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
知识载体、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一贯坚持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直接表现就是利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五大能力。在高考中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平衡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这些规律的应用跨度较大,从命题内容看,主要表现为力、电方面的综合应用。在解答这些主干题目时,往往都需要用到受力分析,唯有做好受力分析方能保证后面的思路畅通。因此受力分析也被称为一把打开物理题库的金钥匙。本文根据一轮复习的特点,为同学们整理归纳有关受力分析的要点与方法,希望能帮助新高三生们在一开始就养成正确受力分析的良好习惯。
一、利用定义、规律做受力分析
1.利用物理定义做受力分析
在高中阶段,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透彻了解这些性质力的定义,从定义入手,进行分析。
【例1】(2014·广东高考)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图1
【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A项正确, B项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C、D项错误。答案选A。
【感悟】本题与人教版教材P56“问题与练习”第3题的意境相同,都考查了对弹力的判断。由此我们还想到,点点接触、点面接触、面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怎样判断?其实不管哪种,我们都可利用转化思想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接触面转化为平面,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定义进行判断。
【例2】(2013·安徽高考)如图2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及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叠加,可得O点处的磁场向左,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带电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故答案选B。
【感悟】安培力、洛伦兹力的判断在近年高考中屡见不鲜,所以对受力分析的复习不应该局限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利用物理规律做受力分析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人在木板上跑,假如脚与板接触处不打滑。
(1)要保持木板相对斜面静止,人应以多大的加速度朝什么方向跑动?
(2)要保持人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不变,人在原地跑而使木板以多大的加速度朝什么方向运动?
【解析】(1)要保持木板相对斜面静止,木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与木板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即Mgsinθ=F,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人受到木板对它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所以人受到的合力为mgsinθ+F=ma,解得a=(mgsinθ+Mgsinθ)/m,方向沿斜面向下。
(2)要保持人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不变,对人有mgsinθ=F,F为人受到的摩擦力且沿斜面向上,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的特点判断木板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F,所以木板受到的合力为Mgsinθ+F=Ma,解得a=(mgsinθ+Mgsinθ)/M,方向沿斜面向下。
【感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其中一个物体受力分析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另辟新径,从另外一个物体入手,再用牛顿第三定律转化即可。
二、利用典型方法受力分析
常用的典型方法包括假设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
【例4】(2007·山东高考)如图4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
A.2 B.3 C.4 D.5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B间是否存在弹力和摩擦力,分析时,可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利用隔离法确定B对A的作用力情况。
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5甲所示,此时,墙对物体A没有支持力(此结论可利用整体法得出)。再以B为研究对象,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其受力情况如图5乙所示,即要保持物体B平衡,B应受到重力、压力、摩擦力、力F四个力的作用。答案选C。
【感悟】(1)受力分析中经常遇到物体系统,此时涉及整体法与隔离法,具体理解如下: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开分析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而不考虑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研究对象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受力分析时要注意:
①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②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其来源,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
③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
④区分性质力与效果力: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按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命名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⑤区分内力与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在受力分析图中画出。
(3)在常见的几种力中,重力是主动力,而弹力、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中弹力存在又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所以分析受力时应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去分析。
三、利用运动状态受力分析
1.物体的受力情况要与其运动情况相符,因此可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去分析某个力是否存在。
【例5】(2012·上海高考)如图6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
【解析】以A、B为整体,A、B整体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为加速度a∥和a⊥,如图7所示。以B为研究对象,B滑块必须受到水平向左的力来产生加速度a∥。因此B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A对B的支持力、A对B的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只有选项A正确。
【感悟】物体保持平衡态,合力为0,未知力必将与其他力的合力反向等值;物体处于变速态,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由F合=ma判断。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拓展】本题作为经典问题,要注意试题的深度挖掘。如,斜面静止在水平面上,A、B叠加体上冲、下滑过程中,斜面对水平面的摩擦力和压力大小方向的变化,A、B之间作用力情况以及A、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又将如何?
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弹力大小。
【例6】如图8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车静止时,F=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做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点拨】审题关键词:固定曲杆。杆发生微小弹性形变→杆上的弹力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需借助相关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不能直接判断)。
【解析】小球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F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时,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二力必等大反向,有F=mg,方向竖直向上。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小球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g和F的合力应水平向右,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答案选C、D。
【总结】杆的弹力与绳的弹力不同,绳的弹力始终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但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可以理解为“按需提供”,即为了维持物体的状态,由受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得到所需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杆就会根据需要提供相应大小和方向的弹力。自由杆和固定杆中的弹力方向:
类型 特征 受力特征
自由杆 可以自由转动 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
固定杆 不能自由转动 不一定沿杆方向,由物体所处状态决定
【例7】(2013·广州模拟)摩天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重为G的游客经过图10中a、b、c、d四处时,座椅对其竖直方向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FNa、FNb、FNc、FNd,则( )。
A.FNa B.FNb>G C.FNc>G D.FNd 【解析】座椅在b、d位置时,游客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故有FNd=G,FNb=G。座椅在a位置时,G-FNa=ma向;座椅在c位置时,FNc-G=ma向,故有FNa 3.静摩擦力问题具有相对静止的重要特性,在有些问题中不易判断,我们可以借助运动状态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例8】如图11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B.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 C.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的增大而增大 D.只要水平力F足够大,物体A、B间一定会打滑 图11 【解析】利用整体法有F=(mA+mB)a,解得。利用隔离法以B为研究对象,假设B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解得。当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无摩擦力;当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时,解出摩擦力为负值,与假设的方向相反,B、C项正确。当水平力F足够大,摩擦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A、B要发生相对运动,D项正确。 【感悟】利用运动状态做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牛顿运动定律,试题即凸现了基础性,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所以这种命题方法在近年高考中极为常见,上述方法要深刻领悟。 【迁移练习】 (2014·新课标高考Ⅰ)如图12,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见本期P58页脚)