重
反派脂肪要逆袭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有没有健康的肥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