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话”养生

2014-11-03 02:49桂孝树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秋气百合秋风

桂孝树

走进秋天,暑夏的高温已过,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秋风一方面带来宜人的景色。另一方面也会因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百花凋零,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及抵抗力弱的群体容易感冒、咳嗽。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皮肤干燥,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万物生长有个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的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要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

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喑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梨的不同吃法,可产生不同功效。民间对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梨膏糖”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梨虽为佳果,但不宜多食,过则伤脾胃、助阴湿,故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慎食。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猪蹄、莲子、藕、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令人心旷神怡。专家建议,入秋也应适当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还可以经常和他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让你过一个美好的秋天。 【编辑:迟昊】endprint

猜你喜欢
秋气百合秋风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异域中秋前数日漫思(新韵)
风吹百合香
秋风
清心消暑话百合
四川达州八台山钟振振摄影并配诗《巴山云》
百合依依
秋风吹
富贵像风吹过百合
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